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以农村学校校际教研活动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实践研究

时间:2024-08-31

蔡江

摘要:现阶段,农村学校的硬性教学条件方面已经有所改善,但是校际之间仍然存在一些非均衡发展的现象。笔者通过大量的研究结果在本文分析了农村学校校际非均衡发展的现状,并且从多个方面提出了促进农村学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有效策略,逐渐缩小农村学校之间的差距,最终促进校际教学质量的优质均衡发展。

关键词:农村学校;校际教研活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校际优质均衡发展,是农村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虽然说,伴随着我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不断推进,无论是教育资源还是硬件条件上,农村学校都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观,但是通过研究发现仍然存在一部分农村学校之间存在非优质均衡发展的现象,甚至是会阻碍到农村学校的整体发展和进步。面对这种情况,更应该立足于现状,尝试研究和分析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找出其中的差异,并且积极探索出缩小这些差异的有效策略,最终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在农村学校校际得到真正的实现。

一、农村学校校际非均衡发展的现状分析

(一)学校师资上的非均衡

第一,学校教师构成上的非均衡。落后学校教师构成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分别是:“民转公”教师、新教师和3-5年教龄的教师。其中,“民转公”教师通常年龄较大,在专业发展方面的上升空间并不是很大;新教师由于是刚刚步入这个行业,本身的教学经验并不足;3-5年教龄的教师则可以通过学习和考试而进入到先进学校里面。从这里可以看出,落后学校教师队伍整体实力比较弱。而先进学校中不仅没有“民转公”的教师,也没有新教师,进而与落后学校形成教师构成上的非均衡。第二,学校教师压力上的非均衡。先进学校的规模都比较大,师资力量也比较强。与落后学校相比,先进学校在教学质量上应该处于领先地位。这也决定了,先进学校为了保持自身的形象而不得不需要承受较大的压力。在较大的压力之下,学校和教师的动力也将会变得更足。而在落后学校中,很多教師不得不需要承担多学科甚至跨年级的教学,教师并没有时间去发展自身的专业水平。

(二)学校生源上的非均衡

第一,学校生源组成上的非均衡。落后学校的生源比较单一,大部分都是本地的留守儿童。从整体上来说,生源基础比较弱。而先进学校的生源组成则是由两部分组成,即本次生源和外来生源。面对这些外来生源,先进学校也不是照单全收,而是设定考核标准。只要外来生源通过了之后,才能进入到先进学校,这也就决定了先进学校的生源质量会高于落后学校。第二,家长的重视程度。在先进学校中,很多家长都能与学校进行比较频繁的交流,能给自己孩子进行一定的家庭教育,促使学生形成比较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而在落后学校中,很多家长常常会以工作原因来推脱,并不会与教师进行交流,进而与先进学校形成一定的差别。

(三)校长管理上的非均衡

对于整个学校来说,校长应该处于核心位置,校长的管理能力和素质将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学校的发展状况。第一,校长管理理念上的非均衡。先进学校的校长具备着先进的管理理念,对于教学质量有着较高的要求,常常会开展一些教研活动,带领教师一起积极探索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落后学校,校长常常持有平易近人的态度,由于管理理念未能及时更新,错误的存在“管理上过得去就行”的理念。长此以往,落后学校就会暴露出很多问题,进而影响到学校的整体发展。第二,校长人格魅力上的非均衡。先进学校的校长常常以“率先垂范”作为自身的管理原则,以此激励教师和其他管理者,他们的积极性也将会得到充分的调动。而落后学校校长则仅仅承担较少的责任和任务,难以发挥出榜样的力量,进而与先进学校之间形成了一定的差异。

(四)享有资源上的非均衡

一方面,先进学校常常能接触和承办教研活动,参与的人数也比较多。这也就决定了先进学校中的教师将会拥有更多的学习和发展机会。落后学校也有参与这些教研活动的机会,但是参与的人数将会有所限制。参与的教师则需要回到学校之后再想其他教师传授,形成二次学习。但是二次学习极有可能会落下一些重要的内容,进而影响到其他教师的发展。另一方面,先进学校中常常会有一些名师,可以拖到其他教师的进步和发展。如此一来,很多教师不仅可以改革和创新课堂教学理念,还可以还可以结识很多名师,十分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而这些资源在落后学校中是没有的,进而导致了学校间之间非均衡现象的出现。

