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肖福良
摘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行,当前在小学教育领域中越来越重视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它是一种与众不同的思维,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通过创新思维,学生能够形成多方面看待问题的能力,并打破常规思考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有一定要求,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而全面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水平。为此,本文就小学数学教育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对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创新思维用通俗的话解释就是:想别人没想到的,做别人没做过的。创新不一定是一个全新的东西,对于旧事物的更新或者对物质有了新层次的改变也算作创新。所以,小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应当具备一定的创新思维,在学习和生活中运用不同的思维来看待事物。对于知识点,不再死记硬背,懂得举一反三,就是创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需要在课堂中依靠教师的不断引导,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尽最大程度上发掘学生的潜能,以此来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
一、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教育环境
1.从教育背景的角度
由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就是一个巨大的创新。基于素质教育背景之下,小学数学教学目标设为了“提高兴趣、增长见识、发挥特长”,从目标的设定上,也真正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应用至教学中。在素质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需要淡化选拔教育的理念,强调普及性的观点,使得每个小学生都能够受到平等的教育。为此,身为教师,就应该为所有学生提供公平的教育平台,鼓励每位学生参与到平台建设中,发挥自身特长和爱好。除此之外,学生成绩的好坏也不应以分数为标准,应当以学生的全方面发展效果为基准。
2.从教师的角度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贯以传授知识,管理课堂作为自己的职责,而在素质教育时代下,教师的责任是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并在其中发挥指导作用。传统模式下教师的数学教学与素质教育下学生主动学习到的数学,其效果是相差甚远的。基于这样的变化,教师及时转变观念是非常重要的。为此,教师要树立新型教学观念,要教给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而不是丢给学生知识的包袱。
3.从学生的角度
学生也要从传统的学习模式中走出来,改变“应试教育”下的学习内容与方法,除了要深入了解教材中的知识,完成教师布置的各种练习作业,还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升自身能力,如学会思考、学会假设、学会反思等。通过小学数学知识的学习,感受到创新与创造的意义,进而提升自身的创造性思维。
二、小学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对策
1.将课堂归还给学生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时要敢于创新自身教学观念,利用课堂以及课下时间,通过开展有效的活动来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水平。第一,教师要突破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改变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拓宽课堂范围,在课堂教学中多引入些生活化的问题,激起学生的思考欲望,让学生能够自主参与到课堂建设中,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第二,教师应当将课堂的主体归还给学生,在素质教育时代下,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知识的开发者。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学生一同进步,充分发挥出学生全方面发展能力。第三,改变以往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对于基础不同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评价方法,以激励性的话语为主,从多方面评价学生,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教学“ 有余数的除法”时,同学们,你们真聪明!还有一些小同学,他们也很聪明,你们看,他们学得多认真啊!请你仔细观察这张照片,说一说这些同学在做什么?
通过让学生用11根小棒分别摆正方形、三角形、五边形,发现剩下的小棒不足再摆一个这样的图形,充分利用主题图的情境,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背景中挖掘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感悟,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给小学生适当的心理支持
小学生还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在校教师就是他们最信任的人,所以,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学生也需要教师的帮助和指导。所以,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决定着学生对一门课程的兴趣。也许教师对学生一个微笑、一个点头赞扬的动作,都会对小学生的心理产生极大的影响,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就要尽可能多的给予学生鼓励,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作为教师,就要对学生展开针对性教学,对于不同学生的问题,教师要认真倾听,并适当给予建议,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启发,积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通过有效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求职欲望。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有很多,关键在于使用哪种方式能让学生主动性的去接触问题和解决问题。为此,只有教师与学生站在一起,在学习过程中给予学生鼓励和信任,创设和谐、有趣的教学氛围,才能够真正激发学生的思维。如教有余数的新课时,教师引导说,你真了不起,你想的和数学家想的一样,老师把它写在黑板上,六个小圆点表示剩余,剩余的1写在后面,读作余1,剩余的数是我们的新朋友,我们叫它余数。这样学生水到渠成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又如在教学“毫米的认识”一课时,在认识毫米之前,教师可让学生用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表示周围一些物体的长度,当学生量到橡皮长度是3厘米多一些时,自然感觉到这样一个问题:测量某些物体的长度用厘米作单位也不够精确。当量到橡皮厚度时,更会发现其厚度1厘米都不到,这时就有学生提出:在测量较短的物体或用厘米作单位还不能精确表示时,需要一个更小的长度单位,这一单位就是毫米。另一学生又提出:1毫米有多长?毫米和厘米有怎样的关系?还有比毫米更小的长度单位吗?
3.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
小学生的好奇心是最强的,所以,爱护和培养小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去解决各种新奇的问题,是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基础。疑惑是思维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基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采用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心理认知,让学生认清自己的心理需求,并为后续的创新打好铺垫。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學生曾提到这样的问题:“书上讲的数拳法能不能倒过来数呢?”、“为什么要规定4年一闰?”等内容时,对于学生的问题,教师要保持学生对疑难问题的积极性,即使有的问题在教师看来是很幼稚的,但还是要以正面的态度帮助学生解决问题。通过合理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敢于表达的能力,活跃学生的思维,进而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小数乘法”的教学中创设“买菜”的情形,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在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在教学中,教师选用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实例作为研究的对象,既让学生感觉到所面临的问题是熟悉的,同时又感觉到问题是新奇的、富有挑战性的。
总结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想要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需要教师耐心悉心的培养。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有效的手段来扎实学生的基础知识,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找到教学的重难点和关键内容,通过有效的问题设置,创设有趣的情境,培养学生逐渐掌握多样化思维,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
参考文献
[1]苏石根.浅谈小学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上),2014(5).
[2]洪娅琼.开展实践活动提升思维能力——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数学大世界(教学导向),2012,000(006):7.
[3]谢昌木.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02(6):191-192.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