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摘要:随着多媒体以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各种编辑软件越来越强大,使得学校自己制作专题片成为可能。但是,科技的发展虽然使制作方便了,可专题片的解说配音质量却不能完全依靠机器设备来完成,它必须由人的声音创作完成。本文主要从电视专题片的配音环节加以阐述,结合自己的配音工作实践和教学实践,从创作的角度探讨如何做好专题片的解说配音工作,以期达到对电视专题片配音这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进行梳理、提示和指导,使校园专题片的配音更具专业性。
关键词:校园专题片 声画贴切 配音创作 技术环节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多媒体以及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使得电视专题片的制作和传播越来越方便快捷。
专题片,以其单位时间内传递信息量大、生动形象感染力强等优势,已经被广泛用于宣传介绍等各种场合。过去,制作专题片需要价格昂贵的编辑机,那基本上是电视台的“专利”。随着多媒体时代的到来,各种编辑软件的功能越来越强大,极大方便了学校专题片的制作。但是,科技的发展虽然使制作方便了,可专题片的解说配音质量却不能完全依靠机器设备来完成,它必须由人的声音来完成。
一、专题片的认识
1、电视专题片的定义
尽管电视专题片有多种定义方式,但基本涵义并无差异。即,电视记录片(专题片)是运用图像和声音(同期声或解说配音),以现在时或过去时的纪实手法,对社会生活的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给予集中的、深入的报道,它是介乎于新闻和电视艺术之间的一种电视文化形态,既要有新闻的真实性,又要具备艺术的审美性。
从定义可知,电视专题片也叫电视纪录片,也可以说是纪录片的一种。当然,专题片的制作传播不仅仅是电视,也可以是电影。但基于学校的创作条件,本文只从电视的角度来论述,故称为电视专题片。
2、电视专题片的分类
电视专题片从风格上分,有纪实性专题片、写意性专题片和写意与写实相结合的专题片;从内容上分有政论型专题片、人物型专题片、科教型专题片和风光旅游型专题片等。
二、学校电视专题片的应用和制作现状
目前,学校大都能够制作自己的专题片,而且,随着计算机软硬件的不断升级和教师制作水平的不断提高,在镜头运用、图像处理等方面越来越专业,有的已经可以和电视台相媲美。
尽管学校制作的专题片在镜头画面运用方面很专业,但在配音解说方面往往不尽如人意,显得还不够“专业”,具体表现为声音单薄、发声位置不对、普通话发音不准、语流和节奏以及情感基调把握不好等等,大大影响了一部专题片的整体效果,这可以说是目前学校专题片制作的一个短板。
三、了解并掌握配音发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配音员通常采用胸腹联合式呼吸法进行播读,这种呼吸法的特点是气息位置深,便于控制,对喉部气流冲击较小,有利于保护声带,使喉部肌肉放松,使声音结实饱满、深沉而充满可信度,音色易于统一富于美感,更具有表现力,这也是建立气息支点的有效途径。
既然胸腹联合式呼吸法有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我们该如何掌握它呢?根据笔者多年进行专题片配音和该专业的教学经验,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腹部颤动的具体训练方法
第一步,先充分打开口腔,舌头自然放平,用腹部颤动的方式有节奏的呼气吸气,类似发出一个“哈”音,重点体会腹部颤动的感觉,连续发“哈”音颤动腹部,以7个音为一组。找到这种感觉后,要反复训练,直到发音时腹部颤动控制自如。
第二步,重复第一步的动作,然后把发“哈”的音变成发“啊”的音。同样以7个音为一组,进行发“啊”音的腹部颤动训练。注意:腹部颤动与第一步一样,所不同的是发出的声音是“啊”。如果“啊”音掌握不好,可重复第一步发“哈”的训练,再回到“啊”音,直到运用自如。
第三步,当发“哈”音和发“啊”音时腹部颤动运用自如后,可以换成其他任何一个音来进行发声训练。
(2)气息深入的训练方法
所谓气息深入,是指呼吸都要深入。配音员在播读时,气息运用是比较深的,即吸的深入,控制得也深入。它同样需要训练才能掌握。
具体方法如下:
第一步:打开口腔,快速深入吸气。吸气时两手分别叉在腰的上部,感觉两肋向外扩张,腹部鼓起,当扩张到不能再扩张的时候,保持住气息30秒左右。注意:此时,口腔要張开,不能用嘴憋气,主要用腰和腹部的力量进行保持。
第二步,口型做撮口状,缓慢而均匀的呼出气息。注意:必须是缓慢、均匀呼出,这一点非常重要。
第三步,重复第一步和第二步,循环往复,反复训练。
(3)运用腹部颤动和气息深入的方法进行播读的训练
首先我们运用古诗语句来进行训练,例如:读“好雨知时节”一句,一定要先深入吸气,用腰腹部控制住气息,打开口腔,开始播读,注意句中不要换气,读完一句再换气(即,迅速吸气)。播读时反复体会腰腹部支撑控制的感觉,你会发现,你的声音开始发生变化,即,变得结实、深沉、饱满、有力度了。如果你真的感觉到了这种声音的变化,那么恭喜你!你离我们想要的专业配音的声音近了一步了。
总之,电视专题片配音是一门涉及发声、发音、重音、节奏、情感等多个环节的学科,是一项系统工程,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配音效果,进而影响该部专题片的整体效果。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不断总结经验并加以体会、感悟和运用,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配音水平不断得以提高,以适应专题片内容表达的需要,达到声画贴切、浑然一体、相得益彰的理想效果,为专题片的整体水平,增添无尽的色彩,在传播信息、教育受众的同时,带来美的享受。
参考文献
1、《普通话训练与测试》,天津教育出版社,2012.8月第一版。
2、《播音创作基础》,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0.3第一版。
注:本文获得第十届“中国移动‘和教育杯”全国教育技术论文(天津区域)一等奖。作者赵连元为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技术与信息化研究中心专题片配音教师,曾为近百部专题片配音;作为特聘教师连续多年为天津广播影视职业学院播音系讲授《专题片配音》课程,培养了众多播音主持人才。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