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周德文
近日,人民银行召开2021年下半年工作会议。会议提出,保持宏观政策稳定性,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增强前瞻性有效性,稳健的货币政策继续聚焦支持实体经济。会议还提出,促进外贸外资稳定增长。
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世界经济逐步从深度衰退中复苏,基础尚不稳固,国际产业链供应链格局面临深刻调整。面对经济发展压力,一些国家自顾不暇,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对我国外贸发展带来不容忽视的影响。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认为,虽然世界经济在2021年的复苏势头更强,但因复苏路径的分化,不同经济体之间、同一经济体内部的复苏速度存在明显差异,危机可能对经济产生持久冲击。多重潜在的风险并存,全球经济前景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
受疫情影响,全球产能受到抑制,原材料供需不均衡导致价格暴涨。数据显示,53.9%的企业反馈综合成本压力上升是目前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主要问题,其中86.3%的企业反馈原材料、能源成本上升是导致企业综合成本较高的主要原因。
今年以来大宗商品的价格普遍上涨,进一步增加了外贸企业在原材料成本等方面的压力。铜、铁、铝、塑料等原材料价格持续高涨,波及家电、电子、纺织、日用百货等多个行业,而国内外需求的快速增加又进一步加剧价格上涨势头,这给生产企业和外贸企业都带来很大压力。
有人可能不以为然,原材料价格猛涨,可以通过终端商品的价格上涨进行转嫁,但现实中,原材料暴涨,消费品价格涨幅却有限,这导致下游生产企业利润受到大幅挤压。以钢铁工业为例,5月24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发布报告指出,4月以来钢材价格上涨速度较快、幅度较大,令造船、家电等下游用钢行业难以承受。最近一段时间国家着手对大宗商品“降温”,情况才有所好转。
此外,人民币对美元的持续升值也令出口企业利润受到极大挤压,对小型企业的影响更加明显。5月,以制造业PMI为例,大中型企业PMI在扩张区间持续上升,但小型企业PMI回落至临界值以下,供需两端均有不同程度回落。人民币一路升值,对于出口企业而言,周期长、价格高的订单汇率风险过高,中小企业风险承受能力弱,许多企业都不敢接单。
全球海运业处于“冰火两重天”的境地,海外港口集装箱“堆积如山”,亚洲各大港口却面临集装箱价格飞涨、“一箱难求”的困境。
2020年以前,把一个集装箱运到英国价格是2,500美元,而现在报价是14,000美元,涨幅超过了5倍。有业内人士感叹,“从业10年,从来没见过这么高的价格!这生意没法做了!”“这就导致部分利润率相对低的产品的竞争力相比其他国家的产品没有竞争力了,也就没有必要出口了,因为出口就亏钱”。
“一箱难求”意味着运输费用大幅攀升,国际贸易供应链方面成本随之增加,进而可能导致部分外贸企业订单下滑。据了解,许多外贸企业已因为高额的海运费而收到客户停止发货的消息,如果未来成本依旧不断上升,利润将一再被挤压。同时,这不可避免地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带来冲击,如果持续时间过长,将会拖累全球消费、投资复苏。
中国成为贸易大国的前提是中国是制造业大国,面对疫情对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可能产生的损失,重构产业链自然成了必然的选择。为降低全球生产链断裂的损失,中国企业需要谋求关键中间品的进口替代。中国以往存在着关键零部件依赖进口的局面,主要因为存在关键技术的短板。因此需要中国各行各业共同努力,攻克技术难关、延长生产链,实现关键中间产品的进口替代,这样才能有效减缓和克服疫情对产业链造成的冲击,实现生产发展和技术进步的双重目标。
当前,我国正身处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跨越的关键时机,中国制造业应该努力实现从现在的代工到生产具有国际品牌影响力产品的转变、从简单跟随到制造具有更多创新内涵产品的转变、从释放资源红利的中低端制造到释放效率红利的中高端智能制造的转变,发展出强劲的制造、创新能力,成功转向中高端产业。
从世界制造到世界“智”造,力争做世界制造业龙头,中小企业要积极转型“苦练内功”,增强自身活力和竞争力,尤其数字经济转型和全产业链完善提升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举措,也是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之源,这将成为我国重塑国际竞争力的关键。
面对外贸企业面临的挑战,政策层需要提升政策对外贸企业的服务与支持。
第一、顺应我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继续降低关税,扩大降税品种范围,不断完善出口退税政策,加快出口退稅进度。
第二、降低进出口环节合规成本,大力推动减少进出口环节的监管证件。清理规范口岸收费,继续清理简化监管证件,减少口岸审批事项,取消不合理收费,推动降低进出口环节的合规成本,持续采取措施压缩进出口货物整体通关的时间,尽可能减少疫情对进出口的影响。
第三、大力提升口岸通关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提高通关效能。大力推动口岸通关全流程无纸化电子化,推动“智慧口岸”建设,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
第四、进一步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一方面,采取措施缓解集装箱供求紧张问题;与海外加强协调,在严密防疫的情况下疏通国际物流;逐步推进数字化升级,提升国内港口运转效率。另一方面,外贸企业可以考虑在海外建立仓储设施,有条件的甚至可以考虑在海外建立生产线等。
第五、稳定人民币汇率变动趋势,引导企业适应市场形势。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上,加大外贸领域的金融和外汇政策支持;加强对市场形势及汇率情况波动的监测,及时引导企业适应市场形势;积极开展期货套期保值等金融业务培训,指导外贸企业开展汇率避险,保护外贸企业利益,有针对性地为中小企业提供汇率避险产品。
第六、加大金融、信保政策支持力度。积极与金融机构开展对接,调研了解外贸企业金融需求,强化对中小微企业的贷款扶持力度,减轻企业融资压力。金融服务需要积极进行金融产品创新,更好地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我国是全球贸易大国,在数字经济浪潮中,我们能否把握全球数字贸易发展的大势,进而成为全球数字贸易大国,关键在于能否用好数字技术、加快推动数字化转型。
首先,要加快外贸数字化转型。一方面继续做大做强数字化驱动的货物贸易,比如加大电商平台的全球化战略布局,建设更多的海外仓、展贸中心和营销服务中心,拓展海外市场,推动国内和“一带一路”沿线多式联运发展,打通跨境物流最后一公里;另一方面发展数字服务贸易,疫情下全球生产生活正向数字化转型,远程医疗、在线娱乐等新兴数字服务业态将迎来更大发展机遇。
其次,要持续推动数字贸易安全与便利。要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明确准入清单,建立完善数字产品和服务各个环节中数据流动和数据保护规则,吸引更多数字跨国公司来华经营。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