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冉光义
【摘要】输血治疗是抢救患者、挽救生命的重要方式之一,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较为多见。但在输血过程中,若出现对患者机体抗体检查不到位的状况,极易出现各种不良反应,對患者机体健康构成极大的威胁,因此输血前血型血清学检测极为重要,而影响检测的因素包含:试剂设备、操作因素、受检血清与红细胞因素等。输血前血型血清检查各环节的质量控制包含血标本采集质量控制、医护人员专业技能质量控制、检验试剂及操作技术质量控制等。本文就各环节质量控制措施的相关研究进行整合。
【关键词】血型血清学检测;输血治疗;质量控制;影响因素
输血治疗是临床治疗中较为重要的措施,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健康观念显著提升,社会各方面逐渐关注输血安全问题,血型血清学检测是保障输血安全的关键。其主要包含:血标本采集、ABO及RhD血型鉴定、抗体筛选及其特异性鉴定、较差配型等。在上述各缓解操作过程中影响因素较多,若有疏忽,可能会出现检测结果偏差或引发溶血性输血反应等不良后果,对患者的几天健康构成极大的威胁。为此,输血科的医护人员应提升质量管理意识,构建完善的管理体系,从而提升输血前血型血清学检查结构的质量,进而保障临床输血治疗的安全性。本文就近年来临床针对输血前血型血清学检测的质量控制相关研究进行整合,以便为日后临床质量控制措施制定提供参考。
1 输血前血型血清学检测的影响因素
1.1 受检血清因素
①部分肺炎、肝硬化及支原体肺炎等继斌患者血清中含有高效价自身冷抗体,在36℃条件可也可与自身或供血者红细胞产生凝集反应,给血型判断带来一定难度;②血清中含有血型不规则抗体;③血型定型实际质量不符合检测要求,引发血型鉴定偏差;④多发性骨髓瘤、据球蛋白血症患者血精内的纤维蛋白原表达提升,新生儿脐带血中的华通氏胶等均会导致红细胞假凝集;⑤在配置红细胞悬液时,血清内含有高浓度血型物质中和血型定型试剂中抗体,导致其与相应抗原红细胞不再发生凝集反应;⑥患者接受造影剂、大量高分子右旋糖酐等血浆代替物,会引发红细胞相互聚集;⑦部分免疫缺陷病、白血病或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其机体免疫球蛋白含量降低,导致血型抗体效价降低;⑧老年人群血清抗体效价降低、6月龄以内的新生儿尚未产生自身的抗体或只有从母亲获得的血型抗体。
1.2 医护人员操作因素
①临床医师开具输血申请单时,未进行血型鉴定,仅依据患者自述血型填写;临床护理人员在采集血标本过程中,未仔细核对患者相关信息;技术人员操作失误,加错试剂或拿错血标本;②检测过程中温度不适宜,试验时间故常,出现缗钱状假凝集状况;③试验过程中试管不洁,血清或红细胞标本受到污染,从而导致检验结果偏倚;④血标本离心不足或离心过度;⑤本文肝脏疾病、传染病患者血沉速度明显增快,造成血浆内纤维蛋白异常增加。
1.3 受检红细胞因素
①部分肠道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患者,细菌代谢产物会导致红细胞获得类似血型B抗原物质,并可与B血型定型试剂出现溶血反应;②母婴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或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红细胞受到大量抗体包被,造成红细胞出现自发凝集;③T多凝集,红细胞被细菌污染,细菌酶消化红细胞表面唾液酸,导致隐蔽的T抗原暴露,血清中抗T活性的IgM出现凝集;④接受不同ABO血型的造血肝细胞抑制,受者血型向供者血型转变时期可出现反定型不符;⑤老年人群及婴幼儿红细胞抗原相较于成人抗原性弱。
2 输血前血型血清检测质量控制
2.1 标本采集质量控制
准确的血标本采集是输血治疗安全的关键,临床工作人员需重视受检者血标本采集的正确性。临床护理人员在安全输血中起到重要的监管作用,在采集血标本时需起到把控作用,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从而保障血标本采集的正确性。采集完毕后表明受检者姓名、科室及采血日期等相关信息,并由受检者确认无误后签字,由专人送检。魏文存等人研究发现,对血液标本进行针对性检前管理,能获得显著的应用效果,有效强化工作人员操作质量,降低检验差错率。
2.2 工作人员操作技能质量控制
定期开展临床医护人员专业培训,促使其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做到合理用血,避免血标本浪费。同时重视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培训,娴熟掌握输血及血型血清检验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各项操作技能;此外,强化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措施,制定相关操作流程,提升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培养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与责任心,做到各项操作可追溯责任到人。
2.3 检测相关试剂质量控制
血型试剂质量是保障准确鉴别血型的基础,也是安全输血的保障。为此,检测需使用国家认可的有批检的合格试剂,每日定期对试剂进行质量检测。抗体筛选细胞需尽可能含有Jka、Jkb、DCcEe、Fya、Fyb、MN、Leb。Lea、Ss、Pl等抗原;抗体鉴定谱细胞应对常见抗体或混合抗体有明确的反应。
2.4 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的质量控制
2.4.1 ABO血型鉴定质量控制
ABO血型鉴定是输血前必检项目,也是交叉配血与保障安全输血的前提条件。血型鉴定需开展正反定型,从而保障鉴定结果的准确性。正常人群的血清中存在有规律的抗A抗体或抗B抗体,通过正反定型可起到相互验证和质量控制的目的。若出现二者不符时需临床给予高度重视,对发现ABO亚型具有较大的帮助。李晨雪等人研究显示,ABO血型正反定型及交叉配血治疗中的患者中,大部分配血一致,少数的交叉配血不合,主要与自身冷抗体、血型抗原性减弱、血型不规则抗体以及血型抗体效价减弱等因素相关。
2.4.2 不规则抗体筛选
不规则抗体主要是由于妊娠或输血史等免疫刺激而生成的IgG抗体,在盐水介质中仅能致敏红细胞而不能出现凝集反应,需通过抗人球蛋白法、凝聚胺法或微柱凝胶法才能检测到红细胞凝聚反应。胡艳研究显示,对健康献血者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可有效分析红细胞血精不规则抗体,避免溶血反应的发生,提升临床输血安全性。修广岩研究指出,对输血患者进行输血前不规则抗体检验不仅能够有效降低在输血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病率,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率,还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2.4.3 交叉配血质量控制
