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摘要:自2013年6月我国加入了《华盛顿协议》、成为该协议签约成员,这标志着具有国际实质等效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帷幕在我国已经拉开。时至今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OBE)的教育理念已在全国各专业教育行业中产生广泛并深远的影响,与此同时,“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在“文化自信”思潮的引领下,全社会对中国音乐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比任何历史时期都凸显其集体的自觉性。基于该时代背景下,高校课程教学作为传统文化传承及教育的前沿及重镇,教学理念与内涵建设要紧跟时代脉搏,高校实践类课程教学改革是亟待进行的。
关键词:OBE;民族室内乐;改革
一、引言
《民族室内乐》课程是淮南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实践课程教学艺术团课程中非常重要的教学模块,同时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宗旨对于响应领导人倡导的建立“文化自信”有着最为准确的呼应和更为深远的影响。该课程是我院音乐学、音乐表演实践课程中理论结合实践性较强的一门学科,教学时长为第二至第六学期,共持续五个学期,学生是通过自主选择及指导教师选拔两种模式并进产生,由于该课程排练教学方法过于陈旧,曲目选择较为单一等问题,即不能展示出地方师范类高校民族地域特色,又不能提供更好的展演平台来达到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目的,导致学生学习该门课程兴趣普遍不高,学习效果不良,不易提高同学们的《民族室内乐》课程的实际能力。为适应新的教学改革思想,《民族室内乐》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2020年7月淮南师范学院修订最新人才培养方案中,重点强调的就是OBE教育教学理念,随即音乐学院便开展了基于“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OBE)理念的课程教学大纲编写论证工作,其中便提出《民族室内乐》课程要将OBE教育理念运用到即将到来的教学周期当中。在这次改革的过程中,本人通过编排、具有安徽淮南及淮河流域地方民族风格器乐作品、调整乐队训练方法、乐队综合素养训练、专业技术训练等方式来提升《民族室内乐》课程的文化自信,以期建立地方师范院校的文化品牌,以更新的视角呈现不一样的《民族室内乐》课程教学。
二、“产出导向(OBE)”在《民族室内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产出导向(OBE)”要求在培养学生过程中,始终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基本原则,同时对于学生学习该门课程时,着重提出并解决四个问题:我们想让学生在《民族室内乐》课程取得的学习成果是什么?为什么要让学生取得这样的学习成果?如何有效地帮助学生取得这些学习成果?如何知道学生已经取得了这些学习成果?并针对该问题针对性提出解决方案。
(一)在《民族室内乐》课程教学中,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强调清楚聚焦
在《民族室内乐》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设计中,时刻要清楚地聚焦学生在民族室内乐学习过程后所能达成的最终训练成果,引导同学聚焦我们最终民族室内乐训练的目标,是让《民族室内乐》课上的学生可以真正成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建立本民族文化自信的新时代民乐演奏者,即具有较强的民乐合奏能力,又有较强的传统文化积累,为大学生毕业进入工作岗位提供更为厚重的民族文化艺术积淀。
(二)在《民族室内乐》课程教学中,注重扩大机会
充分考虑到《民族室内乐》课程中每个学生的乐器类种的个体差异,要在曲目选择、训练方法、训练时间以及合奏排练目标达成度上保障每个声部的学生都有达成学习成果的机会。对于民族乐器演奏技能较为优秀、乐队综合技能能力较为突出的学生,根据民族室内乐常用编制进行重组,通过诸如对各分声部训练、本乐器技术难点分解教学、指挥手势的读取以及五线谱和简谱视奏速度训练等合奏类常见问题逐项突破,与学生们如同伙伴一样为达成学习成果而努力分享每一时刻,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学习《民族室内乐》课程的兴趣,让其热爱它并用心钻研。
(三)在《民族室内乐》课程教学中,适时的提高期待
