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毛胜丽
摘要:初中部分的数学知识相对于小学逻辑性更强,也较为抽象化,近些年来,很多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中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收货了较大的教学效果。初一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教师可以逐步引导学生运用数形结合这一思想方法进行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基于此,本文重点探究了初一数学教师对于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培养和运用策略,帮助学生更好,更快的理解数学知识。
关键词: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39-427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初一数学教材中很多教学内容已经涉及到数形结合,并很好的将抽象化的数学内容,通过图形的形式更直观的展现出来。因此,初一数学教师更需要在课堂中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滲透到数学教学中来,培养学生使用数形结合解答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整体的数学教学水平。教师也需要不断创新数形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更加灵活的使用数形结合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1.结合课堂内容给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意识
初一数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首先要对数学教材有充分的理解和把握,并将教材内容和数形结合思想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引导学生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从而学会运用。当遇到一些需要数形结合的题目时,教师要善于利用数学工具,为学生建立相应的数形模型,或是数形图,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题目中的信息。教师也可以运用数形结合,将题目中的信息从数量关系和几何方面来分析,将复杂的题干简单明了化,学生也能更容易理解图形和数之间的关联,进一步加强数形结合的思想理念。
比如在教学人教版初一上册有理数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将教材中的图形结合的表现方式讲解给学生,让学生明白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很多时候都需要结合图形来对知识进行理解和消化。教师可以用画数轴的方式,将负数,正数表现出来,学生更能直接的明白两者之间的区别,为后面更深入的学习打下基础。在计算有理数计算时,数学教师也可以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这样能很好的比较出有理数的大小,并运用画数轴的形式,将两个有理数的值以0为中点进行比较,学生通过在数轴上标出合适的有理数的位置来确定两者的大小。
2.善于将题目以数形结合的形式展开
在初一上册教材中,很多地方都需要用到图形结合的形式,比如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时,教师可以通过图形结合的形式,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方程式的逻辑关系,从而学会举一反三,学会解方程式,解方程。而对于一些涉及到路程,浓度计算等问题时,可以使用数轴的形式进行表示。倘若教师只从单纯的方程式上讲解,学生会听得云里雾里,不能够深刻理解方程的列法。使用数形结合的形式,将较为抽象的图像具体化,逐步提升学生对题干的把握,学生有了清晰的思路后就能更好的解答方程。
3.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帮助理解新知识
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数形结合思想,但是需要帮助他们进行进一步的使用,帮助学生更好的利用数形结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在初一上册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后,已经对方程式有了较深的理解,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时,能够更加灵活的使用图形结合的方法进行学习和理解,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方程的理解和运用。
例如,在看题目列二元一次方程的过程中,对于题目:小红手里有3块巧克力,小明手里有2个果冻,每块巧克力重量相等,每个果冻的重量相等。倘若一块巧克力和一个果冻的重量加起来等于50克,问:每个巧克力和果冻的重量是多少克?首先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题目中的已知信息进行确定,并采用数轴或是天平称量的图形方法,将题目中的已知信息展现出来。如图1所示。运用天平称量的形式,能够清晰的获得两个等量关系。将一块巧克力的重量设为x,一个果冻的重量设为y,那么就能获得两个方程式:3x+2y=0;x+y=50。通过将y用x的数式表示,代入解答相应的x和y的值。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好的从数形结合的行驶中展开对方程的学习,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结论
总的来说,在初一数学的教学中运用图形结合方法,更容易让学生养成数形结合思维解决问题的好习惯,提升学生对较难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教师在使用数形结合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将这一方法渗透到教学中来,帮助学生更好的树立数学思想意识,拓展逻辑思维能力。在解题过程中,通过数形结合将题目简单化,学生的学习能力也能进一步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陈仁忠.基于数形结合思想的初中数学教学研究[J].读与写,2021,18(7):170.
[2]穆进刚.探讨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教育论坛,2021(1):44,46.
[3]赖重远.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引入数形结合思维的方法分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1(11):33.
[4]王晓艳.数形结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对策分析[J].考试周刊,2021(50):89-90.
[5]柳生元.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探讨[J].新课程,2021(6):62.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