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安东尼.波登自杀心理剖析

时间:2024-08-31

李晓蕾

【摘要】本文就美国最具影响力的美食节目主持人安东尼.波登的自杀事件,分析了波登的成长经历及各阶段的心理状态,从而对这起著名的自杀事件有一个心理学角度的分析,探讨自杀的成因,对自杀的自救、干预及预防提出了可行性建议,为备受自杀困扰的人群及自杀干预的心理治疗师提供策略参考。

【关键词】自杀心理;名人自杀;自杀干预;自杀防御与自救

一、 安东尼.波登自杀事件

2018年6月8日美国知名的美食家、节目主持人、作家安东尼.波登(Anthony Bourdain)被发现自杀于法国斯特拉斯堡一家酒店,他用酒店浴衣的腰带上吊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享年61岁。他的《波顿不设限》、《后厨机密》、《未知之旅》等书籍和电视节目,因其百无禁忌的尝试、真心畅言、有趣大胆的冒险故事,赢得了全球大批读者和观众的心。对于他突如其来的死讯,世界为之震惊:

“是谁也不该是他!”

“他基本上就是我所从属的这个世界里,一个人所能做到的最理想的样子。”

“他风趣,聪明,有幽默感,写一流的文章,交最好的朋友,去全世界最值得去的地方。”

“他有名,有钱,有影响力,有数不清的崇拜者和爱戴者。”

“他是巴西柔术的蓝带,还是个为了女儿成功戒烟的父亲。”

前美国总统奥巴马也说“(安东尼波登)教会了我们食物。但更重要的是,他教会了我们[通过食物]坐在一起的能力”,我被迫面对一个事实:安东尼波登,这个教会了无数人去行走世界的巨人,再也不在了。”

二、 安东尼.波登的成长经历

(一) 出身于中产阶级文艺家庭,但疏离于家庭

安东尼·波登1956年出生于纽约,在新泽西州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长大,父亲 Pierre Bourdain 在唱片公司古典音乐部工作,母亲是《纽约时报》的编辑。父亲来自法国,童年波登经常跟父母、弟弟一家人去法国度假,在那里他完成了美食启蒙。从公开资料看,波登家境不错、受过良好教育,似乎也在父母的影响下具备了某些文艺特质和艺术天赋。

关于波登更多的成长细节已很难获得,但从他作品中的只言片语以及母亲的言论中,可以看出他对家庭的疏离和叛逆。在《半生不熟》里,他这样描述自己,“你可以说那是人格缺陷,毒品只是一种个人展现,一种冲着我中产阶级父母而来的任性叛逆,他们犯了“关爱我”这个不可饶恕的罪过。”波登离世后,他的母亲说:“安东尼只会是这个世界上最后一个可能自杀的人。”波登跟自己的原生家庭应该相当疏离,一直以来他可能并不习惯跟至亲去交付真心。

(二) 青年波登,受战后反主流思潮的影响,是美国战后垮掉一代的典型

上世纪50~70年代,整个美国社会充斥着强大的反主流文化思潮,正统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体系面临前所未有的质疑,人们对政治和战争嗤之以鼻,藐视秩序感,奉行虚无主义。年轻一代笼罩在一种逃避、麻木、迷茫、虚无的社会集体意识中,青年波登也是其中一员。20岁的波登从大学辍学进入烹饪领域,那是一个充满了酗酒、斗殴、滥性、吸毒的后厨空间,他抽烟、喝酒、海洛因成瘾,肆意妄为、报复人生,认为时间到了,该死就死。他在《厨室机密》里写道自己是“被宠坏了的、痛苦的、有自恋和自毁倾向的、愚蠢的年轻人。”

这段堕落的过往,受大的时代背景影响,同时也是个体的选择。年轻的波登受到诸多心理问题困扰,暴力倾向、酗酒、毒品成瘾…这段阴霾将对他未来的人生产生什么影响?会随着他的成功烟消云散吗?

(三) 40岁之后大反转,迅速走上人生巅峰

即使在黑暗中,也会有一丝微光存在。也许是早年家庭教育的影响,或是留存在血液中的才华不甘被埋没,在碎了一地的生活之外,突然有一天,他灵感来了写了一篇文章:“吃饭前不要读这篇文章”,揭露厨师行业的肮脏内幕。这篇文章被《纽约客》转载,命运之神开始眷顾这个老男孩,带着他走向了写作、电视和美食旅程。波登开始寻求改变,他靠意志力控制了毒瘾,摒弃颓废的生活习惯,在40多岁的时候,他的人生开挂了:关注度、名誉、金钱、亲密关系陆续来到了波登的生命中。

此时的波登,80%的时间都给了工作,旅行、写作,尽心尽力完成每一次拍摄,体验趣味人生…他拥有了美好的爱情,还是个好父亲,深爱着女儿,给她做饭,为她戒烟,他说女儿是他最大的动力。波登成为了世界上活得最好的那类人。

