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杨生兰
◆摘 要:理想的高质量教学课堂应该允许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共存,营造情思共融的良好教学环境,情思共融理想课堂是智慧与情感巧妙融合的独特“课场”。而作为小学高年级学习阶段的重要学科,数学凭借其独特的逻辑、系统、抽象特性,更需要教师在学生之间建立情思共融的教学机制,在较为短暂的时间内拉近教师、学生与教材三方之间的距离,启迪学生情感发散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相辅相成,使得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愈发趋近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美学教育理念。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策略研究
一、情思数学在小学高年级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师生定位偏差
长期以来,传统的教学理念始终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上也将教师放在主体地位,学生课堂参与效率低下。课堂上大部分时间是教师在讲课,学生只是被动接收学习,这种“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存在严重问题。由于教师不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提高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度,学生无法对课堂保持高度的活力,注意力不集中,进而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节奏,有些学生甚至放弃课堂学习转而做其他的事情。这是一个恶性循环的学习过程,抑制学生发散性的学习思考。长此以往,更不要提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情思共融的目标,课堂呈现出机械形态,最终导致教学效果差,课堂质量呈直线型下降。
(二)情思数学理念缺失
数学学科是小学高年级阶段的重要学科,是为学生今后步入初中打下基础的一门学科,所以它更是所有学科的基础学科。但是受制于传统教育方法的影响,现阶段我国小学数学教育缺乏良好的情思共融教育理念,因而情思数学在小学中的应用存在较多问题。长久以来,我国在数学教学领域对学生的培养往往强调系统化、理性化的教学,但是在面对数学这种逻辑性很强的学科,过于强调理性可能往往不能达成理想的教学效果,忽略对学生情感及意志的培养不利于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足够的兴趣,教育过程缺乏感染力,进而导致课堂学习氛围不够活跃,学生面对学习呈现消极态度。
二、小学高年级数学建立“情思共融”策略
(一)结合动态演示,实现情思共融
为了丰富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内容,优化整体教学结构,提高学生对数学课程学习的兴趣,教师利用动态演示创造情境以实现情思共融,让学生的思维过程与感受体验结合,进而对数学问题理解更加透彻,同时有助于吸引学生的兴趣,优化课堂氛围。
例如课本中《面积、体积的变化》这一章:有一个棱长为10厘米的正方体木块,从其棱上挖去一个长为10厘米、宽为2厘米、高为2厘米的小长方体之后,剩下的不规则立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这是一道对学生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的题目,需要学生具备极强的空间思维能力。由于小学生缺乏足够的空间感知能力,很难凭空想象不规则立方体是什么样子的,故大多数学生对这个问题是一筹莫展。此时,我们的处理办法是化抽象为具象,结合实物让学生操作、讨论、实验,教师在旁予以及时引导,更好地做到情思共融。比如引导学生利用豆腐、土豆等学具进行讨论交流,自己动手切割试试看,当切割了一部分以后剩下物体的表面积是增多了还是减少了。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在交流、探索中增强学习兴趣,情感上得到充实,更好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进一步向学生展示更加准确的数字,展示切割前后“体的平移过程”,加强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认识与巩固,验证学生的操作与观点。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做如下拓展,除了在正方体棱上切割外,还可以从某个面上切割,甚至从正方体中部挖通两个对面。对此,学生思考,不同的切割法剩下物体的面积变化是否存在什么差异。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在这样的思维引导下进一步深入研究。这样的教学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能在这一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提高认识事物与感知事物的能力,学生在学中生情,思中促情,真正做到情思共融,学生研究学习的兴趣达到极致。
(二)鼓励实践操作,促进情思共融
数学学习需要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践,通过实践过程以保证数学学习的活力。从数学的角度看,实践操作是让学生体验知识和感受内心想法的过程,是让学生再次感受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结果形成的过程。但是在指导学生进行数学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不应该仅仅关注结果的正确与否,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在实践中情感的变化:遇到问题灰心丧气时,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支持与鼓励;取得突破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师生在实践操作中情感不断碰撞,以情促思,利于学生在实践中深入体验知识,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以获得直接经验和情感体验,实现情思共融。
(三)激励评价机制保障学习过程情思共融
《新课程学习标准》中指出,学生学习过程的完善需要学习评价机制的建立,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的过程与结果,在此基础上激励学生深入学习和教师进一步改进教学目标。因而科学公正的激励评价机制的构建能有效保障教师教学目标的充分实现,尤其是在认知世界的能力尚不成熟的小学阶段,教师不能忽视学生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要帮助学生直面学习中的困难。及时鼓励与赞赏能有效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励学生面对挫折继续学习的勇气,促进学习过程建立情思共融。
三、結束语
教师真正追求的课堂应该是情感与思维碰撞、智慧与包容共生的友好课堂。小学数学教学中践行“情思共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情感、价值观,对于儿童未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蔡薇.小学低年级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20(02).
[2]汪志海.浅析小学低年级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05).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