二、促进农村学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策略

(一)改善教师工作待遇

无论是哪一所学校,教师都应该是重要的发展主体,如何提升师资力量应该是第一个需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第一,学校应该继续开展定向招聘,尤其是偏远的农村教师。同时需要在招聘的过程中,向新教师介绍有关于落后学校的基本信息,包括整体师资力量、教学条件等等,降低这部分新教师对落后学校的期望值。第二,还应该适当开展“关爱教师”的活动。在落后学校中,不论是教师的工作环境还是生活条件都比较差。面对这种情况,可以开展一系列的“关爱活动”,像“热水送暖”等等,努力改善和提升落后学校教师的生活条件。当教师的幸福指数得到一定提升,那么他们的工作动力自然也会得到一定提升。第三,提升落后学校教师的工资水平。针对落后学校的实际情况,可以对其进行合理的分类,并且适当给予津贴,在特岗教师和职称晋升等方面,也需要向落后学校倾斜。第四,对农村小学全学科教师开展定向培养,以此来保证落后学校的师资水平和质量。通过联合各个高校的毕业生,要求新教师必须在落后学校工作几年才可以。第五,注重教师之间的流动和沟通。在校际教研活动中,鼓励教师积极交流,促使落后学校教师得到更好的专业发展。除了以上几点以外,还应该多倾听落后学校教师的心声,了解到他们的实际发展需要,更利于教师的发展。

(二)均衡校际生源结构

先进学校与落后学校之所以会在生源上出现差别,是因为教学质量、周边发展和公共服务有关。若是想要均衡校际生源结构,那么就需要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改善落后学校的生源质量,才能真正达到农村学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最终目的。第一,落后学校应该积极参与到校际交流,积极学习其他先进学校的管理经验。从介绍学校管理和发展经验开始,之后再到共享优秀教师资源,接着再开展各种教研活动。通过其他先进学校的帮助,让落后学校的所有管理者和教师都能得到整体的提升,促使教学质量的改善。同时,还可以举办“名校托管”的模式,举办先进学校的分校,让其他学生可以享受优质教育,保证落后学校的生源质量。第二,带动落后学校的经济发展。根据当地自然资源和条件,发展相应的特色经济,让许多家长不再为了生计而远离家乡,而是能够边工作边照顾孩子,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第三,学校开设家长学校,对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等进行相应的培训,让家长不仅重视孩子的教育,而且掌握一些较为科学的教育方法。

(三)完善校长管理机制

第一,设计和完善学校校长的考核制度。根据实际的情况,结合多种考核方式,包括自评、他评等等,并且针对校长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和考核,将其作为奖惩校长的一种重要方式。第二,完善校长的流动机制。若是长时间让校长在同一所学校任职,那么很有可能會影响到校长的创新性。因此,根据校长的任职时间,可以合理制定流动机制。这不仅可以考验校长的能力和经验,更是对校长的一种提升。第三,落实校长聘任制度。该制度指的就是令校长选择副校长,之后再共同商议其他学校领导,进而形成一个高效且科学的学校管理团队。这样的制度不仅可以给校长提供一个更加开阔、更加自由的发展空间,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增强校长的危机感,这对于校长的积极性会有一定的调动作用。第四,加强校长培训管理。围绕着落后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学校培训和领导课程教学,同时还可以开展优化内部管理等多方面的培训教学,以此推动落后学校的发展。第五,严格要求校长。对于校长,不仅需要具有十分丰富的教学经验,同时还需要有着担任校长的丰富经历,必须当校长有了实际的业绩之后,才能调任,这也是促使校长成长的有效措施。

(四)营造教师教研氛围

落后学校教师有着十分繁重的工作压力,自身的专业发展动力也不充足,导致了整个落后学校的教研氛围并不良好。要想解决该问题,那么就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将落后学校的教师送到先进学校中学习。通过该途径,让落后学校的教师都能受到先进学校教师的影响,进而促使落后学校真正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使落后学校的教师可以形成自主参与教研和发展的自主性。第二,建设教学资源的共享平台,优化落后学校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学的环境。另外,还可以多多鼓励落后学校观摩和学习先进学校教师的课堂教学。第三,需要给落后学校教师的发展创造应有的条件。结合落后学校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教师资源,使每一个学生都可以享受到优质的课堂教学资源,促使落后学校共同成长。学校可以每周都组织公开课,在一个固定的时间里面,让优质教师指导开展学科教研活动。针对内容丰富,活动效果好的教研活动,需要及时给予奖励,以此来逐渐缩小农村学校之间的差异。

三、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学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已经变成了教育领域中的一个研究难题。因此,农村学校更应该积极重视校际教研活动,并且尝试着从多个方面设计和开展,开辟出一条属于农村学校实际情况的教育教研领域,缩小差距,最终促使农村学校教师和农村学校之间真正实现共同进步、优质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姚建法.校际联合教研活动的实践与思考[J].教学与管理,2016(11):26-27.

[2]吴昌波.开展校际教研活动 提升科学课堂教学效率——以闽侯县青口小学学区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3(12):122.

[3]孙宇红.校际联动教研促进校本教研——记一次校际化学教学研讨活动[J].化学教与学,2013(03):16-17.

[4]缪宇虹,黄伟星.“解决问题的策略”校际联合教研活动[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09(04):31-38.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