(四) 离世前的抑郁信号,时而吐露心声却淹没于生活

成功的背后,黑暗似乎一直没有走远。2016年在《未知之旅》探访阿根廷那期,波登觉得自己需要找一个心理医生,他说“我想开心,我应该更开心一点。” 波登向心理医生袒露,看着街头的小丑嘉年华队伍他感到害怕,看着大家做着整齐划一的动作他感到恐惧。食物有时也会让他抑郁,比如在机场买一个汉堡,如果那个漢堡并不好吃,他会为此抑郁很久…他的女友也提到,他会将一切不好的事情放大。他母亲和朋友也都回忆说,在他去世前几天情绪很差,但绝不会想到他会自杀。

内在的绝望是掩盖不住的,但波登太闪耀了,即使偶尔显露出了低落的情绪,也还是被周围人忽视。最终他的这些“吐露心声”还是被生活淹没掉了。

三、 安东尼.波登的自杀原因分析

(一) 成瘾症及抑郁症的负面影响,愧疚的人生

虽然波登后来戒了毒瘾和酗酒,但曾经的堕落是一个挥之不去的阴影。在2017年《卫报》的采访中,波登说自己“是一个不快乐的灵魂…我伤害和冒犯过很多人,也让很多人失望,我非常懊悔。我活着就要背负这些耻辱。”弗洛伊德认为自杀是潜意识对自我的强烈愤怒与攻击,曾经的阴暗与堕落让波登长期活在愧疚和耻辱中,这种对自我的攻击并没有随着他的成功而消失,反而与日俱增,直到他不堪重负走入绝境。

(二) 无意义感,成功人士的空心病

很多年后,在未知之旅迈阿密那期,波登见到了自己年轻时的偶像,Iggy Pop,波登问他“作为美国摇滚歌手的典范,你经历了太多的冒险,你的经历是普通人无法想象的,那么是什么让你还能保持激情”,Iggy说“我有点不好意思说,可能是被爱的感觉…”而波登却迷茫的望向远方,说“我不知道,我对自己并不确定,也许好奇心是我唯一的优点。”

对波登而言,无论堕落还是成功,似乎有一个东西一直没变,那就是对生命意义的不确定感。在他最好的岁月,冒险、刺激、探索自我一直是他追求的,他充满迷惑,似乎只有不断活在激情和挑战中,才能逃避无意义感的吞噬。这与徐凯文老师提出的空心病概念有某种吻合,即精英阶层在精致利己主义价值追求下虽然一切行为都正常有序,但内在精神世界却活在虚空和无意义中,一旦对外界感到厌倦,这种空虚和无所依托感就可能成为自杀的主要诱因。

(三) 孤独,缺乏被理解的环境和支持

从波登的成长经历看,会感受到他深入骨髓的孤独。外在的他魅力四射、才华横溢,内在的迷茫与痛苦就很难被看到。他的母亲说他已经得到了难以想象到的成功和金钱,很难想到为什么是他(自杀);波登走之前,刚跟他的女友录制过节目,女友非常爱他,称之为“我的爱走了,我为之心碎”,想来他们的关系是很近的,但悔恨与震惊溢于言表;他的好友,事发时与他在同一酒店…

看似他最亲近的家人、爱人、朋友都离他不远,而他内在的痛苦和绝望却不曾被看见,即使偶尔显露也被忽视了。大家更多看到的是他外在的美好,这种长期的“片面看见”,让波登破碎的心愈发封闭,放弃了最后的求救。就像他自己说的,“我觉得自己像《巴黎圣母院》里驼背的卡西莫多,如果他睡在酒店套房的高支高密的床单上,那他就是我。我是个怪胎,我很孤独。”

四、 启示

(一) 自杀危机干预的社会化普及与支持

成功人士的自杀,留给世人的首先都是震惊。在这难以置信的情绪背后,是大众对心理疾病及自杀行为缺乏认知的表现,同时社会支持系统也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未来,需加强心理健康及自杀干预常识的社会化普及,建立大众对抑郁症及自杀行为的理性认知,对心理失衡引起足够重视,并对抑郁群体给与理解和包容。同时,动员社会力量(热线、志愿者、社区、家庭、学校、医院)的支持,让每个想自杀的人更容易获得帮助。

(二) 自杀危机的防御与发现

日常生活中,人人都可能遇到心理困境,我们每个人既需要帮助,也是帮助他人的“心理医生”。生活中要学会识别周围人显露的危险信号并及时干预,这些信号包括:聊天时说到失去希望、陷入绝境、感到成为他人负担;突发的情绪不稳、远离社交活动;饮酒服药频率增加等。“生活中的心理医生”对预防自杀非常重要,大众建立起这样的心态与责任意识时,人人都会更容易得到救助。

(三) 隐形抑郁自杀的自救

对于重度抑郁或自杀群体,最重要的就是不放弃希望、学会自救。但矛盾的是,一旦自殺的行动计划确立后,陷入绝对的绝望与必死的决心,自救又是很难的。因此一定要在心境低落时,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早求助于专业机构,或向家人朋友敞开心扉寻求及时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界面新闻:《安东尼·波登:摇滚厨师、世界公民与黑暗之心》。(2018)

[2] 水沐由之:《安东尼.波登:孩童的绝望》,来自网络。(2018)

[3] 徐凯文:《空心病与时代焦虑》,选自第九届新东方家庭教育高峰论坛主题演讲《时代空心病与焦虑经济学》。(2016)

[4] 郭倩:《美国一周俩名人自杀,心理专家吁重视干预》,北京晚报(2018.06)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