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幼儿音乐情景式教学模式探究

时间:2024-08-31

◆摘  要:所谓音乐情境教学法,就是在音乐教学中创造合适的情境,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幼儿一定的态度体验,让幼儿以游戏、表演等形式充分参与教学体验。音乐情境式教学模式的核心在于激发幼儿的情感。幼儿在情景环境(真实的或是虚拟的环境)中真是的感知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成为幼儿主动发现或发展的学习过程,在此过程中幼儿身临其境景,亲身体验感受环境,充分调动了幼儿对于音乐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真正做到音乐教育立足点放在了幼儿身上,充分相信幼儿、依靠幼儿自身的感悟音乐能力生,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成为幼儿学习的引路人,达到激发孩子爱思考,善于自悟的学习理念。

◆关键词:音乐情景式教学;奥尔夫;音乐审美与素养;自身体验与感悟;非洲鼓

幼儿教育作为是一个人成长最基础的启蒙教育,对一个人的影响会持续到成年期。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和学习特点,幼儿对对于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不会像成人一样来自对事物进行深层次的剖析理解感悟,而是建立在直观的观察和自身体验感悟的基础上。在传统幼儿教学中,教师通过简单的语言传递,传授书本化的系统知识,幼儿则端坐静听,但是对于3~6岁幼儿来说,这种教学方法是无趣的、乏味的,甚至是无效的,很多时候这种输送式的传统教学会引起孩子学习的挫败感,失去体验学习的快乐,而为对于教师来说则失去了来自幼教职业本该有的幸福感和成就感。幼儿在学前教育阶段主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要的思维形式,因此,学习务必要借助具体的情境、具体的事物,在参与、探索和自身体验感悟的过程中获取学习的快乐。

奥尔夫认为,音乐本是一种自觉参悟的艺术,幼儿音乐教学应以幼儿的本性出发教育,通过唱歌、跳舞、模拟发声等多样化的方式加强幼儿对音乐意识的理解,并予以实践,从而有效的培养幼儿音乐鉴赏能力、创造能力、审美能力等综合能力,与此同时幼儿通过音乐游戏来体验音乐,感受音乐,符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指导要点:学习科学的过程应该是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教师要让幼儿运用感官、亲自动手、动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幼儿之间的合作,并积极参与幼儿的探索活动。在愉悦的游戏过程中,音乐顺其自然的成为幼儿的一项本能,在以后的音乐表演、乐器演奏中会更加自在轻松。

1980年奥尔夫教学法由廖乃雄先生引入了我国,其开放性、多元性、创造性、实践性教育思想在当时具有很强的先进性。随着时间推移,奥尔夫教学法被越来越多的音乐教育工作者所接受,成为其推广者和实践者。本文以奥尔夫音乐教学为理论依据,以非洲鼓类乐器在幼儿音乐课堂中的实践应用为主线,借助非洲音乐所独有的活力和强烈的感染性,符合幼儿性格特点,同非洲音乐的音乐具有节奏鲜明,简单易操作等优势可以充分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开拓视野,更能增强他们的实践性,提升音乐审美能力,极大提升教学效果。

一、以幼儿为主体,回归音乐本质,从被灌输性学习转变为自身体验、感悟性学习

大量考古证据表明,最早的音乐是人类为达传递信息和感情,通过敲击石头、木棒等产生某些固定节奏。这说明,最初音乐的形成,是人类情感活动的流露,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是平民化的东西,并非刻意创作,也并非一定是大师所为。我们经常刻意看到未经训练的孩童根据听到的乐曲而踏步,打出相应的节拍,是一种天然的表达自身感情的方法。

在我园推出的幼儿音乐情景剧特色课——非洲鼓中,将音乐教学的主体设为幼儿本身,改变传统教学中只有教师教唱或演奏的模式,让学生成为演奏的主,重视学生发展,强调学生实践,强调学生的中心地位。同时将学生的音乐表达方式自由化,多样化,课程引入多种音乐形式,如:鼓类器乐、生活音乐(敲击凳子,敲击桌子等)、肢体音乐(击掌,跺脚等),模拟音乐(幼儿模拟的各种动物叫声及常见发声器),课程在探索过程中充分的拓展了幼儿对音乐的实质性认识与理解,丰富了情感的表达方式。

