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陶顺琴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4-316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地方的地域文化都是祖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都有着明显的地域特征和地域差异性,它蕴涵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底蕴。艺术教育应该扩展到一切民族的文化艺术中去,从艺术教学中去理解和研究民族彝族艺术,创造性和经常性地利用本民族彝族艺术,使之成为学校美术教学的延伸,在幼儿园的艺术教育中引入优秀本土民族艺术作为幼儿园艺术教学内容,补充鲜活的本土视觉文化课程资源,是希望保持民族艺术能得到发展,让幼儿更多地接触中国本土民族的文化艺术魅力。因此,我们要加强它们之间的引用和发展,很好的把艺术教育与本土民族文化相互融合。民族文化是人类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大众的艺术形式,是最直接的来自生活、反映生活的艺术。在社会发展日趋多元化的今天,很多教育界的有识之士纷纷指出,要积极展开民族的、本土化的教育。与此同时,当前很多幼儿园在教育市场化的浪潮中面临着激烈的生存竞争以及教学和课程改革的需要,幼儿园如何在设计和组织真正适合儿童发展需要的教育内容和方法的基础上,突出自身的办园特色,成为幼儿园发展的必然选择。积极挖掘和利用彝族艺术文化,拓展幼儿园课程实施的内容和方式,已成为幼儿园发展的去趋势。
一、在幼儿园课程中渗透彝族艺术文化
课程是实践的课程,彝族艺术文化也是实践的艺术。彝族的艺术来源于生活实践,同人们日常的生产劳动和生活行为密切相关。彝族艺术文化的实践属性与课程的实践属性自然地相契合,这使得彝族艺术文化在幼儿园课程中的渗透成为可能。另一方面,我县是一个彝族自治县,具有独特和优秀的彝族文化。彝族文化作为小凉山一种大众的、生活的文化,不但反映着劳动人民独特的生活情趣,同时也代表着小凉山彝族群众的审美和生活习惯,是当地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幼儿园课程中渗透彝族文化,也是吸收彝族文化的重要形式,不但能够使课程更具实践性和适宜性,增进课程的生活化、趣味性,而且能够提升儿童的民族认同感,并更好地接纳社会和他人。在实践中,我们根据所在幼儿园身处彝族文化的特点,实行了艺术活动方面的尝试。
首先,在对彝族艺术内容实行认真挖掘、筛选的基础上,我们遵循课程内容必须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正面反映生活且具有彝族特点的基本原则,建构了以彝族文学(包括彝族童谣、彝族神话传说故事、寓言故事)、彝族音乐戏剧(包括歌曲、舞蹈、打跳等)、彝族美术(包括漆器、图腾、刺绣、编织等)为基本内容,以彝族节日习俗、彝族游戏、彝族饮食为辅助内容的显性课程体系。
其次,在对挑选的课程内容实行整理、加工的过程中,我们力图吸纳皮亚杰的建构理论、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等现代教育理论,以保证课程内容符合幼儿年龄特点,能够遵循幼儿教育规律和幼儿身心发展特点。
第三,在课程实施中注重整合性、时代性、自主性、审美性。如采用欣赏感受法、环境熏陶法、家园合作法、活动整合法,以探究性主题的形式,采取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个别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使课程既做到面向全体幼儿,又能满足幼儿个性发展的需要;既注重幼儿情感、态度、过程、方法技能、知识的全面发展,又注重采用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幼儿在活动中获得终身受益的经验。
二、在环境创设中渗透彝族艺术文化
幼儿园环境作为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和实施媒介,在整个幼儿园教育体系中常常充当隐性课程实施的重要途径。这是符合儿童的学习和成长特点的。所以,我们在将彝族艺术文化渗透到幼儿园环境创设的过程中时,注重营造教育性、丰富性、艺术性、参与性、操作性、探索性的族彝族艺术环境氛围,以此充分激发幼儿探索、创造、表达的欲望,让幼儿在自然、愉快的环境氛围下表现自我,展示自我,理解自身的水平,并获得自我认同。在此方面,我们主要作了以下探索。
首先,努力创设富有彝族艺术气息的整体环境。在对幼儿园环境实行装修和布置时,除了要求整体设计体现一定的审美情趣外,我们还努力把各种彝族艺术作品有机地融入其中。如在走廊、墙面、楼梯等地方,把由儿童制作的、包含彝族艺术文化內容的美术作品、漆器、手工艺品等自然陈设其中,一方面既形象地展示了彝族艺术,另一方面儿童参与环境设置的积极性也得到激发,使得整个环境布置在丰富儿童的感知觉经验的同时,能够激发他们良好的民族认同情感;不但有助于提升儿童的审美水平,而且使儿童的创造性得到发挥。
