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摘 要】教育教学论文是教师实践经验与困惑的有效表达。对中小学教师论文撰写的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了教师对论文的理解、论文撰写中的困惑以及当下中小学教师教科研素养等方面的问题。从问题意识的培养、实践能力的提升以及论文提炼技巧等方面提出提升论文写作质态的策略。
【关键词】论文写作;教科研素养;中小学教师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54-0034-03
【作者简介】窦平,江苏省泰州市海光中心小学(江苏泰州,225300)校长、党支部书记,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
“我手写我口”,教育教学论文是教师实践经验与困惑的有效表达。本文立足于现实的此岸,对中小学教师论文写作的现状进行调研,分析了教师对论文的理解、论文撰写中的困惑以及当下中小学教师教科研素养等方面的问题。同时着眼于彼岸,从问题意识的培养、实践能力的提升以及论文提炼技巧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提升论文写作质态的策略。
一、关于中小学教师论文写作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笔者对545名中小学教师进行了网络问卷。其中30岁以下的教师72人,31—40岁的276人,41—50岁的150人,50岁以上的47人;三级教师或未定级的教师有33人,二级教师134人,一级教师298人,高级教师79人,正高级教师1人。基于调查结果,笔者尝试对当下中小学教师论文写作现状进行分析。
1.关于论文写作价值的理解偏差。
调查结果显示,有接近一半的教师认为写论文是评职称的需要;超过三分之一的教师表示自己是否写论文要“视情况而定”。显然,不少教师是由于功利取向、任务驱动,被动参与论文写作,对论文写作价值的理解存在偏差,写作动力不足。
2.论文写作方法上存在困惑。
问卷调查发现,教师在论文写作中遇到的具体困难主要集中在理念依托、选题、研究方法和设计。通过对教师的个别访谈,笔者深切体会到广大一线教师理念的缺失和选题方向的迷茫严重困扰着他们的论文写作。问卷结果还反映,在写作资料收集方面,大多数教师习惯用百度等网络搜索引擎检索或查阅教育教学杂志,而很少到专业网站进行学术文献检索,也少有教师有通过精研专业著作积累资料的习惯。
3.教师教科研素养与论文写作质态的联系。
教师的教科研素养影响着论文写作的质态和层次。笔者的调查显示,教师的论文发表情况与其家庭藏书量、阅读量和教学反思撰写情况密切相关。经常在省级报刊发表论文的教师中,家庭藏书量在150本以上的人数居多;从未发表论文的教师家庭藏书量多在50本以下。經常在省级报刊发表论文的教师中,有近一半人每天或经常记录教学反思;从未发表论文的教师中,只有五分之一的人每天或经常记录教学反思。另外,笔者的调查还显示教师对教学研究前沿动态和最新成果的了解程度与其论文写作水平呈正相关。
二、提升教师论文写作质态的建议
(一)厘清论文本质,从形式走向实质
论文的本质是什么?论文是思想的载体。因为要表达,想说话,想把自己的话说给更多的人听,所以才需要写论文,才需要寻找更高级的平台——期刊来发表。一个教育工作者,只要是尽职尽责地投入工作,必定会找到自己的“独家秘籍”;只要倾心倾情地扑到工作上,必定会遇到困难与疑惑。作为教育工作者,想说的话大概是两种:一种是取得成功的经验,并且认为这种经验值得推广;一种是有困惑、有困难,然后试图去寻找答案。这一切,必定促使他开口说话——以“我手写我口”,这就是论文。从某种意义上讲,论文是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的反映,也是教师敬业精神的体现。
(二)提高写作水平,从技能走向素养
1.从问题意识到选题能力。
问题是一切知识学问的来源。“问题意识”是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探索的心理状态。问题意识是教师的专业成长的重要表征。胡适先生曾开出“防身三味药”,其中第一味药就叫“问题丹”。几乎所有论文写得好的教师,都是“有问题”的教师。他们善于发现,能够在表面看上去没有问题的地方发现很重要的问题,能将表面的问题提炼成深刻的科学问题。有了强烈的问题意识,才可能从问题走向选题,迈好论文写作关键的第一步。
问题转化为选题,要结合教学实践,追踪热点,也可沿着前人足迹,参与学术争鸣,寻找学术空白点。问题转化为选题还要突出选题的价值。首先要有现实的应用价值。文以致用,教育教学论文的撰写是为了交流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更有效地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和改进。其次,要具有前瞻性。教育要面向未来,教育科研应有前瞻性。撰写论文要从未来的视角出发,选取那些对教育教学具有深远指导意义的主题。第三,要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只要条件允许,力所能及,应该尽量选取学术价值较高的课题。第四,应力求创新。“惟陈言之务去”,写自己研究之所得。