二、作为教师,打破传统音乐教学,从主导性教学转变为引导式教学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抛出循序渐进的且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配合和探究,挖掘学生的内在音乐学习潜力,使学生在音乐活动中感受到和声的优美以及合作的重要意义。

非洲音乐以其独有的活力和强烈的感染力,会让全世界每一个听到的人深切的感受到音乐的动感冲击力和热情奔放的情绪,而在奏器上喜欢用打击乐,特别是对鼓有偏爱;歌曲的演唱形式上多为呼应歌,音乐常常与舞蹈紧密结合;旋律上多用七声音阶,音域较窄,乐句短小,常作反复,符合幼儿阶段接受和学习能力。

教师选择具有代表性音乐,如布隆迪《鼓舞》,播放音乐作品进行直观视听,在强烈的视觉、听觉的冲击下,给幼儿直观的审美感受,体会音乐鲜明的节奏特点。整堂课以“鼓”为主线,引导幼儿从听鼓—用鼓—玩鼓三个阶段进行,在听鼓过程中,引导学生听音乐节奏”动起来“,教师则配合幼儿哼唱着非洲音乐旋律,刻意的、夸张的(打着桌子,敲击乐器等多种形式)起拍出音乐的鼓点节奏,协助幼儿很快找到节奏,此时师生们都是快乐的,音乐就像一双快乐的翅膀带着学生们在广阔、原始而神秘的非洲天空快乐地飞翔。用鼓阶段,教师引导幼儿用拳头、手掌、手指打击鼓的不同部位如鼓心、鼓边,感受音色变化及辨别变化,丰富的音色,使鼓声更有了感染力,幼儿可尝试利用课桌模拟鼓,用不同的手法力度学生尝试利用课桌模拟鼓,打击不同的部位,(桌心、桌边等),感受音色的变化,让孩子根据自己敲出的音色自觉分组,教师通过让幼儿组内进行“找大灰狼”的游戏,自己比较找出组内的谁是真的“小伙伴”谁是“大灰狼”,自己逐渐悟出鼓面的中心为低音,越往边走音越高,全掌击低音;半掌击中音;指尖击高音等打鼓规律。最终达到通过聆听、讨论、演奏、创编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感悟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感受鼓乐之美及非洲音乐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课上幼儿的反映来看,他们很投入,并乐在其中。

三、教学成果的评定方式的多样化,直接决定教学导向

音乐情景教学模式作为新生事物,应该理性地看待过程与结果的关系切不可通过简单的考试成绩来评价,必然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新的评价体系的出现。首先,音乐情景是在一个快乐、自由氛围的下,实用性、操作性很强的音乐活动,其最终目的是让每个学生享受音乐的美,提升自主的学习能力和审美能力,而不是简单的对于幼儿学习音乐技能、老师传授能力的高低进行评定;其次,在这种音乐教学模式中,强调的是师生合作态度,每个教师和幼儿在教学过程中的努力程度以及其投入程度应该是评估教学成果的重要指标之一;最后,教学成果评定标准多样化可以促进教师自身发展,教师可以立足于幼兒实际的情况,不断反思课程活动,形成特有的、优美的教学风范。

参考文献

[1]朱家雄.皮亚杰理论在早期教育中的运用[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8.

[2]黄瑾主编.学前儿童数学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73).

[3]何璐.奥尔夫教学的本主化实践[D].星海音乐学院硕士论文,2009(5).

[4]王丽新.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本土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2(6).

[5]刘杜芳.课程视野下的奥尔夫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

[6]张雷双.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中国的传播与实践过程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12).

作者简介

许虹(1973.04—),女,汉族,兰州人,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学前教育领域。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