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摘要】城市化发展、恶劣的城市环境以及当代不健康的城市生活方式来给公共健康带来巨大危害,国务院日前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倡导高质量的全民健康服务体系,城市公园作为城市公共活动中心,是居民休闲、运动、娱乐、亲近自然的绿色空间,是服务公共健康的重要抓手。本文分析城市公园對公共健康的有利影响,从公共健康诉求的角度出发,总结城市公园5大设计要素及要点,结合实际案例总结设计策略,为公共健康理念下的城市公园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公共健康;公园;运动健身;绿色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
1、城市公园对公共健康的影响
随着中国城镇化高速发展,城市居民的健康问题也伴随严峻的城市问题日益严峻,根据相关研究,拥挤的城市空间、不干净的空气及水源、恶化的生态环境、巨大的生活压力都将居民的健康置于危险高地,特别是精神健康、慢性疾病和综合健康等方面。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定义,公共健康主要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2021年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4.8平方米,公园绿地作为社会公共活动空间,除了具有生态、休闲、防灾、防护等基本功能外,对公共健康也能起到积极引导作用,包括居民的生理健康、精神健康、社会健康三个层面:
(1)有益于居民的生理健康。大部分的城市公园绿地率控制在70%,以绿地为主的公园环境为居民营造了优美的人居环境,公园多样化的生境系统有利于营造场地微气候、隔离城市污染、降低噪音污染,同时吸尘制氧,促进空气微循环抑制病毒繁衍及传播;公园打造康养景观,居民通过休息、观景、冥想、呼吸芳香气味来刺激感官,舒缓压力,摆脱麻木疲惫的状态,使紊乱的生理机能得到调节。
(2)有益于居民的心理健康。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只是在自然中用感官吸收其气氛,即可显著减少压力水平、改善睡眠、增加注意力和创造力,对心理疾病都有恢复作用,公园是城市中“近自然”场所,通过设置不同年龄段人群运动、游憩、休闲、交流、娱乐、康养空间,最大限度的让居民亲近、体验自然,布局满足不同社交及心理需求的开敞空间、私密与半私密空间,缓解居民精神压力,改善情绪;同时公园作为自然环境与人文艺术的融合,既让人体验自然风光与乐趣,又有利于提升文化艺术修养,陶冶情操,科普自然教育,提升生活幸福指数。
(3)有益于提升社会健康。公园作为城市文化、社会价值体系的展示窗口,对于维护社会公共安全,提升社会凝聚力,创建文明城市具有重要意义;公园的开敞空间可作为公共防灾避险的场所;公园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斑块,对构建生态安全格局,为动植物提供生态栖所,构建动物迁徙廊道等具有重要支撑作用。
2、基于公共健康诉求的城市公园设计要素
相关理论研究与学者将影响公园健康效益的因素归纳为物质环境层面与心理行为层面,包括自然生态要素、行为活动要素及公共交往要素。基于公园设计基本要求,借助相关理论与研究,总结出公共健康理念下的城市公园设计要素主要包含以下4个方面:自然要素、活动空间、服务设施、体验感知。
(1)自然要素。自然要素主要包括水、空气、土壤、地形、植物等人感觉最为亲切的要素。公园旨在为公众营造优美的自然环境,生态灵动的水景观,可以增加居民的休闲互动体验,释放人们亲水的天性,潺潺流水声、动物的鸣叫有助于缓解人的精神压力;公园绿地应注重植物多样性的营造,尽可能采取贴近自然的多层次植物群落,为动物提供栖息地与迁徙廊道,同时,不同活动空间在植物品种选择方面应有差异化,避免选择(或尽量少种植)有毒性、有刺、有飞絮等对人健康造成伤害及引起人们过敏的植物品种,如夹竹桃、构骨、柳树等品种,可多种植香樟、雪松、悬铃木、女贞、桂花等降噪植物,营造竹林细雨、曲院风荷、雨打芭蕉等经典听觉景观舒缓情绪,种植银杏、臭椿、常青藤、山茶、菊花等品种杀菌及净化空气,紫丁香、桅子等花香宜人的植物可以放松身心。
(2)活动空间。公园活动空间包括休闲空间、运动空间及交往空间,功能布局应设置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人群特点的运动、休憩、交流及游乐空间,同时,应根据人对空间使用的不同需求,设置开敞、半开敞及私密空间,相关研究表明,半开敞空间有利于缓解精神压力,人们不仅需要公共开敞的空间组织群体活动,公共开敞空间也是城市防灾避险的重要场所,也需要在公共空间中寻求庇护与瞭望的安全感,满足观与被观的心理需求,而安静且私密性较好的空间能激发人阅读、观景、冥想等缓解精神压力的活动。
(3)服务设施。公园配套服务设施的种类齐全及分布合理是人们使用公园频率的重要前提,不同类型的设施如公共厕所、无障碍设施、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停车场、饮水槽、休憩亭廊及运动设施满足多样化的活动需求。服务设施设置应满足服务半径需求,同时应结合场地功能合理设置,如配套服务建筑应结合公共活动中心布置,休憩亭廊宜结合儿童及老年活动场地设置以满足照料及看护需求,不同种类标识系统应起到引导、警示、宣传教育、指示等作用,休憩空间应保证夏季林荫及冬季日照。
