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析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下的小学科学教学方法

时间:2024-08-31

宁伟平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教育改革也在逐步推进,对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是教育改革的重点。小学科学是小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然而,目前小学科学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弊端和不足,例如,教学方式单一教条,学生被动式吸收,不善于积极思考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制订积极可行的措施来完善、提升。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科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小学科学是小学课程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目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育人育才的重要目标[1]。小学科学教学与核心素养的培养息息相关,所以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应当改变传统的教學理念,对课堂模式和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在提高课堂效率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有利于培养综合素质强的下一代人才。

一、营造浓厚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小学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要求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来解决问题。所以,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要善于营造浓厚的课堂学习氛围,来引导学生主动对科学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掌握好提问的方法,引导学生来主动思考问题。

例如,在进行《我们周围的材料》这一课的课堂设计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不同的物品进行分类。教师:“同学们的桌椅都是由什么制作而成的?”同学1:“铁!”同学2:“还有塑料[2]。”教师:“那么还有哪位同学可以举例说明我们身边的物品都是由什么构成的?”同学3:“我的笔袋是由铁和布构成的。”同学4:“教室的窗户是由铝合金和玻璃构成的。”通过这样问题的提出,可以让学生有自己的思维,去主动地观察身边的事物。经过对各种物品进行观察后,让学生分小组对每种材料的特点进行总结,并且在汇报完后由教师进行补充,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

二、设计情境导入,启迪学生思考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间有限,教师在情境导入时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3]。为此,教师可以设置生动有趣的实验情境进行导入,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也可以依据某个科学知识的应用设计情境导入,吸引学生好奇心进行探究,探寻解决方案;还可以将生活中存在的科学现象作为情境导入,将难懂的、深奥的科学知识简单化、生活化。

例如,在教学“空气中有什么”时,笔者在课前准备了三根相同的蜡烛和两个不同大小的玻璃瓶。课堂导入时,笔者出示三根蜡烛,给第二根罩上小玻璃瓶,给第三根罩上大玻璃瓶,然后对学生说:“现在咱们一起看一场关于三根蜡烛燃烧时间长短的比赛。大家猜猜看哪一根蜡烛最先熄灭?哪一根蜡烛燃烧的时间最长?”在学生踊跃猜测结果的过程中,笔者点燃三根蜡烛,让学生仔细观察,见证事实真相,并引导学生思考、尝试分析实验现象的原因。这样的实验情境导入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缩短学生与教学内容、教师的距离,使之形成最佳的情绪状态,触发学生主动地学习,积极地思考问题,对后续的科学课堂产生强烈的探究愿望,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活动的主体。

三、构建可视化思维导图,明确主要概念

当前,小学科学课程新课标提出了科学探究式教学理念,传统教学中以模仿科学技能和传授科学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新课标要求。发现问题,猜想和设计实验,而后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已经成为常见的教学流程[4]。然而,这种流程化、活动式的教学模式替代了学生构建科学概念的思维过程,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是共生共存、共同发展的。让学生构建科学概念和促进理解是探究教学的良好方式,不但使科学探究更科学,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核心素养是智慧的体现,加强核心素养的培养可以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在学生探究过程中,应用思维导图能够使学生梳理各项科学概念,并在脑海中逐步形成主要的概念体系。如“声音”一课,科学教师可通过思维导图的层级发散结构,建构声音和声音传播的概念。首先,以发声器官为中心,提出声音如何产生的问题,即声音是通过什么发出的,声音变化是怎么回事,声音依靠什么传播,我们是如何听到声音的等,形成层级分支,引导学生依据此分支开展探究,记录学习结果,使其成为更多层级概念,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概念思维体系。

在培养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教师应寓教于乐,巧妙设计,让同学们亲身体会声音震动的乐趣,通过课堂小实验,让学生更直观地体会到探索声音。例如,讲解“声音”一课时,教师可以请学生把座椅翻转过来,四条椅子腿朝上,放入收音机,在收音机周围用胶带绑上6支冰棒棍,用保鲜膜把收音机包起来,之后往保鲜膜上撒少许彩盐,使保鲜膜与收音机上下之间形成10~20cm的距离,打开收音机并适当调节音量,让同学们观察彩盐的现象。通过实验,学生看到保鲜膜上方的盐粉刚开始是静止的,打开收音机后,彩盐跟随音乐的节奏抖动起来,收音机音量越大,盐粉抖动越大;收音机音量变小,盐粉抖动也变小。在实验中,教师科学讲解声音的现象及原理,同学们明白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通过介质(空气或固体、液体)传播并能被人或动物听觉器官所感知的波动现象。“由思维导图推导声音与我们生活的关系,我们周围有各种各样的声音,日常生活中声音更是无处不在,对奇妙的声音王国,同学们都想一想,哪些是我们人类活动发出的,哪些又是大自然发出的呢?”同学们明白声音和我们如影随形,有了声音,人们的生活才会五彩缤纷。

结束语

总之,在核心素养环境中,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质量需要科学教师转变思维,拓展和丰富教学设计手段,注重学生科学素养、概念建构和思维能力的提高,从设置实验和生活情景以及再现科学史实等方面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从而提高科学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沈君君.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教学探究[J].小学生(中旬刊),2020(12):60.

[2]席雪琴.核心素养价值取向的小学科学教学模式研究[J].学周刊,2020(31):43-44.

[3]张建新.核心素养下小学科学趣味课堂的开展研究[J].文理导航(中旬),2020(11):72+74.

[4]刘智超.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教学改进研究[D].西南大学,2020.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