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材旁白的应用策略

时间:2024-08-31

杨寻珣

摘要:初中语文教材的研读,并没有小学语文教材浅显易懂,初中语文教材难度增加,应教育部规定,增添了古文的篇幅和数量,因此,如何能够让学生顺利研读课文、熟练掌握文章大意,对于初中教师来说势在必行,对于旁白的要求也就相应的提高。不仅是文言文,大多文章的旁白作为引导学生了解字词含义、把握重点、难点的重要“指向标”,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引起重视,丰富教学策略,发挥旁白的重要价值,让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提升、文学素养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教材旁白;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引言

在人教版的语文教材中,大多数文章的底部都出现了“旁白”。初中教师学生都不可忽视旁白的重要性,许多旁白的关键词都对疏通原文起到极大的作用。应到引起教师的重视,要求学生掌握关键的旁白。对于扩充知识面、提高理解能力、连贯文章首尾都具有极大的作用。

一、重视旁白应用,提高课堂效率

初中语文教材的有一定的难度,让学生能够顺畅、灵活的理解文章,对于初中生来说是困难的。他们没有完整的知识体系,还没有建立知识框架的能力。教材正文固然重要,有注释、旁白的加持,合理利用旁白作用,才能起到点石成金的作用。

在人教版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材中第四课《孙权劝学》之中,课下注释①:“本文节选自《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这个旁白向学生表明了出处,扩充了学生的知识储备,让学生对这一部名著进行了解。文中的字词解释、古今异义、代词、副词的用法,都为理清文章思路铺路。初中教师也可以在此基础上,搜集关于作品的作者司马光的相关内容、生平经历,或者这本书里的著名故事、主人公的典型事迹等。有利于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旁白的作用还体现在可以让学生理清思路,更加深入的了解文章内容、主题思想、和作者的情感传递。例如人教版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材第三课《回忆鲁迅先生》,注释“开头直接描写明朗的笑声,别具一格”与后面的“又听到‘明朗’的笑声”两则注释,提醒了学生作者的别有用意,前后呼应,更加体现了主人公爽朗幽默、豪迈、不拘一格的性格特点。文章旁白“‘我’的回答是否有所暗示?说出你的理解。”这句旁白在无形中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思考:是否有一定的作用?作用又是什么?文章后面是否有衔接?这些思考都是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主题思想的关键。所以,旁白的作用不容小觑,对于理解文章主旨的彰显居于推波助澜的作用。

对于文章中的问题,直接指向文章核心的拓展,学生是无法第一时间发现并解决的,教师如果不能及时解决这些问题,会丧失教师的专业性,并且对学生的语文学习产生不良影响。对于《回忆鲁迅先生》这一类长篇回忆性散文,学生阅读起来相对有难度,因篇幅较长,学生会感到重点不明,或者语句不理解等,这就需要语文教师的细心引导,引导学生关注旁白,充分发挥旁白的价值。

二、旁白为辅,教授为主

旁白的作用固然重要,但是教师的悉心讲授还是居于主导地位。教师应该协调好旁白讲授以及教学设计的关系,既不能忽视旁白为知识提供的帮助,也不能忽视教学内容和问题的设计。

要想让旁白融入初中语文课堂,就要让初中生对旁白进行重视。在孩子眼中,小字一般可以忽略,主要看正文大字。而正文却难以理解,于是在阅读上便会出现困难。所以,在预习课文时,教师就一定要向学生阐明旁白的特殊性作用和重要性,让学生在接触文本时,就要连同旁白一起阅读、理解思考,带入旁白,并在原文中画出重点旁白,标注出意义。旁白中的思考问题也要重视,在预习时尽量自主解决或课堂与教师一同探究,这样在学生预习时就会对文章有大致的了解。初中教师在课堂讲授时就可以大大的提高课堂效率。

当教师第一遍领学生串通原文后,可以融入旁白中补充解释的内容进行重难点讲解,一些必要的旁白也是初中阶段的掌握重点,比如重点名著、重点人物、重点字词解释等等。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在此基础上增添内容或者进行一定的补充和拓展,把握初中生易懂的方式進行讲授,对旁白进行讲解和解释。做到“无死角”的对文章进行知识点障碍上的扫除。不仅如此,旁白功能的体现还在于知识点的归纳和总结,指出文章的重点和难点。总结文本内容方面,旁白会条理清晰的点名文章的主旨框架,使文章条理清晰,理清学习思路,还有的旁白在知识点的总结上还会设置问题,教师就要指引学生反复思考原文,对文章进行合理化的分析,明白文章的内容和内涵。

结束语

若要求旁白的应用服务于初中语文课堂,首先教师应当重视起旁白的作用,根据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上一版与现在一版的对比,旁白的数量增加,内容更加充实,这就说明旁白正在进一步的融入初中语文课堂的探究,教师应该将旁白融入教学设计,更好的发挥旁白的语文教学辅助功能。

参考文献

[1]程斌斌.例说巧用“教材旁白”的教学策略—以部编版初中语教材为例[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9⑵..

[2]刘靓.初中语文教材阅读方法的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2019.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