(4)体验感知。安全感、舒适感、归属感是公共健康的三个感知维度,提供友好安全的空间场所,舒适怡人的空间氛围,打造具有地域文化激发共鸣的公共文化景观。保障公共活动的安全,降低公园的风险因素,让人们沉浸在公园舒适的氛围中,享受宁静健康的心理状态。
3、公共健康理念下长托公园设计
3.1 项目概况
(1)项目基本情况
高铁会展新城高铁片区长托公园建设工程项目位于长沙市雨花区黎托片区。该项目西临新花侯路,北至长托路,净用地面积为79808㎡。场地周边用地性质主要为居住用地、绿地、商业用地、中小学用地;周边地块开发较为成熟,公园利用率较高;区域周边公共设施配套完善,交通可达性良好。(图1)
(2)设计策略
长托公园综合考虑周边场地的功能需求及风貌特征,与高铁沿线绿带及平阳公园构成片区绿廊,以“绿色·蝶变”为设计构思,提取蝴蝶翅膀的线条元素,打造现代景观流线空间;统筹考虑周边沿线绿带景观功能设置,长托公园打造差异化功能,为全年龄段市民提供综合服务。公园响应节约集约开发模式,采用公园绿地+功能建筑+地下停车的开发模式,打造一个集人文、社交、集会、游乐、健身于一体,满足不同人群需求的复合功能型综合性市级公园。(图2)
(3)分区设计
公园打造五大主题功能区块:入口展示区、管理服务区、林荫生态区、户外健身游乐区和游憩休闲区。入口展示区是公园的主出入口,是公园整体形象的展示窗口。管理服务区是整个公园的功能活动核心区,利用現状地形打造半地下空间,局部堆坡形成丰富景观空间,室内设置相关文化活动功能以及相关功能配套,室内与室外景观相互融合。户外健身游乐区充分考虑周边用地居民生活需求,设置相关体育休憩活动设施,满足不同年龄段的使用需求。林荫生态区是作为与高铁沿线的生态缓冲区,打造一条绿色生态防护屏障,内置雨水花园、植草沟等海绵设施。游憩休闲区是为市民打造一处空间形式多样的生态活动空间,包括艺术活动草坪、生态草阶、休闲廊架和特色海绵雨水花园等。
(4)建筑设计
建筑方案以“地景”作为设计理念,结合地形,将主要体量进行半覆土,结合起伏的地形景观引导游客到达屋面,实现消隐;彰显湖湘文化特色,山水作为湖湘文化的重要地域自然景观特征,提取山水符号作为公园建筑的立面元素。建筑色彩整体以白色为主,主要为米白色涂料、白色穿孔板,LOW-E玻璃,与公园的绿意相互映衬,彰显长托公园的绿色与生态。
(5)植物设计
在保留现状植被的基础上,以“七彩花园,活力新生”为理念,运用乡土植物,激活场地生机,塑造七彩植物景观,营造特色鲜明的植物景观;公园乔木绿化覆盖率不低于70%,乡土树种比例不低于80%,常绿落叶数量比为7:3,种类比6:4。
3.2 公共健康理念下的公园设计策略
(1)弹性的活动空间
基于上位规划要求,长托公园属于节约用地系统规划中的绿地混合利用模式应用分区,方案利用场地自然地形高差,建设半地下室、地下室等停车场,地上作为公园公共绿地使用,打造复合绿地开发模式。公园入口广场及阳光草坪作为平时与急用相结合空间,为居民提供集会、休憩、交流活动空间的同时作为防灾避险及室外抗疫站场地,为公共健康提供保障。
(2)全龄友好的服务设施
根据公园周边绿地配套设施情况,公园定位为“全功能公园,以人为本;全年龄活动,老少共享;全生态空间,和谐共生”,充分考虑片区公共绿地配套设施的缺失,配备全年龄段活动场地,场地配置老年人康复运动场地与设施,青少年篮球、滑板、乒乓球场地及健身设施,儿童活动乐园,引导居民健康生活方式,同时充分考虑场地周边中小学学生需求,配备公共书吧、文体活动室等。公园园路、厕所等充分考虑无障碍设计,配备母婴室,园路采用防滑材质,照明及监控系统充分考虑居民安全舒适需求。
(3)舒适怡人的自然环境体验
公园综合考虑场地现状条件,营造丰富的微地形景观,丰富居民的感官体验;利用南高北低的现状高差,打造由南往北的雨水花园、植草沟、湿塘等低影响开发设施水系景观,结合植物及景石造景,为居民提供一处亲水游乐的自然场地,缓解热岛效应,调节场地微气候;公园植物打造“七彩花园”,在保留现状植被的基础上,运用乡土植物,激活场地生机,构筑林荫休闲空间,塑造七彩植物景观,植物群落采用乔灌草的层次结构,品种选择以乡土植物为主,综合考虑银杏、白玉兰、桅子、桂花等保健类植物品种,常青藤、菊花、石榴、月季花、山茶、腊梅等抑菌、净化空气等植物品种,有利于居民的身心健康。
结语:
文章通过文献及相关研究分析城市公园对公共健康生理、心理、社会三个维度的影响方式及因子,梳理5个基于公共健康诉求的城市公园设计要素,并从这五方面阐述公园设计的思路与重点,结合高铁会展新城(高铁)片区长托公园案例,从活动空间、服务设施、自然环境等方面总结公园设计经验及相关设计原则,为公共健康理念下的城市公园设计提供新的策略参考。
参考文献:
[1]陈筝,孟钰.面向公众健康的城市公园景观体验及游憩行为研究[J].风景园林,2020
[2]杨健,戚智勇.公共健康视角下的城市绿色空间探索[J].中外建筑
[3]新华社.“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EB/OL].[2016-10-25].
作者简介:许蕊(1989.03-),女,硕士研究生,工程师,主要从事风景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方面。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