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全’在线教学”需要提升教师五种思维品质

时间:2024-08-31

【摘 要】“‘全在线教学”需要教师提升五种思维品质:以“健康思维”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确立身心“健康第一”的教育标准;以“预见思维”进行科学推断,树立信心;以“品质思维”做到“极致服务”,共享共赢;以“系统思维”整体着眼,小处入手,系统思考,见树又见林;以“诗性思维”收获开阔的心胸、豁达的胸怀、浪漫的情怀、诗意的表达。

【关键词】立德树人;在线教学;思维品质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6009(2020)30-0024-04

【作者简介】洪劬颉,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南京,210002)科研员,高级教师。

自教育部发布“停课不停学”的号召以来,全国各地陆续开始了“在线教学”。与以往所倡导的“网课”“翻转课堂”等相比,此次“在线教学”是名副其实的“‘全在线教学”。“全”在哪里呢?

1.全部学生。全国各省、市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初中、高中到大学,都进行相应的网络授课,几乎所有学校、所有班级、所有学生都参加了在线学习。

2.全体教师。首先,是全体在职教师,或按照平时课表正常班级在线教学,或一位教师对多班甚至整个年级授课;其次,是机构从教人员,也对全国中小学生免费在线教学;再次,一些知名作家、学者等也参与到了网课教学之中,就相关主题开展在线教学等。

3.全面开放。网课不仅对学生开放,也对家长开放,社会“好事者”也可以通过相关入口进入观摩。绝大多数在线教学平台都自动录制教学内容,可供回看。

4.全天候。由学校组织的在线教学,一般与学校教学时间同步,上午8点左右开始,12点左右结束,4节课;中午休息;下午1点半左右开始,4点左右结束,3节课。当然,不排除某些高中晚上也安排了答疑课程。一些知名的教育培训机构开展的在线教学课,与此基本相同。

5.全平台。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至少3个平台上不停地切换;46%的学生同时使用电脑和手机。不少教师也是在不同平台之间进行摸索,最终选择相对固定的平台使用。

6.全样式。既有录播课,也有直播课;既有网络教学,也有电视教学等。

此次,“‘全在线教学”是针对疫情的特殊之举,为全国广大中小学生“停课不停学”创造了条件,满足了他们的需求,但也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提升五种思维品质。

一、健康思维:立德树人,健康第一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是常识。我们的学习及所受到的教育都是为了生活,为了当下和未来的生活。德国学者克劳斯·伯恩哈特在《优质思考的力量》中说:“幸福美好的人生,来自健康的思维方式。”

目前流行的具身认知理论也进一步验证了“健康第一”的理念,因为大脑会通过身体的感觉和方位等来认知世界,而身体也可以辅助或制约你更快或更慢地学习及认知世界。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乔治·莱考夫教授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规律作息,重视身体对大脑的影响,远离压力,大脑效率更高;二是适当运动,大脑与身体关联,定期运动,可抑制抑郁,有助于创新;三是尝试冥想,通过控制身体来控制大脑,提高注意力;四是模仿大师,通过模仿大师的习惯和动作,掌握其意图与思维方法。

健康思维的核心要义在于,用健康的生活方式,过健康的生活,为着健康这个目的,事事想着健康,知道健康的意义、策略和路径,从而促进自己更好地健康生活。

面对严峻的疫情,我们要和学生保持积极的心态,健康的情绪可以增强我们抵抗病毒的精神免疫力。同时,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要安排时间让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学生要学会劳动,和爸爸妈妈一起做家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卧室自己收拾;还要学会自我调节,与父母亲朋和谐相处。其实,“网课”挺累人的,当学生疲倦的时候,如何帮助他们调整放松一下?教师一天只教一节课,但是学生要上几节课,整个白天甚至是还有个别学校连晚上都在安排上网课,学生的负担和压力可想而知。

二、预见思维:科学推断,树立信心

此次“全在线教学”是临时上马,尽管有1~2周准备时间,但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在设备使用、技术操作上都存在不少问题。预见性思维是运用科学的规律、方法和工具,根据事物发展特点、方向、趋势进行分析、推理和预测的思维能力。其核心是立足现在,指向未来,非凡预见。***总书记说:“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有把握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其“五大思维能力”系列重要讲话,倡导用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对许多问题的阐释让人豁然开朗。他要求我们认真学习运用这些科学的思想方法来观察事物、分析问题,不断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置身疫情之中,只有認清现实、把握趋势、辨明方向,才会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我们需要补上这堂“疫情教育必修课”。

那么,如何针对疫情培养自己的预见性思维呢?我在南京市教育局组织的面向全国的“疫情教育必修课”中上了一节网课《预见春天,遇见幸福——预见性思维与日常幸福》,提了五点建议:聚焦时事,从新闻中“预见”信念的力量;纪录溯源,从纪录片中“预见”科学的力量;阅读经典,从名著中“预见”文学的力量;观赏电影,从电影中“预见”艺术的力量;钻研建模,在深思中“预见”工具的力量。这五点建议,都是贴近学生的需求和现实情况而提出的。

