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考宁宁
摘要:李克富教授的《三个月改变孩子一生》这本心理学方面的书籍,不是让我了解和掌握多少心理学知识,而是让我懂得了如何保持一种好心态,这就是一种健康的心理,而将这种健康的心理传递下去,让更多人感受到生活中的阳光,明媚地生活和学习,保持做人做事的无穷动力,便是这本书的精华所在吧,阅读这部著作后,让我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充满了阳光和正能量。“心理学思维并不是给你一个确定的答案,而是给你一个更积极正向的视角,尝试着自己去找一找,一定可以找得到。”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尊重与激励;树立榜样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一、“压制自己”,尊重学生
今天的道德与法治课,前半段来复习旧知识,一女生在心不在焉地低着头。一直不抬头看黑板,我边讲课边走近她的时候,发现她在画着什么,轻轻地拍了拍她,她马上停下了笔,但一节课注意力也不是太集中,下课后。我请她到办公室聊了聊,首先肯定了她的成绩很优秀。继而,我先入为主,问她是不是觉得我上课的速度慢,对她来说都已经掌握的差不多了,觉得无事可做呢?“嗯,确实有些冗长,不好意思,老师。”可见这孩子确实说的心里话,但是还知道这样直接说不太好,还要道个歉,也说明孩子很有礼貌。我说:“像你这样聪明、基础又不错的同学,可能真的觉得慢了些,但是课堂上需要照顾到全体同学,所以速度要以大部分同学的接受能力为参考。这种情况下,你不听,还没有自己的复习任务,无精打采,就是真的在浪费时间了。你可以向更开阔处思考。就如同这颗树,我边说边画。要想枝粗叶茂,必须得有发达的根系才行。”小姑娘说,老师我明白了,谢谢老师,然后顺手递给我一张叠好的纸片儿:“老师,这是我这节课的作品,送给您。”
如果这个事件发生在以前,我可能当堂就指出这个学生的问题,当众批评她,甚至还会对自己的言行冠以“治病救人”“履行老师职责”,可是不知道这样可能会伤害一名学生的自尊。我的“压制自己”,能够让学生心情愉悦地接受并努力,甚至还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以及期待,乃至于让自己今后充满信心地学习,这何乐而不为呢?
二、“压榨自己”,激励学生
在办公室里跟同事聊起孩子们的假期生活,五班班主任张老师说:“假期跟孩子们通电话,萱同学特别提到了你,她说,老师,你有没有发现我们的道法作业批改特点?考老师没有简单地千篇一律,简单地给个A\B\C,而是给每个同学写评语,而且都是不一样的......”
在閱读了李克富教授的《三个月改变孩子一生》这部著作的时候,精华不是多么深奥或者有用的心理学知识,而是对于宝妈们的日记,李老师能及时的给予评价、指导和鼓励,使得宝妈们不仅获得了育儿方面的积极心理,更是汲取到了写日记的动力!这种温暖指引和善意建议,使得妈妈们变得阳光积极、内心强大,同时也感染着孩子,让孩子也无比坚强。这部书就是由8位妈妈的日记和李老师的点评组成的,我从中的收获之一就是,学习李老师的及时的点评和温暖的指导,对于孩子们的作业,我也可以如此激励呀。
我的评语节选如下:“优秀的家臻!你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绝对的优势!非常非常欣赏你!继续努力,相信你会在各科上都能达到优秀!加油!”“积极认真的嘉童!但是题目要求一定要看清:结合材料!!!这个分可不要丢呀!!!”“品质名称一定要严谨!相信下次考试,你能达到优秀!有实力必须显示出来!加油!”“很不错!我感到很意外的是,期末考试为啥没达到优秀?哪里出了问题?把答题卡拍照给我看看吧?”我的初衷是在作业批改中,不仅让孩子们知道自己学业上存在的问题,还能够感受到自己努力的成果,甚至还能保持或者发掘自己的学习动力,没有什么比保持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有力量的动力了。尤其是在当前考试机制的影响下,自己作为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老师,没有更多的时间跟孩子们交流,也就谈不上督促了,这也是一种便捷的途径吧,只不过需要自己多耗费点时间。既然自己的这一做法得到了孩子们的认同,我更要坚持下去,这何尝不是学生给自己的一份肯定?我坚持下去的决心和能量,也是从这份肯定中获得的!
三、树立榜样,指导学生
作为老师,我也深深地感受到当前的高考政策对当今学子们,提供了一条又一条通向高校的路径,作为初中老师,我不由得想到了初中生未来的路多么宽敞,但是再看看目前部分厌学孩子的表现,又觉得很心痛,究其原因,这些孩子很大一部分原因便是没有明确的目标,不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我真的想问问他们,如果再给你们一次机会,你们是不是会珍惜而倍加努力呢?高考途径的多样性对他们来说是不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呢?
周末到校值班,操场上有一群中小学生练棒垒球,其中一个很年轻的副教练很眼熟,后来她主动过来跟我打招呼,才知道这是我来本校后的第一届学生,去年本应参加高考,垒球专业考试,她取得了全国第二名的好成绩,但是高考时文化课分数线不够,没能考上自己最理想的高校,便选择了复读。我很佩服她的专业高度,更佩服她的目标明确和坚强的毅力。她是我给张同学树立的一个榜样。张同学,课堂上貌似认真听讲。我面向全体同学问背过了吗?她点头示意,我便点名让她回答反馈,她站起来后竟然一脸茫然,仅仅“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这寥寥数字都说不上来。下课后在办公室,我们有了短暂的交流。我很肯定她豪爽的性格,是我佩服和喜爱之处,但是目前的学习态度需要提升。然后我便举了以上复读生的例子让她认识到文化课的成绩,决定了自己所选高校的层次与高度,充分肯定了她在篮球特长学习中培养起的大气和雄心壮志,但一定要踏实,以便避免壮志难酬。此谈话可以让该生茅塞顿开,但不足以坚持不懈,所以如何推动她进步,需要老师的持续努力,但能让她感受到“我有机会,我可以”就已经是很好的突破了!
在教育中能否关注细节,不仅是能力问题,能否发现是基于自己的教育理念之下的结果。只有真正关注孩子们的成长、力求尊重教育规律、关注孩子们的心理需求,才能找到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在日常工作中,也才能够在自己各种与孩子接触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吕航行. 教学视频在道德与法治学科中的实践研究[J]. 文理导航(上旬),2021,(08):76-77.
[2]江少明. 浅谈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探究与分享”栏目的有效运用[J]. 新课程研究,2021,(07):24-26.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