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城乡教师共同体”助力教师专业成长

时间:2024-08-31

【摘 要】“城乡教师共同体”是在援疆支教中不断完善的新型教师专业发展平台。解析“城乡教师共同体”的构成、内涵,阐述“城乡教师共同体”的运行特色和应用情况,并结合支教实践,分享师带徒成长的故事,总结相关的经验和收获。

【关键词】城乡教师共同体;师带徒;教师专业发展;援疆支教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30-0038-03

【作者简介】严西平,江苏省苏州中学教育集团(江苏苏州,215003)教师,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

2018年8月,笔者响应国家号召,报名参加了首届“援藏援疆万名教师支教计划”,不远万里来到了祖国的西北边陲——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简称“克州”),先后在阿图什市第一中学和克州第二中学支教。笔者将“苏式教育”的种子播撒到南疆校园,还积极响应江苏省对口支援新疆克州前方指挥部发出的“为克州留下带不走的优质教师队伍”的号召,主动投身旨在提升克州教师教学能力的“造血工程”,共跨校师带徒指导了16名新疆教师(其中少数民族教师9名)。在这个过程中,笔者基于“城乡教师共同体”模式的实践经验,不断探索创新,以师带徒的方式带领新疆教师快速成长。

一、丰富专业发展平台,厚植成长涵养基础

1.“城乡教师共同体”的构成和内涵。

笔者在新疆支教期间,沿用了在江苏省张家港乡村学校支教期间创设的“城乡教师共同体”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实践证明了“城乡教师共同体”是引领乡村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有效平台,同时也是指导教师和乡村教师共同发展的一个理想舞臺[1]。为了在援疆支教期间更好地运作“城乡教师共同体”,笔者对它的构成和内涵做了再研究与再界定:发现基于共同愿景和互助合作的“专业学习共同体”[2]和脱胎于学徒制的“实践共同体”[3]是“城乡教师共同体”构成的理论基础。针对新疆教师和江苏教师教学特质的差异,加上新疆教师的成长需要援疆教师的引领,笔者将“城乡教师共同体”的内涵进行扩充(如图1)。

2.“城乡教师共同体”的运行特色。

“城乡教师共同体”原有的主要特色是指导教师和徒弟分属不同的地域,彼此在教学理念、教学习惯等方面差异较大,但师徒结对要求双方主动学习、积极研讨,促进彼此的专业发展。基于援疆支教的实际情况,首先我们考虑到少数民族教师的普通话水平不高,不善于与内地教师沟通,要求指导教师放下身段,与徒弟平等地交流探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其次,我们考虑到徒弟分散在多所学校,可以通过网络学习等方式突破时空的阻碍,随时随地开展交流,使研讨的时效性更强。再次,新疆的徒弟教师来自各个民族,各自的语言、学历、经验、能力等差异很大,指导教师要注意挖掘不同徒弟的潜质,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和实施途径。

二、运用专业发展平台,促进徒弟特色成长

1.“城乡教师共同体”的应用。

笔者在阿图什市第一中学和克州第二中学支教时,担任了几位徒弟的“青蓝工程”导师。笔者在“城乡教师共同体”模式的基础上,对新疆教师加强以下方面的指导。一是采用“鲶鱼效应”的激励策略,发掘徒弟成长潜质,激发内生动力。二是实施“点对点”的“指导—行动”模式:诊断教师的教学不足,反思教学效果,研讨教学设计,提升教学水平等。

温瑞娟老师是克州二中初中化学备课组长,也是笔者援疆支教带的第一个徒弟。在师徒结对之前,她的专业成长始终没有什么突破。于是,笔者在教学指导中给予她格外的关照和鼓励,在如何备好课上进行点拨。2018年11月,笔者指导她用情境教学法开设《溶解度》州级公开课,借用红色电影《闪闪的红星》中“冬子藏盐”和“冬子熬盐”的视频首尾呼应,凸显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这节公开课获得成功后,她变得自信开朗了,在教学比赛的舞台上表现得越来越出色了。