其次,努力创设包含彝族艺术文化元素的、幼儿积极参与的操作环境。幼儿园环境教育功能的发挥必须依赖幼儿同环境的积极互动。所以,创设蕴含彝族艺术文化元素的区角活动,营造能够激发幼儿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如在语言区、美工区、益智区、表演区、科学区等区角表现特色鲜明的、彝族特有的学习材料,能够协助儿童以自主的学习和游戏来获取知识经验。此外,不同水平层次的幼儿还能够在材料丰富的学习环境中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从而使幼儿的水平得到最充充分的提升。
第三,努力整合社会、社区和家庭资源,形成包含彝族艺术文化的支持性环境。充分挖掘和整合社会、社区和家庭中的教育资源,建构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是当前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中惯用的方式。在实践中,我们一方面主动对本地的彝族文化实行了整理和开发,另一方面也积极利用了各种人力资源,以构建有利于幼儿园展开彝族艺术教育的支持性环境。如邀请了当地各种彝族艺术方面的专家和人士来园讲解诸如彝文、漆器、刺绣、纺线等方面的知识。此外,我们也积极地将当地彝族博物馆和彝族民俗展等开发为教育资源,让幼儿在感受彝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的同时,增强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和建设家乡的美好愿望。
三、在师幼互动中渗透彝族艺术文化
和谐、平等、相互支持的师幼关系是教师有效教学的前提。师幼互动的形式和内容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能够通过创设各种游戏活动和主题活动,吸引幼儿参与其中,以此为师幼间的交流和沟通搭建各种平台,从而提升幼儿对彝族艺术的兴趣,并发展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此,我们主要实行了如下探索。
首先,将彝族艺术教育寓于主题教学活动中。好的主题应是能够同幼儿园整体的课程目标和具体的教育要求相耦合的。鉴于当前幼儿园教育注重的是儿童形成相关学习和知识的积极体验,养成良好的社会情感和学习动机,所以,结合日常生活中儿童喜闻乐见的彝族艺术文化来展开相对应的主题活动,常常能够实现师幼、幼儿与幼儿、幼儿与家长以及教师与家长之间良好的互动。如我们在主题活动展开过程中,孩子受教师启发,确定了名为“我喜欢的漆器”的主题活动。因为主题内容由孩子们自己确定,加上孩子们身在彝乡,所以,孩子们的参与热情非常高。一方面,儿童同父母积极查阅相关资料,并从家里带来各式各样的漆器产品,从而将父母也引入了幼儿园教学中;另一方面,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表現与漆器相关的各种内容,让幼儿全方位地了解漆器自身所蕴含的、丰富的彝族艺术文化,不但提升了孩子们对传统艺术美的感受,而且体验到了主动探索与合作的快乐。
其次,寓彝族艺术教育于游戏活动中。游戏是儿童学习和生活的一种主要方式,也是儿童发展的一种内在需要。在游戏活动中渗透彝族艺术文化能够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一是在特定的游戏活动中加人彝族艺术元素,二是直接展开各种彝族游戏。前者往往面临着将游戏活动同各种彝族艺术文化内容有机整合的困难,操作难度较大;而后者是人们在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经过持续地加工历史地形成的,不但具有浓烈的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而且能彝足不同年龄、性别和不同性格的儿童的需要,经过一代一代人的传承和发展,在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底蕴的同时,游戏本身已经相当成熟。所以,开发和组织彝族游戏活要稍加指导,儿童便能够自然掌握并积极参与其中,从而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幼儿园艺术教育中闽东民间工艺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福安市第三实验幼儿园美术教育为例 [J], 陈国华
2.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以幼儿园手工制作活动为例 [J], 朱樱英
3.中日幼儿园艺术教育比较研究——以中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视角 [J], 陈晨
4.中日幼儿园艺术教育比较研究——以中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视角 [J], 陈晨
5.农村幼儿园艺术教育的发展浅议 [J], 蔡淑珍
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城关第二幼儿园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