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情贯始终 祭文绝调

时间:2024-08-31

康晶晶

摘要: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因情而写,写得情真意切,读来凄楚动人。因为学生不了解韩愈所处的时代及家境所以不能很好地体会韩愈对侄儿去世后那句句含泪的痛彻心扉的情感。教师需要带领学生从韩愈所处的时代、家境入手,体会作者失去后代之痛,生离死别之悲,自责懊悔之情,以及回环九曲之哀情。

关键词:韩愈;《祭十二郎文》;重讀经典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1-242

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因情而写,全文以家庭亲情为题材,抒发了韩愈与侄儿十二郎的生离死别之情,全篇自始自终,贯穿着一个“情”字,写得情真意切,读来凄楚动人。可每次教这篇文章时,学生都不能很好地体会韩愈对侄儿去世后那句句含泪的痛彻心扉的情感,究其原因是学生不了解韩愈所处的时代及家境。通过开展“阅读经典,品味人生”活动,带领学生从韩愈所处的时代、家境入手,重新阅读《祭十二郎文》,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这篇被誉为“祭文中千年绝调”的魅力所在。

一、抒失去后代之痛

韩愈有三个哥哥,大哥韩会无子,二哥韩介把次子韩老成过继给韩会为子。老成在族中同辈排行十二,故称十二郎。韩愈三岁丧父,由大哥韩会及大嫂郑氏抚养,因此,韩愈与十二郎从小生活在一起,两人年龄相仿,虽为叔侄,实同兄弟。后来韩愈的三个哥哥和二哥的长子相继早逝,韩门两代,仅剩韩愈和十二郎叔侄二人。“两世一身,形单影只”,身世的不幸,家事的凄凉,父兄的早逝,更加深了韩愈与十二郎的感情,作为仅存的长辈,韩愈过早地承担起哺育关心后代的责任。然而,韩愈自己未老先衰,“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健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这时的韩愈有一种不祥之兆,再看看自己的儿子才五岁,而十二郎的儿子才十岁,在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年代里,韩愈自然把光复韩室、繁衍后代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年轻力壮的十二郎身上,然而他万万没想到,韩家的顶梁柱、与自己情同手足般的十二郎竟先自己而去,这怎么不使他肝肠寸断,失魂落魄?年轻力壮的十二郎突然去世,让韩愈不免对后代产生忧虑,竟然说出“汝之子始十岁,吾之子始五岁,少而强者不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这样的忌讳话,足见其伤心的程度。大悲大恸的韩愈,竟反复指天斥地:“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甚至哭表“无意于人世”。这种殷殷思念之情与韩门栋梁轰然断折、与十二郎特殊的亲情关系有关。

二、抒生离死别之悲

生离和死别是人生最痛苦的两件事情,这些事都让已心力憔悴的韩愈遇上了。韩愈从十九岁为了“求升斗之禄”不得不暂时与十二郎分开 “始来京城”,本以为“吾与汝俱少年,虽暂相别,终当久与相处”。在近二十年中,叔侄相聚仅三次,其中一次在汴州任上,十二郎来看望他住了一年,时间最长,让韩愈万万没想到的是,这次分别竟是与十二郎的永诀。久居之意,全成泡影。这对与十二郎有着幼年相依为命、特殊亲情关系的韩愈来说,生离之恨就不是一时一境的追恨,一般程度的悼念了,而是他终生无尽的遗恨,是“此恨绵绵无尽期”。自古以来,白发人送黑发人,就是令人揪心的事, “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的韩愈健在,而身体健康的十二郎却突然病逝,这令韩愈无论如何不能接受,这个事实太突然、太离情背理了,韩愈无论如何不相信这是真的,接连发出三个疑问:“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然而事实摆在眼前,他又不得不信,这时韩愈再次强调自己的病弱,想到不久自己也要跟着十二郎而死去,死本是一件不幸的事,可是韩愈却认为是件幸事,因为死后可与十二郎长厮守。可见韩愈已悲痛欲绝,痛不欲生。

三、抒自责懊悔之情

韩愈将十二郎的死完全归罪于自己,说自己是“行负神明”“不孝不慈”之人。

一责自己为求食禄,疏于照顾侄儿。韩愈自幼丧父兄,已失去孝悌的机会,却过早地担起呵护照顾晚辈的责任。然而自己一直奋斗于官场,自认为两人都还年轻,便不以暂别为念,奔走仕途,因而别多聚少,就连两次安排好的相聚计划也因公务变动而落空,与十二郎一直过者“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的长期离散生活,十二郎的突然去世,让韩愈羞愧自责没尽到长辈之责,甚至带有负罪之感。其情之悲,其心之痛,可知矣。他不禁搥胸顿足痛呼:“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这是发自肺腑的懊悔哭号,一片悔恨的告白。它像决堤的江河水,滔滔滚滚,宣泄出作者那发自内心的深沉悲哀和深深自责。我们和作者一起体验那痛彻心肺的情感,禁不住也和作者一起泪水涟涟。

二责对十二郎的病疏忽大意。韩愈一向认为子侄年少体强,虽十二郎“去年”来信说“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但韩愈认为十二郎得的不过是一种常见的软脚病,不以为意。十二郎的猝死,让韩愈深深自责,自责自己的疏忽大意,他自责:“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生不能相养于共居,殁不能抚汝以尽哀,殓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他自责自己的行为对不起神灵,才使十二郎夭折。他自责自己有失长者的责任,不能照顾十二郎。

四、寄回环九曲之哀情

为了抒发对十二郎的祭奠之情,作者巧妙使用人称,恰当运用句式。全文用了四十个“汝”字称呼十二郎,好象侄儿并没有死,正在倾听他“眼成穿,而骨化石”的思念。就这样,把生难长聚,死难长依的痛恨、悲戚、自责之情表达得酣畅淋漓。在往事的追忆之中,作者多用短句,造成了回环往复、泣不成声的抒情效果。“呜呼,其信然也,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十二郎的骤逝,无异于晴天霹雳。“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全存”,这是怎样地令人难以接受。所以,在追念往事之后,作者用“呜呼”作声泪俱下的一顿,表明十二郎不应死而竟死的可悲,可叹。接着作者用了三个“邪”的反问,表明了极度的震惊与难以接受,接下来,“也,乎”合用,表明作者仍不信此为事实,假设之中隐含着无限的悲戚,但是,事实毕竟是事实,所以作者又连用三个语气非常肯定的“矣”,表明不愿意承认而不得不承认;不愿意接受而不得不接受的无奈与悲哀。这一连串的发问表明了作者由疑而信,信而再疑,疑而再问的痛不欲声的心理。最后把侄儿离去归咎于天,归咎于神,归咎于理,把内心的无涯之憾、心底之痛推向极致。就这样,一问三叹一气呵成,波澜相逐,回环九曲深刻地写出了无奈,伤心,绝望的心理历程。

总之,祭十二郎文以情为线索,精于选材,巧用句式,叙事与抒情完美结合,表达了骨肉亲情的悲哀,宦海沉浮的感慨,人生无常的喟叹,不愧为祭文中的“千古绝调”。

参考文献

[1]徐中玉主编《古文鉴赏大辞典》

[2]吴文治《韩愈》

[3]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

作者单位: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第一中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