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黑海明珠雅尔塔

时间:2024-04-23

叶永烈

我来到黑海之滨的名城雅尔塔(俄罗斯联邦的一个城市),还得转乘两个多小时的汽车。前往宾馆“ЯЛТА·YALTA”,大门口用俄文、英文写着“雅尔塔”。雅尔塔宾馆建在黑海之滨,离市中心1.5千米。这幢拥有1248间客房的20多层的大宾馆,雄踞于海边的山崖上。这长长的山崖如同一个半岛伸进黑海,不仅正面对着黑海,两侧也都是黑海,所以这幢条形宾馆两边的房间都能看到海。为了便于旅客观海,每个客房里都有一个敞开的阳台,上面放着帆布躺椅。住在雅尔塔宾馆的那些日子里,我天天见海,时时见海。黑海的海水格外的蓝,蓝中带黑,于是得名黑海。当然,关于黑海名字的来历,还有另一种传说,当年这里是偷运农奴的船队必经之路,农奴皮肤黝黑,把这个海称为黑海。

正值盛暑,昼长夜短,临风观海,千变万化:清早四时便可见到一轮红日喷薄而出,万道霞光洒在亮晶晶的海面上,拉开新的一天的帷幕。这时,大海也仿佛刚刚睡醒,平滑似镜。白天,海天一色,大海渐渐掀动波涛,人们在那里晒太阳,一个个如“浪里白条”在碧波中穿梭。

夜里八时,落日的一幕是那般壮观。血红的夕阳染红了每一个浪尖,整个大海仿佛沉浸在离别的忧伤之中。深夜,静静地躺在帆布躺椅上,带着一丝凉意的清风轻轻吹拂。海天一片浓黛。真巧,那几天正值月圆,明月当空,在海面上倒映着扇形的金辉。风起浪动,金鳞点点,风送涛声,催我入眠……

选择了这么一个绝妙的山崖之巅,建造一幢大厦,可谓大手笔。每日,总见一位长者步履蹒跚,在雅尔塔宾馆四周散步。经人介绍,方知奇思妙想是出于他的蓝图。当年他走遍雅尔塔山山水水,最后看中这座三面是海的山崖。他建造了这座大厦,如今与大厦相伴安度晚年。每一位远方的游客入住雅尔塔宾馆,都给他带来一份愉悦。他见到中国人格外兴奋,居然也能用几句汉语跟中国旅客打招呼,他说自己到过中国,宋庆龄是他有着多年友谊的中国老朋友……

在海滩观黑海,跟在高高的阳台上俯瞰黑海,感觉完全两样。黑海变得那么可亲可近,海风扑面而来,激浪迎面而来,我融进黑海,黑海也融进我的心中。

在雅尔塔的那些日子里,黑海成了我朝夕相处的最亲密的朋友。当地朋友告诉我,从雅尔塔宾馆到雅尔塔市区不必问路,下山之后沿着海滨公路走,就能直达雅尔塔市中心。果真,没有向一个人问路,我和妻就顺利地到达雅尔塔市中心。

雅爾塔市是克里米亚半岛的美丽小城,镶在黑海之滨的一颗明珠。这座十万人口的城市,依海而建,街道也沿海延伸。这里的海平面离地平面很近,看上去大海就在脚底下、楼底下。

这里的旅客多于本地居民,在盛夏甚至达一百多万——相当于雅尔塔本地人口的十多倍。如今,每年前往雅尔塔的游客,达一千万人。

这是一座旅游疗养之城。街上,一个小摊挨着一个小摊,一家小店连着一家小店,无非都是为游客服务,卖乌克兰工艺品、卖黑海鲜虾咸鱼之类,琳琅满目。这座小城又是一座不夜城。即便是在深夜,依然灯火通明,依然生意红火。

在小城雅尔塔,有一条不同于众的马路。这条马路两边的建筑,与全城并无二致,它的独特在于路名,叫做“罗斯福大街”。须知,用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大名命名这条街的时候,不在现今,而在当年的苏联时代。尽管苏联时代喜欢用名人的名字命名街道,但绝大多数是用苏联领导人的名字命名的。这条街是在社会主义的苏联时代唯一一条用资本主义国家领导人名字命名的。提出这一建议的,是当时的苏共中央总书记斯大林。

斯大林为什么会用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名字,命名雅尔塔的一条街道呢?这是因为在雅尔塔举行了改变世界历史进程的著名的雅尔塔会议,而美国总统罗斯福正是出席雅尔塔会议的“三巨头”之一。

