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策略探析

时间:2024-08-31

魏东林

摘要: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重要组成部分,朗读教学的质量直接关系着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无论是传统的语文教学还是新一轮的语文课程改革,朗读在小学语文课堂中一直处于重要位置。我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把正确、流利地使用普通话贯穿于各个学段的教学目标之中。那么,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践行注重朗读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本文力图通过简要分析我国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结合实际,探讨行之有效的朗读教学方法,改进小学语文朗读教学。

关键词:小学朗读;;存在的问题;;实用方法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2)-16-

引言

所谓“朗读”,就是清晰响亮地把一个文学作品念出来。它是一种把停留在视觉上的文字语言转化為借助于听觉的有声语言的活动。从文本学的角度来看,若文章写作是一种创造,那么朗读就是在理解语言信息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再创造。语言作为一种结合体,是在语音、词汇、语法三者相互交融、相互结合中形成的。

1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误区的具体表现

1.1 朗读教学目标不明确

由于小学生尤其是低学段的小学生,在讲标准地普通话方面普遍存在着问题,因而许多教师就机械地把朗读指导狭义地变成了纠正发音的活动。为了让学生在朗读时吐词清晰,教师将完整的课文分解成一个个词组和句子,破坏了文章的整体性,这也是的学生在朗读时难以读出其中的情感和内涵。此外,在有的语文课堂教学中,男生读完女生读,甲组读完乙组读,看起来课堂气氛活跃,其实教师在学生进行朗读前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在朗读过程中没有针对性的具体指导,读后也没及时做出评价,学生只是在教师的指示下机械性的读、仅仅是为了读书而读书,在这样毫不用心的朗读中,朗读教学的效果可想而知。

1.2 忽略学生的情感

有的朗读教学过于重视技巧性的“抑扬顿挫”的处理,而忽视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以及由此激起的情感体验。朗读指导并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朗读课文时可以深刻的感知到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所以,朗读指导应该是一种精神上的指引。教师如果把自己对于文本的理解和感悟转化为纯粹的朗读技巧并通过自己的朗读传递给学生,学生得到的也只是外在于自己的“别人的”感受,而不是自己的情感体验。这种忽视学生情感的鹦鹉学舌式的朗读无异于对课文囫囵吞枣式的生吞活剥,激不起学生的朗读的兴趣。

1.3 评价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

有针对性的,带有积极意义的评价能对纠正学生朗读中的一些错误有很好的效果,还可以间接加强学生的朗读功底。但是在实际的语文朗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评价往往不是过于表面、模糊,就是缺乏针对性,这样的评价无法准确点评学生的朗读功底,更遑论具有指导意义了。学生朗读后,教师常常采用这样“万能”的评价语“还不错”、“比较流利”、“读出了感情”或“你读得还不够有感情”“你还没读出这种味道”等等,这无法真正起到促进学生朗读水平的作用。

2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策略

2.1根据教学要求,制定朗读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制定教学计划的基础。当对小学生的朗读要求目标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后,就需要根据这个目标来制定具体的教学方案了。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笔者认为可设计为:

1、声音清晰,态度认真。2、正确的发言,读通句子,能按标点正确停顿,能流利地读整篇课文。3、能依据相关词句表现出适应性的表情和动作。4、能做到声情并茂的朗读。

2.2 教材中课文从题材到内容都有一定的差别,可以通过采取不同的朗读形式来展现。

(1)分角色读

小学生都有强烈的表现欲,在他们看来似乎万事万物都有生命,他们喜欢通过想象将自己置身于课文中所描绘的情镜,将自己幻化成其中的某一角色。各个版本小学语文教材中都有大量饱含意蕴的童话或故事,其情节曲折生动,对话形象而富有感染力,和适合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

(2)表演读

表演读,就是基于小学生的生理特点,比如活泼、好动、表现欲望强烈等心理特质,结合文章的题材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朗读课文时配合以一定的姿体语言再现课文内容,以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和朗读积极性的一种朗读方法。在朗读教学中采用表演读的方式,还可以促进学生理解课文,培养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3)衬读

衬读,即针对某些写景抒怀,蕴含强烈情感的课文,可以借助于一定的画面、音乐、视频等媒体手段营造一种与课文中相似的氛围和情境,让学生置身于其中并受到感染以激起他们强烈的情感共鸣最终达到对课文的感悟的一种朗读手段。如果在教学中恰当地烘托、渲染出课文内容所应有的氛围,将会更容易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

在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灵活采用其他方法来提升学生的朗读水平,但是选用的方法必须符合当时的课堂氛围以及课文的中心思想。

2.3 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素养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认识到自己身上所担的重任,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首先,教师必须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教师不说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至少也要具备一些必要的文学积累。其次,教师要努力促进自己多方面能力的提高,如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等。就口头表达而言,教师的口头语言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催动学生的感情,同时给予学生鼓励。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口头表达能力,这可以从听、说以及读方面来进行。首先,多听广播员标准的发音,多用普通话和他人进行交流,以此来增加口头表达的能力;其次,读是感知语言最好的方式,多读文章、报纸,进一步提升教师的口头表达能力。

3 结语

综上所述,朗读教学对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有重要意义,它的成败直接关系着学生语文学习方法的获得和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国家出台的义务教育一再强调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朗读教学的有效性和和朗读评价的针对性,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针对具体的课文内容进行朗读教学,完善朗读的教学和训练机制,同时不断完善和提高自身素质,促进学生朗读素养的提高,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参考文献

[1]郭欣.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策略探析[J].成才之路,2014(5):48-49.

[2]郑荀.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策略探析[J].俪人:教师,2015(18):209.

[3]王风兰.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及对策探析[J].考试周刊,2014(48):51.

[4]袁雪梅.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策略探析[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2(12):69.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