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心归教育 醇香生命

时间:2024-08-31

谭翠兰

敦煌的女儿——樊锦诗先生,敦煌莫高窟研究名誉院长,一位被授予“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的优秀共产党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荣誉称号颁奖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当国家主席***为她颁授奖章的瞬间,勾起了我满满的回忆……

去年暑假游览敦煌莫高窟,聆听了3小时的文化圣迹解读,对莫高窟的历史故事、建造技术、佛教文化没有更深的理解,但被樊锦诗和数字敦煌、千年壁画、飞大图、藏经洞、彩塑一些关于莫高窟的神话、秘境深深吸引;被樊锦诗先生50余载敦煌生涯,低调平凡,与莫高窟久久相伴的精神深深打动。

《我心归处是敦煌》是樊锦诗先生自述、顾春芳老师执笔的自传。带着无比崇敬的心我细细品读了一遍。在书中我跟着她的脚步走进敦煌,认识敦煌,了解敦煌。这不仅仅是一部个人自传,更是一部敦煌学、敦煌石窟艺术、敦煌考古与文物保护的发展史,更是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的亲历记。

从书中,我看到了樊锦诗先生这样一位纯粹的爱国者和文化使者的心路历程。不禁会为邓广铭、苏秉琦、季羡林、周一良、邹衡,特别是宿自等老一辈北大学人对先生的谆谆教诲所吸引;会为先生和彭老“相识未名湖、相爱珞咖山、相守莫高窟”的真挚爱情所感染;会为“前有常书鸿、后有樊锦诗”一代代莫高窟人“舍身饲虎”,倾尽毕生心血守护敦煌的故事所折服;会为先生置个人健康与安危于度外,仗义执言,竭力保护莫高窟不被过度开发,全身心投人抢救文化遗产的努力所动容;会为百余年来以先生为代表的几辈大师学者和文物保护专家辛勤耕耘,终于使敦煌学回归中国、走向世界,给莫高窟带来永生的辉煌历程所慨叹!

半世纪的坚守

在遥远的戈壁大漠深处,风沙日夜侵蚀着敦煌莫高窟的容颜。而守护这里的女儿,已是一位8i岁的老人。樊锦诗先生将青春无怨无悔地献给了这里,一守就是半个世纪。长期扎根大漠,潜心石窟考古研究,完成了敦煌莫高窟北朝、隋、唐代前期和中期洞窟的分期断代。在全国率先开展文物保护专项法规和保护规划建设,探索形成石窟科学保护的理论与方法,为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永久保存与永续利用作出重大贡献。樊锦诗先生与同仁们不断探索,尝试让莫高窟“延年益寿”,甚至“容颜永驻”。一方面是对文物本体及其赋存环境的科学保护。在与国内外机构的长期合作中,保护修复了大量彩塑壁画,形成了一整套科学保护规范。另一方面,开拓性地建立数字档案,讓莫高窟以数字化的方式“永生”。经过近20年的努力,游客可以通过用数字化手段了解莫高窟的前世今生,再去窟区领略历史的风姿,“数字敦煌资源库”向全球免费开放。

樊锦诗先生对事业坚守、认真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深深感染着我,激励着我。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始终坚守对教育事业的崇敬之心。幼教的风风雨雨中,我犹豫过,仿徨过,努力过,拼搏过,也失落过,但却没有退缩过!为幼教事业奋斗,我无怨无悔!我非常珍惜幼儿园给予自己干事创业平台,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任务。坚持任务面前不推诿,困难面前不气馁,前进路上不骄躁。在工作岗位中,不断学习、探索、实践、创新、为自己的事业寻找新的方法,让自己更加优秀。相信我也能收获到属于我的“敦煌”。

一生的归宿

生命代表着人生和使命!樊锦诗先生曾说,“我的命就在敦煌”。与敦煌冥冥之中的缘分似乎可以追溯到她的中学时期。一篇介绍莫高窟的历史课文,虽然不长,却深深打动了樊锦诗,不仅让她对敦煌、考古产生了兴趣,更为她以后的人生留下了长足的印记。由着喜好,樊锦诗在北京大学的考古系求学,有幸到向往已久的莫高窟实习。在交通、物资、卫生设备匮乏的年代,住土房、吃杂粮,没有水、不通电。身体赢弱的樊锦诗因为水土不服、营养不良,只好提前结束实习。但终究她还是回来了:“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敦煌需要我,我就到敦煌工作。这是莫高窟的独特魅力使然,也是我作为一名文物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和职业操守。”不能让莫高窟消失“从常书鸿先生开始,莫高人始终有一种把这座人类文化瑰宝保护好的使命担当”樊锦诗说,“把莫高窟完好地交给下一代入,无愧祖先、无悔后人,这就是担当,就是使命”

樊锦诗先生在工作中面对艰苦条件、柔弱的身躯散发出坚毅的品质,将青春奉献给事业,在事业中创造辉煌的精神,触动着我的心灵深处。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着平凡的事,只要微笑面对工作,积极热爱工作,就能收获工作带给我的快乐。也许,我们不是最美丽的,但却是最可爱的;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却是最勤奋的;也许不是最富有的,但却是最充实的……教师所从事的工作是太阳底下最荣耀的事业,选择了教师就选择了奉献。我们一定要有甘为人梯,乐于奉献的精神,用我们的爱心点亮一盏盏心灯,在照亮孩子未来的同时,也辉煌自己的人生。我庆幸,庆幸自己走进了每一处都鲜花开放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我将快乐地奉献着,奉献着我的爱;同时,我也快乐地收获着,收获着孩子们的爱!爱,是教师最美的奉献,最大的收获!

“西北大漠的风沙吹硬了樊锦诗的吴侬软语,也在她的脸上留下了道道印痕,却从没改变她坚守敦煌的那颗心。”这是《中国文化报》对樊锦诗的评价。樊锦诗先生身上“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的理想信念,正是薪火相传的精神族谱与红色基因。作为一位人民教师,我将继续抱着一颗感恩的心,怀着对教育的热爱,坚定教育的信念,坚守教书的初心,坚持育人的匠心,筑就一生的教育梦想!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