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小学语文课堂的美育渗透

时间:2024-08-31

黄显龙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重视课堂的感染熏陶作用,挖掘教材中美的因素,陶冶学生美的情操,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关键词:渗透;美育;挖掘;培养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责任就是教书育人。党的教育方针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可见美育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然而,不少学校和教师只重视学生的成绩,有的甚至忽略了美育,把美育当作可有可无的东西而不予以重视。一个受人欢迎的、成功的语文老师,都会自觉地在语文课堂上播撒美的种子,让孩子从小明辨是非美丑,从心底里向往真善美,自觉地远离假丑恶;培养美的情操,净化幼小的心灵,从小心存善念、与人为善,有爱心,乐于助人,好好学习,既会做事,又会做人;长大后具有高尚的品质、健全的人格,为社会作出贡献。“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重视语文教学中的感染熏陶作用,用教师自身的人文精神去滋润、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品位,让美的思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在学生身上开花、结果。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实施美育,应该成为我们所有教师的目标之一。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着美育,结合具體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一些感想和体会。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语文中的美育旨在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人们常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怎样让每个小学生从小养成审美意识,培养审美观念呢?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善于发现、挖掘教材中美的因素,引导学生用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体会,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启迪智慧、增强生活乐趣,塑造学生高尚的人格和美好的心灵。学生喜欢语文课,是从喜欢语文课本开始的。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大量文质兼美的文章,插图色彩鲜艳、清晰精美,形象生动、活泼可爱,首先就给孩子心理上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课文中优美的词语、精彩的句段,会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感受,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所以说,美在语文教学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教学《荷花》一文时,我创设情境,寓教于乐,寓教于美中,实现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和谐统一,让学生借助美文,走入美的境界,与文章共鸣,与人物共乐。并在听说读写训练中陶冶感染,逐步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整堂课的教学中,我有意识地把自己感受到的美恰到好处地渗透到每一个环节,尽量让学生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同时引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教育。

教学中要善于捕捉美的熏陶。回想我教学《慈母情深》一文时,当学生入情入境,情之所至,急于表达时,我让学生联系实际,想想父母为我们做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读了这篇文章之后,哪些地方最使你感动。为了使学生感情入境,体情明理,出境悟文,每一次朗读都有不同的要求,把学生的情感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一步步激发出来。使学生真正做到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从心灵上得到启迪,受到感染。又如《桂林山水》一课,作者描绘“甲天下”的山和水。山,奇、秀、险;水,静、清、绿。人坐船行之,有“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之感,文中静态美和动态美的高度结合,构成广阔而深邃的意境,给人一种清丽恬静、朴素清新的美感。教学时,我放视频、听录音、伴乐读,使他们入景入情,陶醉于美景之中,这样他们的心灵自然得以美化,爱国之情感也就不言而喻了。

总之,学生的美感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在成长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它需要每一位教师积极自觉去实施和完成。语文教师是美的传播者、创造者,在教学中就必须把教材中美的因素挖掘出来,展现在学生面前,启发他们去追求美、创造美。只有把美育渗透到语文教学活动中,才能培养出身心和谐发展、人格完美的高素质人才,才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