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摘要】在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城市建设过于注重短期经济效益,风貌特色与历史文化未被延续与传承,出现了“千城一面”的问题。然而文化、内涵才是城市长远发展的根本。本文以宁夏灵武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挖掘地域特征、识别城市风貌特点并提出塑造城市风貌的路径与方法。
【关键词】地域特色;城市风貌塑造;灵武市
区域快速城镇化导致城市建设的急功近利,忽略了城市文化的延续、城市风貌的保护和城市特色的塑造,导致我国众多的城市已经陷入了城市风貌特色危机,城市的可识别性大大降低[1]。如何利用地域特征唤醒城市记忆、重塑城市特色、改善城市环境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城市地域特征挖掘
1.1城市环境格局
灵武市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部东南方向,地处黄河上游,银川平原与鄂尔多斯台地结合部,整体形成西部望水、中部观田、东部依山的城市环境格局。西傍黄河,与永宁县隔河相望;中部川区坐落在由黄河支流渗入形成的水渠稻田之中;东部紧邻园艺场与白芨滩自然保护区,既有广袤无垠的草原又有黄沙漫漫的荒漠丘陵。
1.2城市格局演变
灵武自建成至今,城市格局的发展演变基本经历了三个阶段。古城时期(1913年以前):西汉惠帝四年设置灵州县,县治在今灵武城西南古灵州城,由于黄河水患,灵州三易城址,万历五年巡抚罗凤翔重修灵州城。南北向拓展时期(1913年-2009年):1913年灵武改灵州为灵武县,21世纪初灵武撤县设市,城市形成朔方路北侧工业区与老城区,2003年于中兴路南开工建设灵武羊绒产业园区向南扩展。东西向拓展时期(2009-至今):2009年,城市发展带动兴唐苑周边向外围扩张,2015年城市向南扩展建成灵武工业园区,向西扩展建成灵武新区。
1.3城市历史文化
灵武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在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唐李亨于灵州城南门楼即位称帝,唐朝时期文化对灵武今后的文化产生了深厚的影响。城市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但是由于城市三易其址,加上历史上战乱的破坏,如今城市中保存的历史遗址较少,具有代表性的有城墙、高庙、镇河塔。
2、灵武城市风貌特点
总体有特色,风貌待修复。灵武地处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目前,灵武城区内部分建筑仍延续其特色文化符号,包括传统建筑、唐韵文化、现代建筑符号等。但灵武老城部分建筑风貌较混乱,且产业片区风貌较均质,建筑形式单调,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缺乏联系。
街道较杂乱,特色需提升。灵武市老城部分街区的建筑色彩有待进一步协调,广告招牌颜色设置过于呆板,其色彩与建筑色彩不够和谐,另外市政设施的色彩也较为单调。街道家具与标识系統类型缺失,风格缺乏统筹化、人性化与智能化。
3、城市风貌塑造路径
3.1构建城市风貌总体格局
构建城市风貌骨架就是在尊重城市现有空间形象的基础上,突出特色,从全局出发,构建一个引领空间风貌发展的主导框架[2]。对灵武市城区划定五大景观风貌区划,分区进行总体色彩风格管控;以三界面一水系作为城市骨架,凸显城市门户、活动节点。重点对五大风貌区划、三类城市界面、三类城市节点提出规划设计指引。
3.2划定风貌片区
结合灵武丰富的自然环境资源与人文景观资源,对城市整体风貌进行分区,通过差异化的功能梳理,建设方式和风格控制,对整体风貌进行控制,凸显灵武唐韵风貌及文化特色。将灵武城市划分为唐韵老城片区、时代新城片区、简约产城片区、农场小镇片区及高铁新城片区。唐韵老城片区是集中展示唐韵风貌,活力多元、休闲宜居的文化老城,以沿城市主要干道作为风貌大道骨架,沿灵州城墙原址范围形成古城文化特色风貌界面。时代新城片区打造人居时尚的现代城,具有现代城市新中式风格。简约产城风貌片区聚集创新资源,培育新兴产业,打造现代工业风貌区,以中兴路为主要发展轴线向南拓展。农场小镇风貌片区内打造农场集市特色街,将现代建筑和传统唐韵建筑的特色风格混搭。高铁新城片区以构建高铁枢纽、城市新的发展极为目标,形成具有高铁新城智慧社区的现代风貌。
3.3塑造城市界面
依据商业活力界面、城市迎宾界面、古城文化界面的区位和功能特征,提出总体控制目标,明确主要控制内容,指导界面风貌规划提升,见表1。
3.4打造风貌节点
城市的风貌节点是城市风貌特色系统中最具影响力的因素,直接影响到城市的可识
别性和风貌特色。这些风貌节点既提供了物质性空间,又与城市风貌分区相辅相成。根据灵武城市空间特点打造市民活动类、历史文化类、城市门户类三类风貌节点。
将灵武灵州广场中心作为市民活动类节点,增加文化景观要素、提升绿化品质及广场周边建筑风貌的统一改造。将灵州古城墙城门原址位置作为改造示范节点,构建具有唐韵风貌特色的公园构筑物,营造历史文化氛围。在南熏路与中兴路交叉口设置灵武老城入口的景观标识,并对路侧绿化进行品质提升,打造城市南大门户景观节点。
结语:
城市风貌塑造是对城市整体空间格局、景观风貌与建筑风格等设计要素起总体引导作用的“设计大纲”[3]。在注重城市内涵发展的新时期,塑造和加强城市本土特色和人文关怀,对城市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成为提升城乡人居空间环境品质的重要路径。
参考文献:
[1]夏红宇,张丽娟.玉门新市区风貌塑造探讨[J].城乡建设,2019(17):43-46.
[2]丁倩文,杨豪中.西安中轴线城市风貌更新研究[J].城市建筑,2019,16(25):183-187+195.
[3]朱进.基于城市文脉的城市风貌修补策略研究——以禹州城市修补规划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8(03):146-147.
作者简介:
杨睿,民族:汉,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城市风貌研究,生态评价,城市设计等。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