2.从解决问题的实践到专业研究。
实践是教师赖以成长的沃土,真正的名师是在学校和课堂的实践中摔打出来的。论文撰写的过程其实就是不断实践、不断思考的过程。提升论文撰写的水平,要提升实践能力,在实践中积累丰富素材。通过亲身实践、调查取得的材料最真实可靠、最鲜活、最具有生命力。撰写高质量的教育教学论文,要从实践走向研究。作为教师要多做草根式的微研究。微研究以小切口、短周期、深研究、有实效为主要特征。微研究聚焦个体,着眼于学科教学或教育管理中产生的具有情境性的微观问题。微研究过程灵活,研究进度的快慢和方法的选择由教师自己决定。因此,微研究是一种“嵌入式”的行动研究,是根植教育教学实践的小范围、小角度的研究。
要突出文献研究的作用。文献研究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它是与全世界的学者对话的过程。文献研究强调专业性,要充分发挥教育教学专著、专业性网站的作用,系统做好搜索、筛选、阅读、分析、评价等工作。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会让我们看得更远。基于文献研究,撰写的论文就会有一定深度和学术价值。教师从实践走向研究,还要注重学情调研,通过多种方法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学习技能、生活经验、兴趣爱好、学习习惯等进行分析。开展学情调研,可以从概念化研究走向具体化研究。尤其是从“概念化儿童”到“具体化儿童”,从关注“书中的儿童”和“心中的儿童”到正视“眼前儿童”“现实儿童”。学情调研,用数据说话,为论文撰写提供实证和依据。
3.从素材积累到论文提炼。
(1)阅读和写作的积累是前提。
阅读是教师最好的修行,也是撰写论文必须经历的过程。教师要博览群书,要阅读教育教学专著,要读本专业的学科知识,还要读人文社科书籍。要倡导“叶脉似的阅读”。即从一句话到一本书,从一本书到一个知识谱系,从一个知识谱系到更广泛的知识谱系,在这个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知识谱系。“叶脉似的阅读”可以使知识面变宽,写起论文来就能深挖。写好论文还要有及时记录教学反思和随笔的习惯。做教师每天都会有很多点滴的感受,这犹如散落珍珠的思想,如不及时抓住,就会从指尖滑落。教师还要会写案例反思。案例贴近实际,教师有话可说,读者也愿看。教师收集的教育事件、教学案例越多,写起论文来就越得心应手。
(2)主题和論点的提炼是关键。
文章以练意为上,意高则文高。主题和论点是一篇文章的灵魂和统帅,决定文章成败,在修改时须反复推敲。首先,“意”要鲜明。论文的主题和核心论点最好在题目中就能表明。其次,“意”要新颖。再次,“意”要深刻,要反映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规律。要选择最佳角度,提炼主题和论点。
“题好一半文”。提炼文章的主题和论点,关键要拟好题目。拟定题目,可采用课题式、设问式、续论式、话题式、双标题式等格式。课题式,是参照课题名称拟定,常以《×××的研究》格式出现。设问式的论文题目本身就是疑问句式,是该论文探讨的核心问题。续论式是以先前发表过的论文为话题,进行后续思考、讨论,常以《再谈×××》等格式出现。话题式是从某一事件、某种现象谈起,引申性的触类旁通地分析议论,常以《由×××想起》等格式出现。双标题式,即论文的题目由主、副标题组成,副标题是对主标题的解释、补充和说明。
(3)结构和语言的提炼是保证。
结构是文章的布局安排、组织构造,是文章的“骨架”。教科研论文本论部分的结构可以分为递进式、并列式、对比式、事理式、总分式等。递进式结构通常表现为:提出问题——分析原因——建议策略,有的是由表及里,有的是由浅入深,有的由因到果,有的由成绩到问题到对策等。并列式结构,各分论点之间是并列的,例如,成功经验的一、二、三等,它能让人一目了然地知道作者的主要观点,写起来顺畅,读起来醒目。对比式结构采用对比的方法,说明作者所要表达的主要观点,例如对教学案例的对比与分析。事理式结构的特点是先叙事例再说道理,事例是说道理的基础,道理是从事例中引申出来的。总分式结构的特点是先总说后分说,或先分说后总说,或先总后分再总。撰写论文要根据文章的主题、材料选择合适的结构综合运用。
语言是文章的材质。语言的修改、推敲,是一项着眼于小处、细处却又关系整体的工作,需细细打磨的功夫。修改语言,首先要过通顺关。用词不妥帖,句子不通顺,重复累赘,文意模糊,甚至错字、错标点,都应列入通顺的修改范围。其次要过专业关。教科研论文具有专业性,要以审慎的态度运用本专业的名词、术语、概念、理论等,不可错用、误用。引用他人的论述,要严密、准确,不可断章取义。教科研论文还应过简洁关。应以简练的文字表达出丰富而深刻的内容,做到惜墨如金、字斟句酌,所用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能准确地表现内容,精练地体现文意。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