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李月冉 指导教师:王菊红
关键词:公共艺术;数字媒体艺术;城市形象;城市文化;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2)-16-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部分承载了城市历史记忆符码和文化品格的特色建筑及事物发展逐渐受限。面对发展与文化传承之间的矛盾,公共艺术逐步变为城市文化精神的催化剂,承担着塑造城市形象的职能。一些城市具有地域特色的公共艺术作品多为雕塑、壁画等形式,因其静态特性,仅能依靠单向的精神传播。
一、数字媒体公共艺术的兴起
从古至今,媒介的变迁始终在影响社会的运行模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公共艺术自兴起以来,在城市的建设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公共艺术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将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完善。正如工业革命推动了科技的发展,科技手段被广泛地运用在艺术创作中,一些新的艺术形式随之出现。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今科技的快速发展为公共艺术提供了更丰富的媒介。当代公共艺术已进入多媒介共存、跨界创作的时代,时代的变革与科技的发展推动了公共艺术的发展,科技在公共艺术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公共艺术中,艺术与科技的结合运用产生的效果符合当今大众的审美需求。目前,多种多样的数字媒体公共艺术作品开始频频出现在城市公共空间中。
二、数字媒体公共艺术的优势
1. 强烈的视觉效果
城市的吸引力在一定程度上源于视觉冲击,空间环境中或美或奇的造型往往会成为城市独特的符号与象征。传统公共艺术大多使用金属、石材等材料,材料本身的视觉效果有限,这促使传统公共艺术常以夸张的造型增强视觉冲击力。一些傳统公共艺术在夜晚的识别度不高,影响了大众的视觉体验。数字媒体公共艺术在材料本身的层面上具有更强烈的视觉效果,其中的显像媒介、光电媒介、感应媒介等媒介刺激着大众的感官,营造出虚拟而又逼真的空间氛围,给大众带来奇特、新颖的视觉感受。尤其在夜晚,数字媒体公共艺术使城市夜间景观变得充满活力。
2. 强调大众的参与
大众在欣赏雕塑、壁画等公共艺术作品的过程中,往往只能观赏公共艺术作品本身,单向地接收作品传达的信息。而数字媒体公共艺术运用的媒介使作品变得更加具有吸引力,使大众更加愿意与作品互动。数字媒体公共艺术双向、富有体验性的互动可促进大众参与公共艺术作品的创作,使大众与公共艺术作品的对话方式变得更为生动。
3. 多重营造空间氛围
传统公共艺术的材料特性有限,其在表现效果、信息传达等方面受到了一定限制,而数字媒体公共艺术拥有丰富的媒介材料和表现手段,运用声音艺术、影像艺术、灯光艺术等形式营造生动的空间氛围,创新城市景观的表现方式与设计方法,让大众耳目一新,营造独特的空间氛围,在无形中提高城市景观的感染力。如,在国庆节、端午节等节日中,运用数字媒体公共艺术能在较短时间内装饰城市环境,营造沉浸式的节日氛围,使市民感受到节日的气息与城市的温度。
4. 突破时空的限制
传统公共艺术主要依靠雕塑、壁画等造型艺术的形式展现城市的文化内涵、时代风貌等,缺乏艺术教育背景的人往往难以理解其传达的信息。数字媒体公共艺术通过声、光、电等数字化媒介突破了以往信息传播的时空限制,其传递信息的方式更加具有感染力,使公共艺术在大众范围内具有更加开放的传播效果,拉近了艺术与生活的距离,让大众都能理解艺术、享受艺术。数字媒体公共艺术使艺术更加生活化、大众化。
三、数字媒体公共艺术塑造形象的价值与意义
由于城市不断发展,拆旧建新使部分城市的特色渐失。因此,公共艺术在城市建设中的使命由装饰空间逐渐转为释放城市活力与塑造城市形象。部分城市使用雕塑、壁画等公共艺术作品塑造城市形象,大众通过这些公共艺术作品对城市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随着时代变迁与科技的发展,一些城市开始使用数字媒体公共艺术塑造城市形象。
数字媒体公共艺术使用的显像媒介、光电媒介、感应媒介等媒介刺激着大众的感官,营造虚拟逼真的空间氛围,给大众带来奇特、新颖的视觉感受与立体化的体验,使大众更加深刻地认识城市。尤其在夜晚,数字媒体公共艺术中的光电媒介可塑造城市,点亮城市夜晚的公共休闲空间,增强城市夜晚的文化氛围。数字媒体公共艺术有着声、光、电等丰富的媒介材料和多样的表现手段,运用声音艺术、影像艺术、灯光艺术等多元化的艺术形式生动地展示城市形象,直接、快速地塑造城市形象和传播城市文化,即产生“城市触媒”效应。数字媒体公共艺术为城市形象的塑造提供了技术手段。如,2016年中国杭州G20峰会期间,钱塘江两岸采用灯光秀营造热闹的氛围,吸引了大众的关注。灯光秀的内容与杭州城市文化和精神特质密切相关,数字媒体的应用向大众生动地展示了杭州的城市形象与特色。作为载体的建筑钱江新城成为杭州的城市地标,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结语
公共艺术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承担着塑造城市形象的职能。随着时代发展与科学进步,数字媒体艺术与技术融入公共艺术,使公共艺术拥有了更鲜明的特性,打破了以往公共艺术的叙事方式,通过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为大众带来多感官的体验。文章探索利用数字媒体公共艺术塑造城市形象的设计方向,目的在于探寻艺术与科技结合给大众生活与城市建设带来的改变,以更好地推动城市形象的塑造与城市文化的传播。
参考文献
[1]赵文博.新媒体艺术在公共艺术设计中的跨界融合研究[J].传媒论坛,2020,3(14):30-31.
作者简介:李月冉 女 2001.08.08 沈阳师范大学戏美术与设计学院
指导教师:王菊红 女 工号:08440;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