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银屑病并高血压283例临床分析

时间:2024-08-31

[摘要]目的 了解银屑病并高血压发病率及其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6月本科780例银屑病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银屑病并高血压发病率(36.28%,283/780),性别(男153例,女130例)、家族史(有65例,无218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银屑病并高血压者的初始发病年龄34.26±11.79、病程16.14±9.68,显著大于未合并高血压患者(27.95±12.83,10.79±9.31,P均<0.01)。银屑病并高血压临床表现主要为斑块状,其治疗的有效率(70.67%)显著低于未合并高血压患者(8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银屑病并高血压患者的病程长,疗效差,治疗过程中需加强对其健康教育,积极控制高血压。

[关键词]银屑病;高血压;临床特点分析

银屑病(psoriasis)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反复性、炎症性皮肤病,以红斑、鳞屑为主要临床表现。其病因错综复杂,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遗传、代谢障碍、机体免疫、情绪变化、心血管疾病等相关。其是否与高血压病相关,目前研究结果尚存在分歧,部分研究示银屑病患者高血压病的患病率高于非银屑病患者,而国外研究则认为银屑病与高血压病无关。为进一步了解银屑病并高血压发病率及其临床特点,经统计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780例住院银屑病患者中,有283例合并高血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780例银屑病患者均符合诊断标准。男420例(53.84%),女360例(46.15%);年龄15~89岁,平均(42.25±16.34)岁;病程3天~70年,平均(8.51±8.72)年。寻常性银屑病612例(78.46%),脓疱型银屑病102例(13.08%),红皮病型银屑病47例(6.03%),关节型银屑病19例(2.44%)。高血压诊断标准采用《1999WHO/ISH高血压指南》最新诊断标准。病历资料不完整者除外。将其分为两组,合并高血压者(A组)283例,未合并高血压者(B组)497例,比较两组患者性别、疾病始发年龄、病程、银屑病分型、银屑病皮损特点、疗效及转归。

1.2疗效判定标准 银屑病临床疗效评价根据PASI评分标准进行皮损面积(%)评分。痊愈、显效均为有效。

1.3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连续性变量以x±s表示,组间变量比较采用t检验;分类变量采用百分比表示,组间变量比较采用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情况 合并高血壓病组(A组)283例,非合并组(B组)497例。合并组占同期住院银屑病患者总数的36.28%(283/780)。A组男153例,女130例;B组男267例,女230例。两组在性别构成上无显著性差异(2=0.01,P>0.05)。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见表1,两组在本次住院年龄、银屑病始发年龄、银屑病病程上比较,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p均<0.01)。A组283例银屑病患者中,有银屑病家族史的65例(22.9%),B组497例银屑病患者中,有银屑病家族史的122例(24.5%),两组银屑病家族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25,P>0.05)。

2.2疾病分型及临床表现  两组患者银屑病临床分型见表2.A组寻常型银屑病呈点滴状的46例(21.39%),呈斑块状的169例(78.61%),B组寻常型银屑病呈点滴状的146例(36.78%),呈斑块状的251例(63.22%)。两组银屑病患者寻常型皮损类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5.32,P<0.01)。

2.3治疗及转归  两组患者寻常型银屑病的治疗常规予注射用二丁酰环磷腺苷钙,喜炎平注射液,银屑胶囊等,外用卡泊三醇,他卡西醇等维生素D类似物,必要时予皮质类固醇类药膏,辅以窄普中波紫外线照光等。红皮病型银屑病,脓疱型银屑病,关节病型银屑病可酌情加用维A酸类及免疫抑制剂。高血压病的治疗以口服降压药为主。