雅尔塔会议是在雅尔塔的里瓦几亚宫举行。我来到里瓦几亚宫,里瓦几亚宫是一座两层的白色楼房,正对着黑海。大片地毯般的草坪,包围了这座典雅豪华的白楼。看上去,里瓦几亚宫有点像美国的白宫。

1910年,在沙皇尼古拉二世覆没之前,还曾重新进行大规模修缮,到1911年4月27日完工。这次修建,特地安装了柴油发电机,这在当时的俄罗斯是很先进的设备。这座沙皇避暑的宫殿,在1945年2月成为举世瞩目的所在,苏、美、英“三巨头”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在此会晤,签订了著名的“雅尔塔协定”。这次会晤,史称“雅尔塔会议”。

雅尔塔会议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的时候召开的。这时,世界格局即将发生重大变化,德国、日本、意大利三国成为战败国已是定局,而苏联、美国、英国三国作为战胜国,要坐下来研究如何彻底战胜德国和日本,研究战后的世界如何“瓜分”。于是,戴大盖帽的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斯大林、满头白发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叼着烟斗的英国首相丘吉尔带着各自的外交部长、参谋长和顾问们,聚集于雅尔塔的里瓦几亚宫。

步入装修精美的里瓦几亚宫,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当年的“三巨头”真会选地方,在硝烟弥漫的欧洲,挑了最漂亮的克里米亚半岛;在克里米亚半岛,挑了最漂亮的城市雅尔塔;在雅尔塔,挑了最漂亮的房子里瓦几亚宫。虽然雅尔塔会议在里瓦几亚宫只开了一个星期,由于这载入史册的一周,从1993年起里瓦几亚宫的底层,辟为雅尔塔会议纪念馆。由于凡是来到雅尔塔的旅客,必定要参观这座非凡的里瓦几亚宫,所以规定参观者必须在鞋子外套上柔软的鞋套,以保护这里名贵的木地板。

在这里,透过很多扇窗户,可以见到窗外湛蓝的黑海。我来到里瓦几亚宫的大客厅,那里一张大圆桌旁摆放着18张椅子。其中的三张为沙发,是“三巨头”坐的。其余15张椅子,分别由三国均分,每个国家有五位代表出席。桌子正中,按照“三巨头”所坐的方位,分别插着苏联的铁锤镰刀旗、美国的星条旗、英国的米字旗。雅尔塔会议,就是在这里举行。

里瓦几亚宫的大厅,陈放着二十多米的长方桌,桌边放着几十把椅子,那是举行全体会议以及雅尔塔协定签字仪式的地方。我注意到,虽然那张大圆桌旁的座椅,被苏、美、英三国瓜分,而在长方桌旁,倒还有“观察员”——中国代表团的座位。

从出席雅尔塔会议代表的签到本上,我见到用毛笔签下这样一排中文姓名,依次为:顾维钧、王宠惠、魏道明、吴贻芳、李璜、张君劢、董必武、胡霖。其中,顾维钧为国民党政府外交部部长,董必武为中国共产党代表。

在里瓦几亚宫底层,我还见到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的办公室、卧室。里瓦几亚宫是一座回字形建筑,中间是花园。花园里的一张长椅,曾经是“三巨头”并排而坐的地方。他们的合影,成了历史性的照片,曾经发表在当时的报纸上,也成为史书常用的“老照片”。

其实,“三巨头”会议实际上是“两巨头”会议,英国的国力无法与美、苏相提并论。雅尔塔会议,实际上是美、苏两强瓜分战后世界的会议。大约正因为斯大林没有把英国首相丘吉尔放在眼里,所以在雅尔塔只有罗斯福街,却没有丘吉尔街。

从雅尔塔会议起,开始形成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主宰世界的局面,直至1991年苏联解体,世界形成“一强多极”的格局。正因为这样,雅尔塔会议成为载入世界史的重量级会议。雅尔塔这座小城,也因此名闻世界。里瓦几亚宫的二楼,如今保存着当年作为沙皇夏宫的原貌。这里有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和皇后的书房和卧室。二楼宽大的阳台,正对黑海。据说,尼古拉二世喜欢在阳台上慢慢地喝着咖啡,欣赏着眼前波涛起伏的黑海。

尼古拉二世最后一次在里瓦几亚宫度假之后,回到彼得堡,就被革命的浪潮送上了不归路。

编辑:沈海晨 haichenwowo@163.com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