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如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时间:2024-08-31

王跃平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的总目标中明确提出4种能力,即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美国数学教师协会指出:“数学课应当围绕问题解决来组织”。问题解决是指利用某些方法和策略,从初始状态的情境到达目标状态的情境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应该鼓励学生善于学习,恒于研究,勤于反思,勇于实践,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方法。

关键词:问题解决;价值;步骤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48-394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除了要求学生运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以外,还需要学生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下面具体来谈谈怎样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让学生深入的感受和理解数学的价值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不仅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生产,还在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中发挥着重大作用。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因此数学教育是的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要想解决问题首先就要发现问题,学生能够主动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对发现数学问题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果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这些问题经过教师的启发和学生的讨论得到解决,不仅能使提问的学生解决了困难,也会很好的促进全班学生更加深刻理解所学的知识。例如我在执教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简单的周期现象时,我创设庆祝国庆节,学校准备了什么?(盆花、彩灯和彩旗),借机追问:再仔细观察,这些盆花、彩灯和彩旗摆放有什么规律?根据你发现的规律,你还想知道什么?学生不断发现问题,还想方设法解决,最后优化算法简便。这样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思维水平出发,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三、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解决问题的策略不同于解决问题的方法。方法可以在传递中习得,但策略却不能从外部直接灌输,而只能在学生的思考和辨别中感悟获得。具体有如下几个策略:

1、从条件或问题想起

根据已有信息提出想要解决的问题,目的是想激起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兴趣和欲望,进而促使学生根据已有信息和提出的数学问题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使学生能以一种数学的眼光去看待生活,学会用数学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画线段图和表格

画表格有利于整理题中已知条件,帮助学生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线段图在认知上是由直观具体的“图”向较为抽象的“线段”的过渡,而这又是帮助理解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效手段。例如在讲到路程问题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画图的方式标出所求路程与速度及时间的关系,通过这种方法也能使学生直观明了解决数学问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列举和倒推

将所有的情况有序的一一列举出来,从而找到问题的答案,数学上把这种策略叫做一一列举。例如,大杯和小杯一共有800毫升果汁,从大杯中到200毫升给小杯,两杯同样多,求大杯和小杯原来各有多少毫升果汁?这题要想知道大杯和小

杯各有多少,解题的突破点是在倒得过程中,果汁的总量是不变的,首先把大杯倒给小杯的200毫升,从小杯中还回去。倒退法使一个无从下手的问题,顺利解决。具体解题如下:

4、假设

说到假设的方法就不能不提数学中的方程问题,而所谓方程问题实质上就是利用假设的方法解决问题,例如,鸡兔同笼共有25个头,80只脚。鸡兔各有多少只?假设法

假设全是鸡。

25 X 2 =50 假设全是鸡后共有50条腿

80 - 50 = 30 总共80条,还剩下30条腿

30÷2=15(兔) 每只兔子还有两条腿没算用除法算出来就是兔子的只数

25 - 15 =10(鸡) 再求鸡的只数

通过这种假设的方法往往能够省略很多的计算步骤,快速而准确地计算出答案。

四、培养解决问题的步骤

在教学中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 理解题意

1.抓好对题意的解读与理解。学生认真读题和审题,要求逐字的读,找出相关的数据和关键字词。 2.要求学生分析题目,弄清题意,明确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出已知的条件和要求的问题。

(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例如:教学用乘法和加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时,例题呈现的是一幅购物的场景图,货架上,摆放象棋、围棋的画面,画面上还有售货员阿姨和小朋友的对话,给出了要解决的问题,教学时,我给学生创设了购物情景,让学生主动进入商店了解信息,了解售货员和小朋友的对话,说说他们在议论什么?我首先让学生试做,然后相互交流,说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对问题解决失败的学生我也让他们重复问题解决的整个过程,让他们在反思的过程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引导学生归纳解决问题的步骤,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整个教学过程借助购物的生活经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长知识。

(三)鼓励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数学教学过程充满观察、实验、猜测、推断和验证等探索活动,要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中去。例如:在指教小数的加减时,我先是出示课件,讓学生看图说图意,指名列式,然后讨论算法,小组合作,找出多种方法后,比较各种算法,讨论为什么小数点要对齐?交流汇报,达成共识,相同数位对齐。

五、注重解决问题后的回顾与反思。

解决例题的问题后,我及时组织同学们回顾刚才我们解决了什么问题?是怎样解决的?解决时要注意什么?使学生感悟其中的数学思想与方法。

六、指导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策略,优化知识结构。

对同一问题,能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方法进行全方位的思考,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了,逐步培养了多元化解决问题的策略。当问题解决了,还要善于引导学生回顾反思比较答案,找出最佳方案,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有助于培养学生与他人相互交流,合作的意识。黄爱华说过:教学时,不要把解决某一个具体问题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而要不断引导学生通过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回顾与反思,增强运用有关策略解决问题的自觉性,提高运用策略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奠宙 宋乃庆.《数学教育概论》中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 杨春茂 .黄爱华与智慧课堂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 黄佩玉.数学活动:小学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教育科研论坛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