两组患者银屑病临床疗效对比见表3.B组银屑病疗效优于A组。银屑病总有效率B组高于A组(2=20.83,P<0.01)。

3讨论

银屑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国内外大多数的研究表明,银屑病不仅是一种红斑、鳞屑类皮肤疾病,它还是一种系统性疾病。现很少有关于银屑病合并高血压的单独分析,但Andrea等研究证实心血管危险因素和银屑病的发病密切相关。Gelfand等研究表明银屑病是心血管疾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特别是在年轻银屑病患者。Augustin等对于银屑病患者一个大样本回顾性研究发现,银屑病患者中MS(Metabolic syndrome)的患病率是非银屑病患者的2.9倍。而高血压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2008年进行的我国六省市的关于银屑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其患病率为0.47%,且男性患病率与女性患病率未见明显差异,本组资料显示,银屑病合并高血压,在性别上无差异,与调查结果一致。合并组银屑病始发年龄显著大于非合并组,这可能与就诊年龄有关。国外文献报道银屑病患者的家族史阳性率为10~90%,大多在30%左右,国内银屑病家族史阳性率则多在15%~20%。本研究家族史分别为22.9%和24.5%,与相关报道相差不大。合并组与非合并组在家族史上无统计学差异。银屑病与高血压病之间存在诸多混杂因素,两者相互影响。银屑病患者因病情易反复,生活质量下降,常常有焦虑、失眠、抑郁、吸烟、饮酒等,这对高血压发病有一定的影响。其次,环孢素等治疗银屑病的药物也可能影响血压。国外一项研究提示,银屑病患者存在糖代谢及嘌呤代谢障碍,导致罹患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危险性升高。有研究显示吸烟、肥胖和治疗高血压病的β-受体阻滞剂等也可增加银屑病的患病风险。这些因素往往在很大程度影响着银屑病的疗效及预后。本资料显示合并组病程较非合并组长,皮损主要表现为斑块状,疗效较非合并组差,也可能与合并组合并高血压,口服降压药有关。

综上,银屑病并高血压患者的病程长,疗效差,在银屑病的临床治疗中,临床医生应综合评估,纠正不良生活习惯,戒烟、戒酒、加强身体锻炼、控制体重等,降低并发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风险,以更有效的控制银屑病。

参考文献

[1]Sommer DM,Jenisch S,Suchan M,et al.Increased prevalence of the metabolic syndrome in patients with moderate to severe psoriasis[J].Arch Dermatol Res,2006,298(7):321-328.

[2]Huerta C,Rivero E,Rodríguez LAG.Incidence and risk factors for psoriasis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J].Arch Dermatol,2007,143(12):1559.

[3]Chen YJ,Shen JL,Wu CY,et al.Elevated plasma osteopontin level is associated with occurrence of psoriasis and is an unfavorable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 in patients with psoriasis[J].J Am Acad Dermatol,2009,60(2):225-230.

[4]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2001.759-772.

[5]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7):579-616.

[6]Marks R,Barton SP,Shuttleworth D,et al.Assessment of disease progress in psoriasis[J].Arch Dermatol.1989,125(2):235-240.

[7]Andrea L.Neimann,Daniel B,Xingmei Wang,et al.Prevalence of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in patients with pasoriasis[J].J AM Acad Dermatol,2006,55(5):829-835.

[8]Gelfand JM, Neimann AL,Shin DB,et al.Risk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patients with psoriasis[J].JAMA, 2006,296(14):1735-1741.

[9]Augustin M,Reich K,Glaeske G,et al.Co-morbidity andage-related prevalence ofpsoriasis: Analysis of health insurance data in Germany[J].Acta Derm Venereol,2010,90(2):147-151.

[10]丁曉岚,王婷琳,沈佚葳,等.中国六省市银屑病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0,24(7):598-601.

[11]Rosa Parisi,Deborah P.M.Symmons,Christopher E.M.Griffiths,et al.Global Epidemiology of Psoriasis: A Systematic Reviw of Incidence and Prevalence[J].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Dermatology,2013,133(2)

:377-385.

[12] 刘涛峰,张学军,杨森,等.银屑病遗传流行病学初步分析[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1998,33(5):354-355.

作者简介:刘方方,女,1992.03.16,河南省商丘市人,学历:硕士研究生,职称:初级职称

研究方向:银屑病的发病机制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