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生活化探索

时间:2024-08-31

王顺英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会直接影响到学生未来人生发展,因为初中阶段的学生其性格较为特殊,同时思维意识尚不完善,在生活中还无法做到明辨是非,所以就极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在当前这一教育事业深化改革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就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利用合理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以保证可以有效提高课程自身综合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养成正确思想道德观念意识。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生活化;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48-386

引言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重点课程之一,并且它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因此,在新课改的落实与推进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也应随之改变,教师要加强其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来构建高品质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所以在实际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之中,教师要以生活教育理念的牵引和指导,将道德与法治知识与生活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从生活入手,进一步地学习与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同时达到灵活应用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目的,以此来调动起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与热情,加深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深层次认识,从而促进学生的道德水平与法治素养的有效提升。

一、立足课本,深度融合课本资源

生活化的教学方法不应脱离课本,课本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基础。教师应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时,要以课本为基础,将生活化的教学资源与课本内容结合起来,拓展相关的生活化教学内容。此时,教师不需要创设生活化情境,应站在日常生活的角度,与学生一起分析学习中遇到的理论知识和问题,这样不仅可以促使学生更加清晰地理解问题的关键,也可引导学生将生活经验融入到理解知识理论的过程中,更进一步地理解理论知识的内涵。但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知识理论均可生活化,一些与社会治理、国家建设相关知识内容的思想基础相对较高,如果要联系生活实际,教师则应该合理筛选实例,避免出现学生在理解层面上的错误。由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本中的内容本身难度不高,社会规则、社会责任以及国家利益相关的内容相对浅显,对生活经验的要求也不高,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此类内容时应尽量灵活些,突出内容教学的整体性和系统性,贯穿单元或者章节的理论知识,建立统一的教学体系。例如,在讲解“遵守社会规则”单元内容时,首先,教师可在课堂提问环节向学生提问日常生活中需要遵守的社会规则,包括交通规则以及诚信规则等。其次,教师可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思考尊重他人或者以礼待人的方法,提问学生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类似的事件,进而将学生的实际生活与课堂教学内容结合起来。最后,教师可对学生所述内容进行分析和总结,在突出知识理论重要性的基础上,为学生讲解正确的尊重他人以及礼貌待人的方法。

二、结合时下热点新闻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教师需要结合生活实际,并根据道德与法治的知识内容,为学生适当地引入一些时下的国内外热点新闻,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道德与法治的相关知识,以此来增强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效性。同时,现实生活是建构学生意识形态的基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与法治素养,所以教师将生活中的事件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既能吸引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又能增强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感染力和说服力,促使学生在解读与分析相关的事件中,从中汲取道德与法治的知识,并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与是非观,从而促进学生的政治素养与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比如,在教学中的《法不可违》一课时,需要学生知道违法行为的含义及类别、犯罪的基本特征、刑法的种类,树立尊重法律的观念,感受法律的尊严,逐渐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行为的能力。因此,教师就可以根据生活中的一些热点新闻事件,合理地挑选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案例,通过分析案例,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解读与分析,去了解当事人触犯的法律、违法的种类及处置的刑法,同时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法律的威严,明白法律规定不能做的事情一定不要做,任何人都要为自身的违法行为负责,以此来构建学生的法治观念与责任意识,从而成为一个知法守法且爱法的人。

三、布置生活化作业,巩固学习成效

所谓生活化教学,不仅是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更是教师最终的教学目标。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都要回归生活,实现学生可以应用学过的知识,处理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在为学生布置课堂作业与课后作业的进程中,也可以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出发,引领学生应用自身所学到的知识处理生活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在巩固复习课堂中学习的知识与学习成效的同时,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实际应用水平,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教师在向学生讲授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爱在家人间”这一课程时,就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个课堂作业,让学生写一写自己想对亲人说的心里话,在写完以后学生可以选择公开念一念,也可以选择收藏在笔记本中。在课堂教学结束以后,教师可以趁热打铁,为学生布置一个课后作业,也是一项与日常生活相关的生活化作业,即引领学生应用课后时间,为自己的父母做一顿简单的晚饭,从食物材料的准备到烹饪,再到洗完收拾桌子等都经由学生自己负责,同时,让学生将自己进行晚餐制作与制作成果通过照片的方式记录下来,形成文字类型的感悟。从而在实际实践作业的带领下,使学生深刻感受到家人平时对自己的付出,并通过这一实践作业的机会,拉近学生与家人之间的关系,促进与父母之间的交流。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有效增进课本中的知识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距离,也可以有效激起学生对于家庭与家人的爱。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增强课堂教学的感染力与趣味性,深化学生对知识的感悟与理解,促进学生的道德水平与法治素养的有效提升。通过教师将生活实际与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充分融合,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去感知、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进一步体会到道德与法治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从而为学生的高效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霞蕾.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的探索[J].初中时代,2020(17):89-90.

[2]贾新文.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的实施探索[J].成才之路,2019(16):21-22.

[3]章福成.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路径探索[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8,2(17):45-46.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