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时间:2024-08-31

彭文秋

摘要:合理挖掘语文教材内在的德育因素,加强德育教育,就能在传授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使学生受到科学精神、社会人文精神的熏陶,从而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因此,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德育教育;语文教学;学生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1-262

一、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義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二、德育的概念

1、德育的定义

狭义的德育是指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层要求,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广义的德育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

2、进行德育教育应达到的目标

首先,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严谨的学习习惯。同时语文教师对作业的布置也应灵活多样。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相辅相成。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其次,达到思想教育与文化教育的高度统一。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与语文能力的提高、语文学习过程和方法的形成是融为一体的,不应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因此教师应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渗透于日常的语文教学过程之中。

再次,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语文教学中,合理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品德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语文课程资源包括哪些方面呢?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而德育需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并注意要具有现实性。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注重挖掘教材的深层内涵与现实意义,并合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将给学生深刻的启示。

三、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因此将德育渗透倒语文教学中去,是语文教师必不可少的的一个教育环节。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呢?

1、创造和谐的班级德育教育环境

美的环境能够塑造美的心灵。优美的环境,不仅能使学生置身于舒适、温馨的分为中,而且能发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作用,潜移默化的陶冶学生的性情,提高学生的觉悟。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班级环境,对班级环境进行设计,增强环境的育人功能。用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就是要努力使班级墙壁也说话。

在教学中,我和学生对班级的空白墙壁进行了设计,我们设置了一个《我的心语》栏目,每天让学生轮流在上面写心灵感言。“人生是由许多大大小小的感悟组成的,每一份感悟代表着一份成熟。细细品味每一份挫折、每一份喜悦,得到的感悟将是生活赋予你最慷慨的礼物。”在“心语”中,学生接受精神的洗礼、心灵的滋养、灵性的启迪,感悟、积淀、升华着美好的情感,进而形成了有利于自身未来发展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学生的情感世界细腻了,温柔了;思想世界坚固了,深刻了。在遐想和凝思中,他们渐渐有了个性化的、充满文化内涵的价值观念。

如果我们我们能使班级各种物化的东西都能体现一种班级的个性和精神,都能给学生一种高尚的文化享受和催人奋发向上的感觉,那么班级环境就如一位沉默而又风范的老师一样,起着无声胜有声的教育作用。

2、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语言是思想文化的载体,语文教材的课文内容自然渗透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教材中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能否充分获得运用,主要靠教师深入钻研教材,认真挖掘教材潜在的德育因素,通过融合、渗透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中。

3、开展课外德育教育社会实践活动

喜爱活动是少年儿童的天性。成功的德育社会实践活动往往在学生的记忆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那么什么是社会实践活动呢?

社会实践活动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走出学校,参与社会实践,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教育活动。它可以增进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不断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道德意识能力,使学生人格不断臻于完善。社会实践活动的范围很广。从保护环境、植树造林、参加公共卫生、维护公共秩序,到美化校园、以及帮助军烈属等都属于它的范围内。有效的德育活动既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又能使他们长知识、增才干,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整个教学始终。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也是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时期,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儿童他们思想单纯,爱学习、追求上进,充满幻想,可塑性很大,但由于知识经验少,辨别是非能力差,因而容易接受各种思想的影响。实践表明,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效果很好,它不仅不会影响语文学科的学习,而且会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语文的信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德育把德育贯穿于语文教学始终。然而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才会有满意的效果,并且要处理好德育与其他智育学科之间的关系,不能喧宾夺主,主次不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有计划有目的渗透德育寓德于教,互相促进,才能使学生得到平行均衡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段鸿.德育与班主任[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黄健.德育引领人生[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朱永新.中国著名班主任德育思想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4、高谦民、黄正平.小学班主任[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滇滩镇早坡明德小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