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一、问题的提出
1.重新解读教师观察能力
随着幼教改革的深入发展,幼儿教育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最根本的一点是“幼儿正在从被动的受教育者转变为主动学习和发展的小主人”,教师就是这一转变的引导者、支持者和教育者。而实施教育,观察先行。观察是教师形成幼儿教育观念的基础,观察是提供真实、具体信息的重要途径,观察是深入了解幼儿的手段,观察是幼儿教育的有效评估方法……都是建立在观察的基础上才能落实,可见观察对教育的重要性。
2.重新剖析案例教研活动
最近几年,教学研究向学校回归,向教师回归,向教学实践回归,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教学研究的共同趋势。越来越多的理论工作者和教育实践者,认同“学校应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摇篮”这一观点。在园本教研被各级各类幼儿园广泛接受并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各个幼儿园的教研活动已经从最初的模仿开始向“园本”特色建设转变。如何结合幼儿园自身实际,建立具有本土特色的园本教研模式,是当前和今后园本教研要着力研究和解决的主要课题。经过一段时期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虽然园本教研活动形式繁多,但问题是在教研活动的议题丰富的情况下,怎样的教研活动才不会流于形式?怎样的教研活动才是有效的,是能够帮助教师获得个人专业发展,从而提高教育质量,最终实现幼儿全面发展的呢?
所以设立本课题选定在课堂这一阵地上,以教师对幼儿的观察为核心内容的案例研讨机制,以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增强实效性,同时使观察力的提高与教师整体水平的提高之间建立正相关,从而提高幼儿教师队伍的总体水平,以适应新世纪高速发展的社会的要求。
二、概念阐述
1.案例教研:
所谓案例教研就是在整个研究中,我们立足于教师在观察课堂教育教学中出现的真实问题,用案例选择、案例分析、案例跟踪对比、案例创新这四种方式构成整个教研的基本途径,从而在此过程中完善课堂教学,提高教师的观察能力,并最终指向教师专业发展和幼儿全面成长。
2.观察能力
本研究的观察能力是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观察等各种方法搜集幼儿资料,并严格按照观察的程序进行观察的策略和能力。虽不能说幼儿教育技术不是幼儿教育思想,但是相对区分开来还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幼儿教师观察幼儿的内涵。
三、具体措施
(一)管理中优化案例教研机制。
1.案例教研管理采用“三级制”
我园设立了三级教研管理网络,即以园长为核心的教研活动领导小组,负责督促,评价案例教研工作;以教研组长为核心的工作小组,全面指导幼儿园的案例教研工作;以全体教研组的教师团队为核心的实施小组,具体执行案例教研活动。
2.保证案例教研时间
所谓制度,是一个有明确规定的、大家都必须遵守的规定。教研实施图的出台,明确规定了教研活动的要点和时间,使教师有了一个工作和教研的目标,不再是盲目和随机。
(二)“四步五策”层层推进
★教研前:“编制渔网”
第一步:案例选择
这是教研活动的准备工作。在教研之前,我们必须选择好教研的切入点——教师的观察能力,选择好教研的形式——案例教研。那么案例從何而来呢?首先,案例的选取必须有针对性,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其次,本研究中的案例除了开始要帮助教师解读观察的内涵与要义而设计的一些优秀案例来研讨外,其余都是来自于教师在课堂中的观察所撰写的案例。
策略之一:选取一个议题
一个好的论题必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它能引发参与者的共鸣,产生发表意见的愿望。选取议题的依据应当尽可能呈现真实的教育情境,尽可能基于大多数教师的经验,尽可能对今后的同类问题有迁移借鉴的功能。
策略之二:呈现多个案例
根据每个主题的观察点,制定相应的课堂案例类型。可以有不一样的观察记录的文本和形式,让教师便于记录,做好案例教研的准备工作。
★教研中:“撒网捕鱼”
第二步: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其实是真正开始案例教研的第一步,是开展研究、讨论的基础。教师要知道如何去分析,分析案例中的现象,存在问题等。而教师由于教龄等差异呈现出了不一样的层次性,为此在本研究中,我们要让教师学会分析,要让教师在互助的氛围中,借用集体智慧,提升分析的能力,以为观察能力的提高作铺垫。
