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

时间:2024-08-31

黄爱芬

◆摘  要:知識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服务于考试,更是为了增长学生的见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本文将谈谈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创新,望学生能学有所得,学以致用。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文教学;教学创新

本文将分为三部分讨论,其一放大化阅读分析,其二深入写作学习,其三设立“提问式”课后作业。

一、放大化阅读分析

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有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阅读等等,每一篇课文都包含了不同的美,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带领学生欣赏这样的美,换句话说,就是带领学生提高文学阅读的品鉴能力。

放大化阅读分析,就是指导学生深度阅读。深度阅读意在品鉴文章,品鉴则在于“品”和“鉴”,所谓品是指理解文章主题的意境、重视文章语言的内涵、思考文章感情的核心,所谓鉴是指批判文章的精神。

以学生为主体,是以学生自身的思考为前提,尊重学生自己的思想,而非是照着课本中的“思考探究”囫囵吞枣,淡化学生的个性与热情。对美的欣赏是天性,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理解美,这不论对学生日后的阅读,还是写作都是极具帮助的。阅读,本就是一项具有沉淀性的工作,语文,则是我国五千年文化的传承者,两者之间所缔造的是古今中外的知识累积,它包含着千罗万象,“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学生不是不会阅读,学生所缺少的是一个让自己热爱阅读的契机。

例,在七下《紫藤萝瀑布》这一篇文章中,作者以景寄情,盛开的紫藤萝繁花美丽,仅仅是阅读作者的言辞就能够想象出紫藤萝的盛景。文章用词优美,细节描写详细,可读性很强,学生可以通过朗读帮助其对文章的理解。作者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以景物的盛况来表达自己的情思,对学生而言这篇文章是个很好的写作范本。学生可以深度剖析文章的内涵主旨,围绕这篇文章带入自己的思考,并谈谈自己的想法。

二、深入写作学习

写作是集语言品鉴、阅读累积、思想境界为一体的创作性工作,将自己的所思所想用文字表达出来是一种能力,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就是这种能力。阅读文化与写作文化是息息相关的,阅读文化的深远悠长,代表着写作文化的聚沙成塔,学生需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就初中写作而言,学生需要掌握基础的写作技巧,单纯的技巧灌输是不够的,容易造成反效果,令学生丧失兴趣。

教师在教习学生写作时,不要轻易否定学生,打击学生的自信心,而是围绕学生的写作情况,提出合理的意见,让学生认识并理解到自身的不足,从而进行改正,得到进步。这需要教师充分理解学生的写作水平,学生需要努力,也需要鞭策。一篇优秀的文章不仅能够愉悦他人,也能够愉悦自己,学生肉眼可见自己的进步,本身就是一种鼓励。待学生自己的水平趋于平稳时,再向全班同学看齐,切莫做井底之蛙,沾沾自喜,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学生需要站起来向更远的地方前行,如此才能令自己的写作能力越来越深厚,令自己的见识越来越深远。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勇于猪獒、投稿,让更多资深的大家为自己的作品做出评判,使学生更清楚的认知到自己的水平线在哪里。

例,八下《春酒》一文中,作者与儿子的最后一段对话是整篇文章的点睛之处,这一点睛就突出了前文详细细节描写的追忆之思。对于这篇文章的写作结构学生可以进行模仿学习,将自己的情感表达通过这样的写作结构来升华。待完成后,教师可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评判作文的质量,并写出一百字的读后感。学生之间可以交叉组合,每组成员均不相同,以此不仅可以来考验学生的审美标准,还可以让学生看到比自己写得好的文章时,激发好胜心。

三、设立“提问式”课后作业

“提问式”课后作业,就是学生在学习和做作业的过程中有不懂的疑问时,将其理成小册,与作业一起上交给教师,和教师形成一种书面式的一问一辅的教学形式。这种形式可以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也可以让教师更为了解学生。随着学生对问题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时,就代表着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越来越深刻。学习是由浅入深的过程,当学生通过学习,了解的越来越多了,学生的思想境界就会发生改变。是以,设立“提问式”课后作业就是让学生浅入,然后让学生一步一步看到自己的成长,这就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便是这个道理。

例,九下《孔乙己》这一文中,孔乙己代表的是一个阶层的人,当时的社会造就了孔乙己这样的人。这篇文章有很强的深意,不仅是当时,就在当下也有很多孔乙己。学生未经人情世故,对期间的深意理解的不透彻时,便可在“提问式”作业本上写上自己的疑问,如:了解孔乙己的背景有何书可推荐?不太理解他人笑他的缘由?等等。在面对学生的疑问时,教师适当指点即可,关键是学生自己的看法,学生可以将得出的结论写下,与教师朋友一般的互相交流,抒发不同的看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需要保护学生的热情与个性,教学不是灌输,让学生懂得知识是建立在学生自身的思维角度上的,当学生真真切切获得了进步的时候,便是学生想继续汲取知识的时候,之后教师的辅助就只起引导作用,学生会自行钻研,进步也就十分迅速了。

参考文献

[1]杨志江.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创新模式[J].都市家教月刊,2017(2):72-73.

[2]王琦.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2):59+224.

[3]张琰.初中语文创新课堂构建策略浅析[J].学周刊,2018,372(24):32-33.

[4]杨长材.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与创新探讨[J].文理导航(上旬),2018(1):18.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