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教育生态学视域下英语翻译教学探讨

时间:2024-08-31

◆摘  要:教育界普遍认为教育活动属于一种另类的生态环境,在教育生态学的具体要求下,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与教学主体间的各生态因子是否平衡有较大联系。在日益频繁的国际交流活动影响喜爱,我国翻译市场亟需大量的高素质翻译人才,但是在现阶段的英语翻译教学中,存在着诸如"花盆效应"、生态教学不平衡等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认为,从教育生态学的角度来看,英语翻译教学应该采用开放性、实践性及和谐性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教育生态学;翻译教学;平衡发展

伴随着国内外对高素质翻译人才需求的增加,我国的翻译人才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从教育生态学的角度对英语翻译系统进行研究,对提高英语翻译理论框架的实践性有重要意义。

一、教育生态学概述

生态科学是研究生物及其生存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人们对生态学的研究日益深入,生态研究的范围进一步扩大,“课堂生态学”在20世纪30年代由美国教育家Willad Waller在他的《教学社会学》中首次提出;60年代,高等教育生态概念由A shby提出;哥伦比亚师范大学校长Lawrence Cremin在他的《公共教育》一书中提出了“教育生态”一词。广泛性的教育生态是一个多维、动态、立体的开放系统,它基于教育相关的人际、组织结构和环境因素;教育生态學的主要任务是:从生物圈和系统网络的角度分析教育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此外,生态环境也是任何生态因子作用于教育的机制与规律。转换设备也是一个需要多方合作的过程。关注教育生态学的基本规律,有助于我们综合平衡,动员和利用一切有利因素,营造一种和谐向上的基于生态的英语教学环境,促进翻译理论体系的可持续发展。翻译教学活动是英语专业教学的一种典型形式。它与生态系统的性质相差无几,同样具有层次性、关联性、整体性的特点,是通过物流、能量流和信息流来推动系统发展的。以生态的视角来审视翻译与外部环境的本质和必然关系,以及二者的内在联系和层次,有利于翻译理念的更新和翻译效率的提高。

二、生态课堂的主要特点

生态型课堂具有整体、动态、开放等特点。英语翻译课堂的完整性是指教师、学生和教室三者之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整个英语教学系统中,其作用在不同生态因素和不同生态功能的影响下得以充分发挥。英语翻译课堂的多样性才能得到统一、协调的发展,从而实现整体的进步。当其中一个生态因素出现问题时,它也会产生一种整体效应和连锁反应。第二种手段是动态的,即翻译室内的动态流动和生态要素之间的信息流动,经常处于各种生态因素的“平衡失衡再定位”过程中。微课、翻转课等多种教学方法的更新,在运用初期,课堂会有短期不平衡的风险,但经过调整后,最终会趋于平衡。开放首先体现在教学区域的开放程度上,不仅仅是老师的教育背景和教学风格不同,而且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和地区。情感和性格各不相同。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能产生一种激励和广告效应,与此同时,生态课堂引进了先进的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思想,给翻译教学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生机和活力。

三、教育生态学环境对英语翻译教学的重要性

“教育生态”指的是将教学环境作为一种生态纳入课堂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更好地处理好师生之间的主体关系,对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关系进行平衡协调,使学生的英语翻译学习水平和效率得到有效提高。应用教育生态学理论指导英语翻译教学,能有效地改变英语翻译课的特殊性,使英语翻译课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更加贴近自然,使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英语翻译,从而有效地实现英语翻译与环境的结合,使学生对英语翻译的认识得到进一步提高,使学生的英语翻译学习兴趣得到有效提升,进而使他们的英语翻译质量得到进一步升华。

四、目前英语翻译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社会需要大量的翻译人才,但是相对来说,高素质的翻译人才缺口很大。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大学翻译课程设置不合理、翻译教学质量不高、教学效果差无疑是重要原因之一。国家人事部和外文局从2003年至今,每年合作举办(即CATl7)的全国翻译专业资格考试。翻译资格考试是目前中国最权威的考试,翻译资格通过率对我国翻译教学的现状能够进行充分且客观的反映。据外文局CATrI评估中心统计,在2010年上半年,二级笔译的通过率为10.09%,二级口译仅为4.41%;在2010年下半年,二级笔译通过率为10.40%,二级口译为6.10%。身为教师,笔者深感挖掘这些问题的责任重大。

(一)翻译教学中存在着“花盆效应”

在生态学上,“花盆效应”又称为局部环境效应。它是指人们将培养物人工移栽到花盆中,然后将各种生态因素调整到植物生长的最佳条件,使植物在这种环境中生长。但这类环境优越,由于空间有限,植物生长潜力不大。而且,一旦环境和植物的条件发生变化,为了生存和生长,作物很快就会死亡。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使用花盆种植农作物因此对环境有害,这不利于文化的生长。在我国目前的翻译课中存在着"花盆效应"的现象,目前我国许多教师都有自己的翻译设施,在类似的"花盆"环境中通过。目前,教师在选择文学作品时,大多是先对其进行阐释和分析。但是实践中,文学翻译的能力却十分有限,而商务、科技、新闻等实用文体对具体表达和翻译美学的要求普遍较低,但翻译速度快,翻译管理准确,应用广泛。但由于学生受教材和其他因素的限制,难以在课堂上获取这些知识,这就使这些知识的缺乏成为学生毕业后的重要原因。教师在翻译过程中会给学生过多的建议。具体方法是先告诉学生生词和难词的含义,同时分析复句和长句的固定句式,让学生在这样的基础上翻译学生的译文,既能让老师满意,又会导致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这让他们很难真正的学习能力。一旦进入实际工作,失去了老师精心营造的"花盆"环境,就很难单独翻译,甚至无法动笔。

