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汪晓明
摘要:本文通过对学生课间议论的分析,集合专家理论,寻求教学理论,集合教学方法,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信息技术课程意义并喜欢上信息技术课程。帮助学生提高对课程意义的认知,并通过教学在学业上有收获、技能上有提高、未来发展有潜能。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科认知;课堂效堂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41-261
“今天的电脑课没意思,老师都不让我们打游戏!”“我们的信息课跟上主课一样!”“我们今天很多同学被XX老师留在教室写作业,不许上电脑课!”“今天的信息课我们没上,上的XX课”“電脑课如果不上网不打游戏就没意思,又不考试又不计分!”……学生课间的小议论,有明显的几个问题:
1.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认知错误
2.学习动机不明确
3.学习态度有差异
4.信息技术课到底该怎样上
围绕着这些问题,笔者一直在寻求理论依据和支撑,尝试采用不同的观念、探索多样性的课堂教学手法来扭转一些教师和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误解。
分别学习了皮特里的《动机心理学》,鲍里奇的《有效教学方法》,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从理论上来说,教学是一个结合心理学、教育学、生理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综合性问题;从教师个人来说就是怎样应用理论、采取怎样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来让学生懂得并喜欢你的课。
皮特里认为“ 说服人们采取与其态度相反的行为,实际上会导致态度的改变,让孩子读写正确的学习观念,引导孩子正确的学习态度”“鼓励孩子面对困难如果孩子有情绪,不要强迫” 等等。这些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只要持之以恒,就能看到效果。同时,每个理论都有它的优劣势,仅凭学生的行为来推断学生的动机有时是不全面的,可能有许多不同的动机影响到学生的行为。因此,教学之前,应对学生有全面而客观的了解,分析因主客观原因造成不同学习动机的可能性,制订出针对性强的教学策略,教学过程中才能灵活把握因不同动机而出现的生成性问题。
《有效教学方法》告诉我们:教学是一门艺术,是需要“精雕细琢”的。教师要想自己的教学行为成为有效的教学行为,须关注一切跟教学活动有关的东西,否则,极有可能降低教学的有效性。
鲍里奇通过一些有效的教学实例,融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于教学实践,帮助我们解答教学中遇到的一些困惑,给予了我们行动指南。比如鲍里奇提到:一节课的氛围,自始至终在教师的指导下体现。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是否得到释放,取决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当学生出现注意力分散,兴趣减退,在发现原因后发挥教学机智,及时调整内容、方法、管理重新激起学生的积极状态,维持学生高度的注意力和兴趣。只要教师认真研究学生,找到他们的需求,调动他们的学习情感。只有学生的内心发生了改变,视学习为快乐的事,他们才可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才能真正懂得并喜欢信息技术课。
《有效教学方法》要求教师要理解学生。就像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姆斯说过:“人类本性最深处的企图之一是期望被赞美、钦佩和尊重。”鲍里奇在理解的基础上还要求教师要了解学生,只有了解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才能站在公正的角度看待学生知识、技能、学业、成就差异背后的原因,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从而适应个体学习需要。只有了解到学生特定的能力倾向或者智力因素后,才能预测学生学习成果的“不一致”成因。才能真正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发现并反馈给学生他们独特才能的价值,从而改变他们对课程的感观,克服心理因素,转变学习态度,端正学习动机,以逐步对信息技术课程有正确的认知。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中有很多鲜明的教育观点。比如: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让孩子各方面和谐发展,这种和谐发展的前提是对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尊重。“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积极要求,教师越是把注意局限在知识上,学生对自己学习上的成绩就越冷淡,学习愿望就越低落。”“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当一个人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没有这种自我肯定的体验,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的真正的兴趣。”学生喜欢并爱上信息技术课也就无从谈起。
《给教师的建议》在”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中提到:要把握住学生的注意力,是要形成、确立并保持学生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教师需要动用一整套手段来创造这种状态。要在课堂上掌控学生的注意力,就需要在设计的教学内容能让学生的意识里有与所学内容“挂起钩来”的思想。当学生一边听讲一边思考的时候,不随意注意应当与随意注意才能相结合,才能使学生意识里有一点“思维的引火线”。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已知的某些东西,在感知教材过程中,学生的思考也会非常积极。越积极,学起来就越轻松,越轻松就会越有兴趣,学生才会有意识地去理解和识记教材,启用因果联系的理解能力,注意力的持久性才会延绵。注意力的集中与否,也体现了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喜爱程度。
《给教师的建议》在“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的章节里写到:在科学基础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要使每一个学生都找到自己喜爱的学科和自己喜爱的方法。如果一个学生没有爱上一门具体的学科,找不到适合自己探求某个具体科学知识领域的动机和动力,就没有充满个性的智力和精神生活的丰富性。因此,做为教师应尽量唤起学生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兴趣,使他们懂得自己学科的意义并热爱上自己的学科。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生涯中不停的探索和尝试唤醒那些无动于衷的、态度冷淡的学生们的意识的方法和途径。一个人不可能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要唤醒那种无动于衷的学生,把他从智力的惰性状态中挽救出来,就要从学生的个体特征出发,把这个学生在某件事上的兴趣调动出来,把他的智力潜能充分挖掘出来,对信息技术课程有充分正确的认知,进而喜爱上信息技术。学生通过学习,能在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和扩展的最终目标。
只要学生喜欢上你的课,对课程的认知会在学习过程中自然提升,就有有效的教学效果。在皮特里等心理学家、教育家的理论指导下,利用教师的技能,选用适合学生实情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信息技术课程,有积极向上的学习动机和态度,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高涨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探索精神,在自己的认知基础上有收获和提高,各方面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