除了上课和指导本校教师,笔者还担任了克州高中化学教研员和克州化学教研基地导师。克州学科教研基地的创建是江苏教育援疆的新举措,目的是为了能让更多的克州学科骨干教师接受“苏式教育”的熏陶,尽快弥补教学理念、教学能力、教研水平等方面的短板。笔者在克州化学骨干教师队伍中也结对指导了几位教师。由于基地的教研活动次数有限,加上师徒见面机会不多,“城乡教师共同体”的运作策略一是采用“传染效应”的正向推动策略,即用温瑞娟等本地教师的成长故事鼓动其他教师进行专业发展。二是实施“点对面”的“渲染—推动”模式:案例介绍内地教师和当地教师的成长故事、讲座指引化学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专业辅导化学教学新理念新技能等。

克州一中的维吾尔族教师古再努尔是克州化学教研基地的核心成员,当她听了温瑞娟老师的成长故事后主动联系笔者,希望自己能上公开课、参加教学比赛。笔者和她一起准备《胶体的制备和性质》录像课,参加第十四届全国基础教育化学新课程实施成果评比。这节课受到了评委的高度评价,获得了特等奖,并于2019年12月来到山东临沂的活动现场,向全国的同行上同题展示课,受到了一致好评。

此外笔者还创建了克州化学教师QQ群,涵盖了全克州所有的化学骨干教师,使“城乡教师共同体”的外延大大拓展,师带徒的效果从一个学校的教研组辐射到全州的化学教师。笔者组织全州80多位化学教师同步观看江苏名师课堂直播课,及时分享江苏的优质教学资料,与江苏化学教师共同进行专题研讨,使新疆教师收获了信心,增长了技能。

2.“城乡教师共同体”的影响。

随着“城乡教师共同体”的建设和发展,示范效应逐渐扩大,越来越多的克州青年教师也参与进来。“城乡教师共同体”突破了学科、学段、学校和地域的限制,正在影响克州各学科的教师行动起来,实现专业成长。

方淑莹老师是克州实验小学的语文教师,听了笔者在“克州大讲堂”上作的“‘教海探航论文写作指导”报告后,参加了笔者定期主持的“克州教师教学论文写作培训”沙龙。经笔者指点和修改,她撰写的一篇论文《民族学校学生学好国语的教学策略》获得2019年江苏省“教海探航”论文竞赛一等奖。

三、反思专业发展平台,收获援疆支教信心

笔者不断探索、实践“城乡教师共同体”,让克州普通的一线教师走出了克州,走出了新疆,走向广阔无垠的天地。在一年半的援疆期间,笔者指导的多位克州教师共获得2个全国教学特等奖、2个全国教学一等奖、1个自治区教学一等奖、5个江苏省“教海探航”论文竞赛一等奖;2个自治区课题结题,2个自治区课题立项;3位教师获得江苏省化学竞赛辅导园丁奖,10多位教师在克州教学技能比赛中获奖,成为江苏“万人计划”援疆团队中“师徒结对传帮带”工程的成功典型。总结新疆师带徒工作,笔者认为主要取得了以下收获。

一是充实了“城乡教师共同体”的理论。以前进行区域支教时,更多地依赖“鲶鱼效应”的机制,经过援疆支教的实践,笔者认为要增加以下内容:首先师傅和徒弟要实现“平等融合”,让徒弟(特别是少数民族教师)逐渐认同师傅的平等身份;其次要侧重打造“单向激励”机制,要让个别徒弟先脱颖而出,用榜样的力量推动其他徒弟进步;再次要注重师傅的专业引领作用,用集体荣誉感激发徒弟积极性,增加他们成长的内在动力。

二是积累了师带徒的经验。首先,新疆的少数民族教师淳朴,但因普通话不流利不太愿意交谈,跟他们进行交流时要真诚,让他们感受到援疆教师的全心奉献;其次,我们要关注“个体差异”,由于徒弟的民族不同、教龄不一,教学能力和水平差异较大,不可能按照一种模式进行专业发展,要“因材施培”,增加指导的针对性;再次,我们要充分依托网络,开展专题研修、教学研讨和个别辅导,把分散的徒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一同进步,同时建立前后方的团队合作平台,打造“苏克联手”的援疆师带徒成长格局。

【参考文献】

[1]严西平,赵文彬,黄彩霞.区域支教: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J].江苏教育,2018(54):49-51.

[2]张立平.十年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研究文献述评[J].教师教育论坛,2015(1):73-80.

[3]叶海龙.“实践共同体”及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启示[J].当代教育科学,2011(16):24-26.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