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海绵城市市政道路设计方式研究

时间:2024-08-31

【摘要】海绵城市是类似海绵性质能够较好地处理自然灾害,能够完成蓄水、排水、净水等过程,实现水资源的高度利用。本文就海绵城市市政工程建设原则与重点进行了探讨,并对海绵城市市政道路设计方式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市政道路设计;海绵城市;设计方式

现如今,中国的城市发展速度虽较快,但国内大部分城市的市政管网多存在不同程度的老化现象,越来越多的城市不得不面对频繁的洪涝灾害和城市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近年来,国内661个城市中,60%以上城市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内涝现象,如北京7.21特大暴雨、上海9.13特大暴雨、武汉7.23特大暴雨,都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基于这一情况,同时为贯彻落实***总书记讲话及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2013年9月13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2014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了海绵型城市建设内容。

1、海绵城市市政工程建设原则与重点

在建设海绵城市过程中,要考虑到项目的长期性与系统性,要协调好雨水、地表水、地下水采集、排水、利用各个环节。住建部在文件中指出,海绵城市市政建设在蓄水时要充分考虑到城市的最大承载能力,不能使城市市政排水管网超负荷运行;在排水时要结合城市布局以及自然环境等因素进行,要重视城市的内控能力。

在对海绵城市市政道路进行设计时,必须要坚持生态优先、地表水与地下水协调性与系统性的原则。生态优先原则就是要在提升城市雨水、洪涝问题处理能力的目标下,确保城市水资源处于良性状态,减少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1]。地表水与地下水协调性与系统性的原则就是要在市政道路设计过程中充分发挥“海绵城市”蓄水、渗透、净化的效果,实现地表水对地下水的补充,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推进城市的生态建设与发展。

2、海绵城市市政道路设计方式

2.1路面材料的选择

在城市道路建设中,沥青混凝土是十分常见的路面材料。在海绵城市市政道路設计中,组合透水沥青路面形式较为常见,一种是路面雨水直接渗入汇集到就近的排水管道;另一种是雨水进入道路面层后,渗入基层,之后汇集到邻近的排水管道。上述类型都可以较好地完成雨水排放,但是在蓄水、净水方面却稍显不足,没有实现雨水的高度利用。有学者提出使用雨水逐步深入到路基的方式,但是这一方式并不适用于城市主干道或者车流量较大的道路。因此,在设计海绵城市市政道路时,需要根据不同道路路面的情况、位置以及地质情况等选择合适的路面材料与设计方式,在到达环保标准的基础上提升市政道路的实用性。

2.2边坡支护方式

在设计边坡支护方式时,要考虑到城市可能面临的雨水威胁,当城市降水量较大时,其具有一定的防洪作用。在选择边坡支护方式时,一般有植草防护与护面墙两种形式。植草防护方式更为常见,其可以提高道路的美观性,而且对减少水土流失具有积极的作用。然而,当降水量短时间内迅速增加时,防护面在雨水的冲刷下容易坍塌,会影响周边居民的出行与人身安全。因此,有学者提出,在设计中加入挡土墙设计能够减少边坡支护坍塌造成的不良后果[2]。护面墙也是边坡支护的另一设计形式,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这一边坡支护方式更适合西部海拔落差较大的城市,提高城市的抗洪能力。

2.3道路绿化设计方式

海绵城市道路绿化带设计结合了渗透性铺装、生态沟、植物栽培等方面的技术。生物滞留技术多用于城市道路和广场。生物滞留技术主要通过介质过滤、吸附和微生物净化入渗保留的径流雨水。由于雨水可以暂时储存,然后慢慢渗入周围土壤,因此,可以起到降低地表降雨洪峰流量、减少径流污染等功能。生物滞留技术形式多样,生物保留池、凹陷绿化、生态草沟、植物缓冲带等较为常见,其还具有雨水回收、土壤改良等调节效果。除此之外,城市绿化带应该安装一定数量的灌溉设备,并铺设一定数量的碎石,当城市降水量较少、气温较高时,可以及时灌溉补充水分。

2.4人行道的设计方式

对于人流量较少、规模较小的公园以及其他公共空间的人行道可以推荐使用透水人行道板,在邻近道路的一侧设置隔离层,铺设透水人行道板,减少外部因素对道路铺设的影响。之后,对道路的实际深度进行测量,并根据结果明确碎石沟的深度,从而更好地统筹人行道位置处的地表水与地下水。在进行透水人行道结构设计时,必须要考虑土基的渗透系数,明确渗透系数的底线,并按照相关要求设计渗透面与地下水位之间的距离,践行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

结语:

随着交通运输、城市发展和人口出行的需要,城市道路被硬化处理,导致雨水不能顺利下渗排除。一旦暴雨袭来,容易形成大规模的暴雨径流,雨水在短时间内便会在市政道路上形成一定的规模,便会造成水涝。当前,城市建设如火如荼地进行,但在水资源日趋紧张的今天,部分城市市政部门并未对这一情况加以重视,水资源利用率较低。因此,在市政道路设计中,我们需要融入海绵城市设计理念,提高城市水资源的利用率,修复城市生态环境,实现城市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鹏飞,肖治微.关于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探讨[J].江西建材,2017(1):118-119.

[2]王林涛.基于海绵城市的城市道路系统化设计研究[J].交通世界,2017(z2):12-13.

作者简介:

崔睿智(1987-),男,安徽省合肥人,本科,工程师,市政道桥。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