策略之三:推行五类分析方式
1.内化式分析:阅读与思考。
即自主性学习、分析,教师在观察后对于自己获得的来自真实教育情境的案例,要学会进行自我分析。
2.研讨式分析:对话与交流。
研讨式分析——教师带着问题去研讨,从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我们将改革“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学习才算是教师培训学习活动”的习惯思路和认识,强调教师主题合作,开展一种宽松自由的合作学习。
3.参与式分析:分享与互动。
我们创设一些平台(如阅读交流会、利用网络平台等),让教师将学习过程中一些精美文章与学习体会与大家共享,在共享学习中共同提高。
4.开放式分析:启发与借鉴。
我们将改革“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学习才算是教师培训学习活动”的习惯思路和认识,强调教师主体合作,开展一种宽松自由的合作学习。
5.指导性学习:实践与提升。
为优化教师整体资源,幼儿园开展了新老教师结对活动,学期初与结对师徒签订协议,并要求:(1)共同进行一项专题研究;(2)指导教师每学期至少为结对教师上两节示范课;(3)指导教师每个月至少对结对教师听课2节,听后作点评指导;(4)每学期结对教师均要上一节汇报课,指导教师要作评课的中心发言……这样通过以实践锻炼为主的指导性学习,促成青年教师尽快成长。
第三步:案例跟踪对比
案例跟踪对比,这一环节真正体现出了“行动研究”的精神理念,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去开展再次的观察、验证和比较。
策略之四:搭建两种实践载体
教研的关键是交流,交流的目的是要超过任何人的见解,通过交流个人可以获得独自无法达到的见解,从而相互支持、启发、超越自我。为此,我们开展了“一课多研”活动。“一课多研”活动的实践载体分为两种:
1.年级组的“一课多研”:
是以年级组为单位,由年级组长负责,每周一次。
2.全园性的“一课多研”:
是由业务园长负责,每月一次。
★教研后:“剖析鱼儿”
第四步:案例创新
在案例跟踪对比中,我们对案例进行了重新的调整、分析和实践。在此基础上,我们要组织教师进行案例创新,将案例教研推向更深处。
策略之五:注重四项诊断策略
1.启发式、讨论式模式,拓宽教师观察的思维空间。
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模式,激发教师的求知欲,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课堂中的观察要注重在诊断式的情境发现关键环节或遇到问题时不直接告诉教师答案,而是予以点拨和诱导。
2.聚焦“关键教学事件”,提高教师观察的敏感性。
课堂上发生的事情,是很普遍很寻常的事。但一旦点出它的关键原因,它的症结所在,并阐释出背后的本质的规律性的东西,这普通寻常的事件就很有价值,就能改变教师的观念和教学行为。其主要步骤就是:观察——记载——分析。
3.以专家引领,推动教师观察的深度。
专家的指导就如“活水”,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可以为课堂教学诊断献计献策。
4.开展角色扮演,拓展教师观察的预见性。
在角色扮演中,教师既可以揣摩案例中人物的心理,去设想案例的发展趋势,也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把案例延伸到另一种情境中去。
四、我们的收获
(一)通过这次案例教研活动,我们探索出了“案例选择——案例分析——案例跟踪对比——案例创新”的案例教研课题的开展模式
(二)成功打造了以案例教研活动为载体的校本培训平台
(三)这一活动方式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陈瑶.《课堂观察指导》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沈毅,等.《课堂观察框架与工具》当代教育科学,2007,(24).
[3]陈菊荣.《课堂观察的基本理念和初步实践》中国教育学刊,2007,(9).
[4]苏贵民.《帮助幼儿教师有效反思》《學前教育》,2005(1).
[5]黎奇 .《校本教研基地建设模式》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
孙健(1970.11.26—),女,,宁波,,本科,现有职称:高级教师。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