(二)翻译教学中有生态失衡状况

理想化的生态教学法应促进师生的双重主体性,校长的生态教育要求主体、主体与其他生态因素和谐、合理、充分地配合各自的工作,但目前的翻译教学中存在着排他性教师参与的现象,不利于构建生态翻译体系。

一是课程设置过程中的研究不足。老师常常根据自己的喜好和专业来决定课程设置,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尊重和对某些重要生态因素的忽视。在课程开始之前,教师和管理者很少深入研究他们想要获得的知识和学习障碍,也很少检查学生将来的工作时间以及企业和机构的需求。这种方式显然难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因为培养高质量的翻译,当然成了一种空谈。

二是教材选用保守;教科书是生态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对翻译材料的高度依赖;

所以,能否及时、有效地为学生提供身体锻炼,是体育替代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目前我国教材选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主题性和内容。就现在而言,虽然近几年出版了很多译著,但大部分译著都来自于70、80年代的报纸和文献,与今天的时代并无关联。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往往选择教材进行讲解,内容较少,无法向学生全面地介绍常用的文体和翻译技巧。

三是教学方法的僵化、单一;有些教师由于主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教学方法不够先进,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当前教师普遍采用粉笔+表格的教学方式,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缺乏与学生互动的意识。这类教学方法单调,效率低下,缺乏实用性,给学生真正意义上的翻译生态失衡教育是严重违反环境法的。这种环境的不平衡不仅影响知识的传递,而且扼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教育生态学视域下的英语翻译教学

为了避免翻译教学中出现"花盆效应",为了调节好各生态因子之间的关系,改善翻译教学,构建和谐的生态型的课堂就势在必行。所谓生态型的课堂,即指具有开放性、实践性与和谐性特征的课堂。

(一)采用开放性的教学方式

生态主义认为,只有开放的系统才能实现与外界的能量和信息交流,才能促进生态平衡。生物体只有通过持续的能量流动和信息的循环,才能创造生态环境的图景。构建和谐的翻译生态环境,必须坚持翻译系统的开放性原则。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更新知识,丰富人生体验;针对翻译行业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练习词句,还应引导学生进行中英文的机械转换。理由很简单:一位好的翻译不仅要成为语言专家,还要成为专家。不同学科在大学里的区别是相对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绝对的。以此为基础,将多种语言大学课程设计中的各类课程进行综合分析,为学生提供一些选修课。

例如电脑应用类课程,商业类课程,法律类课程,机械制造类课程等等。开设这类课程有利于学生弥补不足。开放式翻译教学是培养学生通晓英语,熟悉行业知识,具有综合思维能力的高级翻译人才的理想途径。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可使教学摆脱课本+课堂的局限,学生通过资源共享,也可最大限度地扩展自己的学习资源。生态视域下的翻译教学,以电脑和网络作为重要的生态因子,将其与学生的学习相结合,就能在与学生之间形成一个微型的人机交互社会。若能合理、有效地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实现进行曲和学生提问的资源共享,或对学生进行课后辅导,或开展师生之间的交流,则能使教师的教学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二)采用实践性的教学方式

相对于基础课程如阅读和听力来说,翻译设施是一门实践性的课程,所以在封闭或半封闭的环境中很容易脱离实际。是的因此,教师应尽可能多地与学校、企业进行合作,尤其要与知名翻译企业进行长期合作,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有鉴于此,一方面可以针对教师的教学,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学习到实际的翻译技巧以避免失败。老师要了解社会,了解市场,要不断地应对市场的需求因素,不仅要具备翻译理论的能力,还要考虑行业的动态和标准与要求。翻译教师只有不断地了解和掌握翻译行业的现状,才能用高深的知识和过硬的技能来关照翻译工作者。就拿小学生来说,只有不断地从课堂内外,包括社会中吸收新知识,才能在教育生态环境中逐步提高其翻译水平。

(三)采用和谐性的教学方式

教师、学生等生态因素在英语翻译教学过程中处于同一教育环境。在物质、能量达到平衡的情况下,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然而,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是多变的,随时都可能破坏教育生态环境的平衡,因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现状,教师应把自己放在一个良好的位置,根据每个小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让小学生回归自然,给他们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六、结语

教育生态系统中,教师要准确定位自己的位置,要注意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习惯和个性特点,在必要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教育生态环境的平衡和谐,教师要避免课堂话语霸权,将"变言"转变为平等对话,促进并努力发展学生的个性,教师要努力还原教学本质,既要给学生充分发展的机会,又要使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成为可能。在良好的条件下,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自然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袁文娟,邹雪梅.基于教育生态学视域下英语翻译教学研究[J].魅力中国,2017(07):119.

[2]杨芙蓉.教育生态学视域下英语专业翻译课程“生态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研究[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9(04):395-399.

[3]常滔.生态视域下的商务英语翻译——评《生态视域下的商务英语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7(03):后插17.

[4]陈莹.语块教学在大學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20(41):325-326.

作者简介

董娌楠(1982—),女,回族,辽宁锦州人,辽宁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