三、品质思维:极致服务,共享共赢

“品质思维”由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于2016年8月25日提出,是一种企业管理哲学,是以创新、极致、服务和共赢为核心的思维方式。“品质”是随着“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美起来”的时代呼唤,而成为各行各业的自觉追求,应对的是发展方式从粗放的外延式扩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

以“服务思维”赢得“众人说好”。好的网课令人眼前一亮,迫不及待,赏心悦目。美国学者加涅在《教学设计原理》中提出:教学的目的是帮助人们学习。“教”是为“学”服务的,只有促进学生的学、支持学生的学的“教”,才有价值和意义。此次网课,几乎又回到了“满堂灌”的课堂样式。“满堂灌”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对学生的不信任,把教师地位摆得高高在上。“教”的品质来自“学”的品质。学习品质,重点关注的不是学了什么,而是如何学习,在学习中呈现出什么样子,包含学习的主动性、计划性、专注性及问题的解决、资源的利用和经验的反思。在线教学尽管不是面对面教学,但同样需要教师对“学情”的把握。教师的服务思维,说到底,就是要问一问学生对教的意见和建议,问一问学生的学情,问一问学生的困惑。

以“极致思维”追求“精益求精”。此次网课,实质上把原本封闭的实体教室完全开放,是以整个社会、家庭、学生空间为教室的,任何人都可进入这个“教室”参观、学习、品评、批评。教师在镜头前或话筒后展示的样子、说过的话,都公开且毫无保留地呈现在学生及公众面前。教师的教育教学,很难做到工业上要求的“标准件”“零差错”。那怎么追求教育的极致呢?孙梨先生在《黄鹂》中说到“极致”:“各种事物都有它的极致。虎啸深山,鱼游潭底,驼走大漠,雁排长空,这就是它们的极致。在一定的环境里,才能发挥这种极致。这就是形色神态和环境的自然结合和相互发挥,这就是景物一体。”只有在“一定的环境里”,在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共同组成的生态里各司其职、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才能赏心悦目、琴瑟和谐、美美与共。

品质思维,是一种价值追求。教师的价值往往不是由教师直接实现的,而是由教师教育教学的直接和间接的对象——学生及其家长等——来实现的。教师的教学,不是把课上完就算完成的,也不是把作业改完就算完成的,教师必须不断地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让学生及其家长等提高教育满意度。

四、系统思维:整体着眼,小处入手

要各司其职,就不能只盯着树木,而要有放眼整个森林的“系统思维”。就我录制网课的经验而言,制作一个自己满意、没有明显瑕疵的10分钟的网课,至少要花6个小时。如果一位教师每天上网课,那他几乎要把所有的空余时间用于备课和制作。教师的负担可想而知是很重的。

如何运用“系统思维”进行系统思考?“系统思维”是以系统的观点,扩展观察问题的视野,在长时间和大空间范围内动态地看问题,是一种“既见树木又见森林”的思维方式。疫情大概持续多长时间?学生大概何时可以返校?停课不停学可以分为几个阶段?每一个阶段备课组中有几人参与设计、几人直播、几人批改作业?任务如何切分,如何分工?这些都需要进行系统的思考。

同时,从学生角度看,他们一天要面对多少节网课?每节网课多长时间?他所面对的网课资源有哪些?哪些需要自己学校提供,哪些可以从省市教育平台上获取,哪些可以从教育培训机构提供的平台上获取?这些变动中的因素,又将成为新的思考的出发点。系统思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模式和提升专业素养的方法,有助于动态复杂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五、诗性思维:豁达浪漫,诗意表达

疫情期间,教师如何利用网课和自身专业特长,给孩子们一些精神的慰藉和心灵的抚慰?这就需要我们运用诗性思维来思考困境及其突围之策。

有一位语文老师,她在网课之前都会自创或引用一首诗,这让她的学生不断期待着老师的下一首诗是什么。即使平时语文作业都不完成的顽皮孩子,也在用诗来回应老师的作业。这就是“诗性思维”的直接运用。

尽管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是以理性思维、逻辑思维为主來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但在困境、窘境、诗境下,相信自己的直觉,相信自己的诗意,去创造、智造一种诗意的情景,引用一两句诗歌,甚至创作自己的诗歌,来化解困境,来渲染诗境,岂不美妙?

诗不只是一种文学体裁,也是一种人生态度。或沉郁顿挫,或豁达释然,或放浪形骸,或浪漫优雅。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教授了那么多诗歌作品,但能否真正让学生浸染上一丝诗意来思考人生?我们教师是否也有自己的诗意呢?

生活是一本打开的书,疫情也是一本教科书。置身疫情之中,在线教学不能还是像以往的常态教学那样,而应该根据全社会、全体学生、全体教师都置身其中的疫情来进行适当调整,从而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让自己能够不断满足学生的需求,同时也能够不断与时俱进,引领学生持续前进。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