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诱发学生内在需求的研究

时间:2024-08-31

◆摘  要: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師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习变成一件有趣的事情。而实践操作最是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教师在其中担任的是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因此要求教师首先具备积极探索精神和开拓精神,并学会与时俱进,将授课的实际与课本中的理论进行结合,引导学生投入数学实践过程中去,本文主要对小学数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进行了研究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动手实践;内在需求

教师利用动手操作的教学手段,能够在学生脑海中留下书本知识的重要内容,这对小学数学教学是非常有益的,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动手实践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既能够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又能够调动学生在思考和学习上的积极性,通过这些方面便能够提升教学效率。教师正是可以利用小学生的特征,对学生进行循循善诱、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1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过程中虽没有统一的模式和固定的要求,但是也不能够过于草率和随心,整个的实践过程需要经过严密的设计,才可获得最终的操作方法,在此过程中也不能够让学生过于简单的就获取到知识,需要在学习途径上设计一些坎坷,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例如教师在教学“9+4”的加法时,设计的操作程序和教学方法主要分为以下几步。第一,教师可以在课前事先准备好一个透明的盒子,并当着学生在里面放入9个小球,并在盒子外面再放置4个小球,这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在这个盒子里已经有了9个小球,那么我们需求再放入几个小球便能够刚好凑成10个小球呢?”这时学生都回答:“再放入1个。”第二,教师将放在盒子外面的4个小球分为3个和1个。第三,教师将盒子外面的1个小球放进盒子里,这时学生就能够明白9+1=10,然后教师再将盒子中的10个小球与盒子外的3个小球组成起来,这样就变成了10+3=13,也就是9+4=13。教师这样做不仅仅能够让学生一边思考一边操作,并培养了学生直接观察的能力,让学生用思维去引领操作。

2活动内容目的明确

在小学教学中,数学课程的实践性活动需要具备明确的目标、方式以及内容,且这些点必须要紧紧围绕教学中的知识点所展开,以此来设计和组织教学目标。例如教师在教学“圆柱体表面积”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先准备好一个圆柱体模型,并在课堂上向学生们充分展示,并告知学生:“我们的生活中随处都可见圆柱体,在以前有一个同学不小心摔碎了老师的一个玻璃杯,当机立下我便要这位同学还给我一个差不多大小的圆柱体,这位同学居然很诧异。”学生们听过之后都大笑起来,有的学生经过思考后说:“老师,玻璃杯不就是一个圆柱体吗?”对的,通过这种方式,教师能够向学生明确实践的目的,随后教师向学生们开始提出问题:“同学们看到讲台上的这个圆柱体模型了吗,我想要同学们帮我一个忙,给这个模型穿上红色的衣服,等下我会给每位同学都发放一张红色的彩纸,请同学们认真的思考我们所讲过的内容,为模型剪裁出一套合适的衣服。”随后学生个个都跃跃欲试,教师在这时再三提醒学生,圆柱体的剪裁需要特别的合身,要与圆柱体的“身材”一样。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实现了扎实、愉快和轻松的教学目标。

3落实理论联合实际

在我们生活中离不开数学,也可以这样说我们的生活与数学存在息息相关的关系,在教师教授课本知识之余也需要紧密联系生活中的实际,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问题,去寻找答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明白数学对我们生活中的影响,以及数学知识对我们生活的价值,教师可以针对一些重点知识设计具备很强思考性的实践性活动。例如教师在教授平行四边形面积的知识点时,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并讨论如何将一个平行四边形变成一个长方性的问题,这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对平行四边形进行拼凑和剪裁,在操作过程中学生将一个平行四边形剪开之后,再进行平移,这样在拼凑过程中,就将平行四边形拼凑成了一个长方形。随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比较拼凑之后的图形,并得出了以下结论平行四边形的高与长方形的宽相等,平行四边形的低与长方形的长相等。

4借助学具培养能力

教师在培养小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过程中可以辅助学具进一步达到教学目的,学具的使用能够帮助学生更快的理解比较难、抽象的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尽可能安排制作、测量、画图、剪、摆、拼等操作学具的方法,也可以让学生进行亲自体验、亲自操作,从而帮助他们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也促进学生向多个方面进行全面发展。例如教师在讲解“补少移多”这一类型的题目时,可以根据知识的重点进行分层了解,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利用摆放木棍的方式,先摆上两行的木棍,每行保持10根木棍,在第一行上面移动一根木棍,再比较两行的差值,再到第一行移动两根木棍、三根木棍……等等,依次计算差值,并且让学生们分析相差的数值与移动的数值之间存在的关联。然后教师再提出问题,在第一行上摆放10根木棍,并将第一行中的3根木棍移动到第二行,此时两行木棍的数目一致,问第二行原来有多少根?教师要求学生在移动木棍和摆放木棍的过程中说出这样做的依据和思路,这种实践和理论相互结合的手段让学生有深刻记忆。

5结束语

总的来说,现代教育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增强学生们的动手能力,这是改进基础化教育的主要表现,也是提升小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也为学生接下来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之外,还需要不断强化自我素质,关心、关爱每一位学生的内心需求,为祖国培养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全立.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的方法[J].散文百家(下),2017,(7):227.

[2]连标钱.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有效性的研究[J].考试周刊,2017,(10):56.

作者简介

任先平(1972.05.19—),男,汉族,重庆市巫溪县人,大专,一级教师,小学数学方向。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