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源于生活 回归生活

时间:2024-08-31

李伟文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水平和文化水平的发展和提高,人们对于教育的质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其具有更全面、更丰富、更多样的内容教学。新课改也提出了教学要回归生活,将教学与生活相结合。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自然科学已成为一种掌握世界前沿科学,掌握基础科学技术知识的重要课程,对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逻辑思维、学习能力、动手能力等都具有巨大的意义。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科研与创新能力,就要意识到科学教学方式的重要性。针对中学生来说,在学校对其实施科学教育时,充分融合生活式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科学教育的实效教学。

关键词:初中科学;教学;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初中阶段是学生开始正式踏入科学知识学习的殿堂的第一阶段,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实验思维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科学教学的成功与否,对学生以后科学知识的学习甚至整个人生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自然科学教育这门课程内容大都比较基础,且大多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这儿的特点也决定了科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开展在自然科学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初中科学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科学教育生活化作为一个适应当前综合教育主流的新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科学学习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初中学生能够通过对科学知识的学习,结合生活经验来理解科学知识,并在相当的学习后将知识应用在生活中。此外,学生在科学生活化的课程中,还可以更有效调动学习兴趣,开展多种多样的思考,从而培养各方面的能力,包括洞悉力、学习能力、逻辑思维、动手能力等,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教学氛围

科普教育要针对科普内容的安排以及中小学生身体发展水平的特征,通过运用各类有效方法,包括实物教学、多媒体演示、资讯提示等,创造”生命式”的情境,使抽象的科学技术提问系统化。例如在”电路”课程中,我要问学生:现代社会是一种电气化工程社会。在生活中,电为所不能缺的。那么,电在你的居家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吗?在日常工作、生产过程中,哪些地方需要用电?电从何处来,你清楚吗?家里和车间电能都是从发电厂经过电网远距离传递出来的。了解各类动力电池:干动力电池、锂动力电池、铅电瓶等,都可给各类小器具居家日常生活供电。这门课程的科学内容本身并不难,但同时也非常贴近实际生活。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重视课堂设计,努力创造现实问题,用科学技术解决现实问题。但科学知识需要提高和掌握。然而,由于科学技术起源于生命,高于生命,科学技术的本质终于显现出来。

三、生活化的探究活动

新课标指出:中小学生是现代科学教育的主体。在现代科学教育方面,要充分体现中小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中小学生的能动性作用,因此我校科学组在每学年举办了科学年活动,积极组织中小学生进行了小制作、小实验、小发明等科学比赛项目,并积极组织中小学生开展了有关科学的综合探究活动,并总结了科学知识,学生们还利用业余时间以纸箱、线作为工具,制造了”土电话”;用碗筷和细小的金属导线,制作了比重计;用泡沫小球制作的月相显示球、用塑胶瓶和细塑料瓶,制造了形变演示仪;在给学生们各个的科学教育阶段,校方把学生的小制作成果送到课堂里示范表演并放在了学校里,向全体师生推荐。经过了一连串的展示、比赛、交流、评论等活动,学生们一看了自己的劳动成果后,从心里就感到十分自豪,也极大地充分调动了他们认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讲解电子工程知识时,指导学生分析了室内的荧光灯为何在开灯的瞬间很易于破坏。当学生有了电学常识储备之后,就会反思是不是由于压力突然增高而引起的。由此,启发了学生思考与谈论,才能获得一定的电学基础知识。用生活的实例,不但掌握了科学技术,同时也对日常生活中电学认识有了更具体的了解。经过该校组织举办的科学周活动,学生们对生活中的科学技术逐渐产生了好奇,同时也能利用自身的经验学习,从而很好地解决了问题。

课堂教学中引入的”生活化”概念,其主要含义就在于它树立了人本意识和精神生活意识,并需要教师密切关心学生的物质生命价值与精神生命状况。而现代教学中,则有着培育人的生命生活价值与创造人的精神生活状态的重要意义。教师科学课堂是教师生命中最基本的知识结构,是教师生命中最重要的体验。它已成为学校德育过程和教师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师的生存与发展,也影响着教师的生存与发展。通过初中教师科学班课堂生活化教学,从老师的个人情感和需要出发,关注教师的个性生活,从而真正地体体现了以教师为本的人本主义课堂观念。

初中的科学教育是植根于现实生活,受制于日常生活经验,传递着人生的内涵与含义的。求生是教育的本源,而生活化的生命教育与以往的教育”从天上降到地上”有所不同,由于植根于活动实际,使教学活动”从地提高到天上”,使全体师生在教学活动中体验到求生的快乐、人生的价值、自己的求生,教学活动由此而具备求生的意義和价值,也彻底改变课堂教学效率低、远离实际、脱离生活的”荒漠”状况。

参考文献

[1]陈坚.中学科学教学活动设计王耀村.初中科学——情境题·探索题·应用题中小学作业形式、作业评价问题的思考.上海师范大学出版社.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