交叉配血是血型血清学检测的重要项目,是保障输血安全的最后防线。交叉配血所使用的方法需检出ABO血型系统的IgM抗体,还能检出其他血型系统有临床意义的IgG抗体。常用方式包含抗人球蛋白法、盐水法、微柱凝胶法及聚凝胺法。其中微柱凝胶法有效的将凝胶分子筛技术与抗原体反应相结合,在检验过程中红细胞可发生肉眼可见的凝集反应,具有特异性高、敏感度强、操作简便等优势,在临床中应用广泛。在检验过程中工作人员需合理的应用检验方式,规范各项操作流程,从而保障检验的结果的准确性。
3 小结
输血治疗是临床上重要的治疗措施,不但恩呢过补充血容量,及时纠正失血性休克,还能补充凝血因子及红细胞,改善临床障碍与急性缺氧,在临床上应用广泛。近年来,随着输血医学的发展,不良输血反应逐渐受到临床的关注,输血前血型血清学检测质量管理是降低相关不良输血反应的关键,在日常工作中强化各项管理措施,定期开展人员培训,有助于进一步规范实验操作,医生检测质量
参考文献
[1] 毋琦,李黎,郭虹霞,等. 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检测联合微柱凝胶法不规则抗体筛查对临床输血安全的影响[J]. 临床医学,2020,40(5):27-29.
[2] 唐旖娟,罗楚洁. 输血检验质量控制法在临床输血检验工作中的應用价值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83):56-57.
[3] 霍彩虹,李彩梅,席真艳. 输血质量控制与输血安全性分析及对凝血因子的影响研究[J]. 陕西医学杂志,2019,48(12):1722-1724,1728.
[4] 张钰,张璐,许纪玲,等. 1300例新生儿溶血病血型血清学检测结果分析[J]. 中国输血杂志,2020,33(9):922-924.
[5] 段莉,王远杰,梁春艳,等. ABO疑难血型的血清学检测及配血处理[J]. 四川医学,2017,38(5):489-491.
[6] 李楚,张勇萍,安宁,等. Diego血型系统不规则抗体血清学检测及其临床意义分析[J].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8,34(12):1122-1124.
[7] 郑婷婷,施顺秋. 新生儿溶血病患儿标本送检时间对血型血清学检测结果的影响[J]. 临床血液学杂志,2019,32(10):788-790.
[8] 余艳丽,汪建军,张亚兰. PDCA循环在临床输血检验标本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21,36(3):154-156.
[9] 江琰笛,姚亚萍,徐冉行,等. 2012年-2019年临床输血病例质量调查与持续改进调查分析[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20,30(8):1005-1007.
[10] 曹敏,庞晓蕾. 微柱凝胶法、凝聚胺法及盐水法在交叉配血中的效果评价[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66):143,148.
[11] 魏文存,杨春. 针对性检前管理对提高血液标本检验质量的效果[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6):172-173,195.
[12] 黄小娟,仝非,杨卫华. 86例患者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的原因分析及鉴定[J]. 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版),2020,33(6):869-871.
[13] 陈萍,张水木,雷航,等. 血清学鉴定与基因检测互补验证ABO疑难血型的应用探讨[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20,19(1):69-73.
[14]Alwar V,Devi AM,Sitalakshmi S,et al. Evaluation of the use of gel card system for assessment of direct coombs test: weighing the pros and cons[J]Indian J Hematol Blood Transfus.2012.28(1):15-18.
[15] 沈小琼,胡云南. 血站输血检验质量控制对输血安全性的影响探讨[J]. 基层医学论坛,2020,24(2):255-256.
[16] 许燕,韦筱斌. 肝病患者血浆输注检验质量和输血安全控制研究对凝血功能的影响[J].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20,9(1):104-105.
[17] 李晨雪,李淑萍,李松涛,等. ABO血型正反定型及交叉配血实验在外科病人手术输血中应用[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0,20(2):295-298.
[18] 贾成业. 加强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在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作用[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31(1):106-107.
[19] 尼鲁帕尔·艾尔肯,热比亚·玉素甫. 血型实验室的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与输血安全探究[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1):94,100.
[20] 胡艳. 健康献血者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在临床输血中的意义[J]. 中国医药指南,2020,18(16):94-95.
[21] 修广岩. 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的临床意义及应用价值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2020,18(5):26-27.
[22] 李婵婷. 医院临床输血检验流程质量控制的策略研究[J]. 基层医学论坛,2019,23(16):2323-2324.
[23] 陈卉,陈祥. 血型实验室检验在临床输血质量控制及输血安全中的作用[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6):44-46.
[24] 任伟,姚洁,王欣,等. 北京市属医院输血质量控制现状调查研究与改进对策[J]. 中国输血杂志,2019,32(8):792-795.
[25] 刘亚梅,黄九兵. 输血不良反应原因调查及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分析[J]. 中国医药科学,2019,9(24):216-218,247.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