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浅谈古诗词中用典的艺术

时间:2024-08-31

文章摘要:在古代诗词中,有很多用典的例子,用典能够创新意境,再现场景。也能够借古讽今,说不能说之事。言简意赅地表达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探讨的语言艺术。

关键词:诗词、用典、创新、借古讽今、言简意赅、简洁含蓄、境界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4-304

诗词是语言艺术,要在短短的二十到五十个字里,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就必须文字凝炼。如何做到语言凝练,其中用“典”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 典”,就是古代的故事或前人的章句。由于一个故事或一篇文章所表述的内容非常丰富,所以用典就可以用很少的字,借用那个故事或文章的全部含义,来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因此,古代诗词中,用典的例子比比皆是。那么,用典在诗词中能够起到哪些作用呢,以我对诗词的理解,我认为有如下几点:

一、创新意境。

如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诗中“八百里”、“的卢”涉及两个典故:一是据《世说新语》记载,晋王恺以牛“八百里驳”与王济作赌注,王济获胜后杀牛作炙,后人即以八百里指牛。二是相传刘备曾乘“的卢”马从襄阳城西的檀溪水中一跃三丈,脱离险境。运用这两个典故,创造一个雄奇的意境,不由让读者仿佛看到战争爆发前犒劳出征将士的壮观场面和战场上铁骑飞驰敌阵,拼命厮杀的激烈场景,极具穿透力和震撼力。

二、借古讽今

如杜牧的《泊秦准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中的《后庭花》,是一首歌曲名,在作者的诗里,便是引用的一个典故,南朝陈后主所作的《玉树后庭花》,被后人称之为“亡国之音”。诗人所处的晚唐时期正值国运衰微之际,而这些统治者不以国事为重,反而聚集于酒楼之中欣赏靡靡之音,怎能不使诗人产生历史可能会重演的隐忧?

其实,这是作者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来讽刺晚唐那班醉生梦死的统治者不从中汲取教训,还沉迷于花天酒地之中。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

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诗人往往对统治者的批评,因为不能正面直说,用典就是最好的办法。

三、言简意赅。

如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中“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这里运用了向秀闻笛、王质遇仙两个典故,表达贬官二十多年后回归时的感受。以“闻笛赋”隐含对当时统治者迫害旧友的不满,抒发了对死去旧友深深的怀念之情;以“烂柯人”暗示自己遭贬谪的时间太久,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时光景了。短短的十四个字,就表达出了如此复杂的情感,这岂不是用典的魅力?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用典还使诗歌对仗工整,音韵和谐,结构严谨。在增加诗歌内涵的同时,还增加其外形之工整。

四、抒情言志

如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中,便引用了一个典故。据《汉书·冯唐传》记载: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报功时多报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后来,文帝采纳冯唐的劝谏,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去赦免魏尚。这里诗人身在密州,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以魏尚自喻,希望有一天,朝廷也能派遣象冯唐这样的人前来,抒发了诗人渴望報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那么,如何学会用典呢?

用典从形式来看,常用和常见的主要有引用历史故事和化用前人诗句两种。

一种是引用历史故事,也叫“用事”。即把典故浓缩化为诗句,借以抒怀言志或影射时事。

如李清照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词人。后世对她的词评价颇高,称其“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词坛丛话》)。相对而言,李清照的诗流传下来的极少,但这一首却一扫其词的婉约缠绵,风格悲壮飘逸,最为人所赞叹!诗的一、二句语气激昂慷慨,铿锵有力,已成千古名句。三、四句随即用典:秦末,项羽与刘邦争天下。刘邦的主将韩信于垓下设十面埋伏,项羽杀出重围,败退至乌江。乌江亭长劝他回江东去重整旗鼓,东山再起,像当年率八百儿郎那样破釜沉舟,还可背水一战!但他羞愧难当,自言“无颜见江东父老”,终不肯渡,遂拨剑自刎而死,死得英勇,毫无腆颜偷生,博得女词人的深深敬意和扼腕!这就是把历史故事浓缩化为诗句,用高度概括的形式颂扬了项羽不苟活的崇高气节,从侧面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忍辱偷生的行径进行了有力的讽刺,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怀。

以典入诗,是历代诗人常用的表现手法。凡诗文中引用过去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有来历有出处的词语、佳句,来表达诗人的某种愿望或情感,而增加词句之形象、含蓄与典雅,或意境的内涵与深度。

用典也是诗歌的一种修辞手法,既可避免一览无余的直白,又可给读者在诗行间留下联想和思索的余地。的确,用典用得巧妙、恰当,可以使诗词意蕴丰富、简洁含蓄、庄重典雅,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诗句更凝练,言近而旨远,含蓄而婉转,从而提高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古诗人常说的:力透纸背,掷地有声!便是这种境界。

作者简介:熊晓菊,出生于一九六四年八月,男,汉族,高级教师,任教于湖南省汨罗市第三中学,中国一级作家,从事语文教学三十年,主要研究中国近体诗词研究和语文教学研究。

湖南省岳阳市汨罗市第三中学 湖南 岳阳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