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方法

时间:2024-08-31

何锦燕

摘要:数学是一门复杂程度较高的学科,学习数学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很多现实中的问题。但在实际的教学指导过程中,很多教师以自己的理论教授为主,没有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限制了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所以,作为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要考虑学生各方面的特点和发展需求,了解学生所面临的困境,据此创新和改进教学的方法与形式,争取有效培养学生数学探究的兴趣、方法和能力,促进学生数学相关的各方面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学高年级;探究能力;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必须经历思考、质疑、实验、交流等一系列探究过程,才能有效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特别是高年级小学生,他们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在学习和生活上追求独立自主,追求个人能力及个性的展现。所以教师要注重教学策略的整改,多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以促进学生数学探究能力的进步。基于此,本文阐述了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策略。

一、注重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不难发现,很多学生以提升成绩作为学习的主要目标,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感受不到知识的魅力和学习的乐趣,自然难以长期维持学习的热情,也无法真正地掌握知识和技能。所以作为教师,要把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首要任务。而数学学科抽象复杂,一直以来很难得到学生的青睐,再加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严肃刻板,降低了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意愿。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情境创设,也就是融入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生活、游戏等趣味元素,营造一种生动有趣的氛围,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例如,在学习《可能性》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比如,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个含有红、黄、蓝三种颜色的转盘,让学生操控鼠标,使转盘转动,然后让其他学生猜测转盘停止后指针所指向的颜色。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提问:“指针可能指向绿色吗?”“指针最有可能指向哪个颜色?”让学生在分析和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对“可能性”产生初步的认识。游戏结束后,教师再引出本节课标题,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对“可能性”进行更深程度的探索。

二、加强设疑引思,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必须经历抽象、概括、推理、归纳等一系列思维过程,这样才能有效解决数学问题,所以说思维能力是数学能力的重要依托。但是在小学阶段,师生之间的数学水平差距较大,很多教师并没有和学生交流互动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总是说得太多、讲得太满,学生只能处于接收信息和处理信息的状态,几乎没有独立思考的余地,其数学思维很难得到锻炼。所以,考虑到高年级小学生的发展需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留白,加强设疑引思,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从而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意识。例如,在学习《分数乘法》一课时,学生虽然理解乘法的意义,但是分数形式特殊,分数的乘法计算比较复杂,容易使学生产生畏懼心理,这时教师就要通过巧妙设疑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主动地掌握相关知识。比如,教师可以先构建问题情境:“小孟一家三口分吃蛋糕,每人吃了1/10块,三人一共吃了多少块?”由于学生不会计算分数乘法,所以一般会用加法进行计算,即:1/10+1/10+1/10=3/10。接着,教师可以继续提问:“这道题如何用乘法来列式?得数是什么?”目的是引导学生写出分数乘法算式:1/10×3=3/10。之后,教师可以继续引导:“你能通过观察乘数和乘积的特点,推理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吗?”在这整个过程中,教师并没有直接呈现知识和结论,而是通过递进式设疑的方式,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思考和探索。这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探究能力,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并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更准确的理解。

三、优化学法指导,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就是说要想做好一份工作,必须准备好用的工具。而在数学学习中,方法就是工具,很多学生正是因为学习不得方法,导致学习过程十分复杂和烦琐,并因此失去学习的信心和热情。并且,科学的学习方法有助于学生举一反三、见微知著,对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系统、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和解题方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观察学生的学习动态,了解学生所面临的问题,然后优化学法指导,带领学生探索并尝试新的学习策略,以提高学生的探究效率,并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好感。例如,高年级小学数学涉及到一些复杂的几何图形,其相关的概念、性质对学生来说有较强的抽象性,学生不易掌握,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取实验探究法。比如,在学习《圆的周长》一课时,很多学生对“圆周率”的概念十分模糊,不理解圆周长公式的实际含义,这给学生解题带来很大困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准备一些不同大小的圆形卡片,让学生借助绳子或者直尺来测量其周长和直径,然后寻找圆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关系。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发现圆的周长除以其直径等于一个定值,进而理解“圆周率”的含义,从而能够主动得出圆周长的计算方法。此外,类比与化归也是小学数学常用的思想方法,所以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这两种方法来解决问题。比如,在学习《圆的面积》一课时,很多学生感到无从下手,于是教师可以提示学生:“圆的形状比较特殊,我们很难计算它的面积。但是我们能否将圆转化成一个我们熟悉的、比较简单的图形,然后再求它的面积呢?”之后,教师同样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圆形卡片,让学生以割补拼接的方式进行实验探究,引导学生实现圆形到长方形的转化。通过以上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找到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捷径,并丰富学生的学习技巧,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年级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构建具有探究性、思想性、互动性和趣味性的课堂,加强对学生数学探究能力的锤炼,让学生与数学相关的各方面素养得到提升,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发展铺就坦途。

参考文献

[1]刘演.谈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新智慧,2019(36):67.

[2]黄秀环.小学数学培养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J].华夏教师,2019(36):19.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