“OBE”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民族室内乐》课程中来时,期待标准的制定要适时而变,提高学生学习的期待,制定本课程具有挑战性的执行标准,以鼓励学生深度学习,促进学生合奏能力的更高程度的提高。一是提高執行标准,《民族室内乐》课程对每位同学的训练要求要始终坚持不断提升乐器演奏技术熟练度,扩充声部音响平衡,培养强大的合奏能力,合理分配演奏技巧,更高的音乐艺术合奏美感等;二是排除迈向成功的附加条件,不强调童子功在器乐演奏学习过程中程式化的思维,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让其对于《民族室内乐》课程学习达到个人水平的高峰;三是增设与《民族室内乐》相关联鉴赏课程,积极引导学生向国内以及国际成熟知名的职业民族室内乐乐队学习,学习乐手们的高超技巧及卓越的艺术创造力。
(四)在《民族室内乐》课程教学中,强调知识整合而不是知识割裂
《民族室内乐》课程中学生的学习往往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只见大树、不见森林”。OBE强调合作式学习,《民族室内乐》课程将学生之间的竞争转变为自我竞争,即让学生持续地挑战自己,提升个人演奏技术及艺术创造力,同时为达成更好的合奏效果,将大学学习的核心课程(如:《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和声》、《曲式与作品分析》、《指挥》等)内容进行学科交叉,融会贯通的运用到《民族室内乐》课程中来,通过团队合作、协同学习等方式,使同学学习能力较强者变得更强,使学习能力较弱者得到提升。
三、地方师范院校《民族室内乐》课程教学改革中所要解决的问题
成果导向教育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是音乐教育改革的正确方向。结合我国地方师范院校音乐教育的现状,同时也考虑到我国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的要求,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的《民族室内乐》课程教学改革改革,应着重注意解决如下问题:
(一)从课程的学科导向往课程训练目标导向转变
成果导向的《民族室内乐》课程教学是目标导向的,它应遵循的是反向设计原则,由培养目标决定毕业要求,再由毕业要求决定课程体系。因此新版《民族室内乐》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设计上更加突出毕业要求的设定 ,更加着重突出强调地方师范院校音乐学及音乐表演专业毕业生演奏水平的核定,不断运用同类学院同专业毕业生对于民族室内乐毕业要求的标准来衡量同学们的真实水平,并不断提高标准,起到传承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的同时,切实的提升了学生们的器乐演奏水准,以适应就业单位的需要。
(二)《民族室内乐》课程教学从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转变。
《民族室内乐》课程为了适应成果导向教育的要求,努力实现如下5个转变:
1、从灌输课堂向对话课堂转变:《民族室内乐》课程教学过程中切记不能让学生成了民族器乐演奏知识的“容器”,《民族室内乐》课程教学过程成了“复制”技术的过程。民族器乐演奏中的技术要求繁多,要始终坚持让学生乐于提问并交流练习的问题与心得。从而让《民族室内乐》课程的学习达到知识的对话、思维的对话和心灵的对话。使民族音乐情怀在师生、生生之间传递、交流与互动;让同学们更加厚植民族文化情怀,将艺术倾注于情感;使学生感受民族音乐之美感,坚定文化自信,继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从封闭课堂向开放课堂转变:《民族室内乐》课程的教学活动不能只围着老师、排练厅和曲谱三个中心转。《民族室内乐》课程开放课堂就是要突破这三个中心,实现时间、空间和内容上的开放。时间上从课内向课外延伸,積极引领同学们鉴赏《民族室内乐》的艺术创造力,根植安徽淮南及淮河流域的地方特色文化,培养学生地方民族音乐的审美情趣,为地方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建设提供更强的人文底蕴建设;空间上从排练厅向音乐厅拓展,积极组织同学利用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时代的便利,观看、了解相关《民族室内乐》演出活动,建立同学们的审美习惯和文化积累;内容上从教材曲谱向根植传统的新时代作品拓展,强化新作品的吸纳性,为同学们建立更多丰富的排练演出曲目库,同时根据现有条件,积极整理安徽淮南及淮河流域的地方民间音乐素材,创作体现我院作为地方师范类院校的独特性曲目作为所筹备的排练作品。
3、从知识课堂向能力课堂转变:要实现《民族室内乐》课程从知识课堂向能力课堂的转变,确定在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变革,整体化布局,完整性考虑,将《民族室内乐》课程的教学安排更为细致、周密,体现课程特色,又体现地方师范院校的特色,强化文化品牌,建立安徽淮南及淮河流域的地方特色音乐文化。
4、从重学轻思向学思结合转变:要改变《民族室内乐》课程重教轻学现象,要积极提升同学们在《民族室内乐》课程中学习的反思程度,用成熟的音乐案例来讲解同学们在学习中的不足,是技术的限制亦或是审美的要求。同时在《民族室内乐》课程教学中突出学院地方办学特色,以着重打造金专、金课为目标,让同学深切感受到我们《民族室内乐》课程是具有独特性和代表性的。
5、从重教轻学向教主于学转变:《民族室内乐》课程教学中应适时的了解学生的练习情况,积极制定一套适合各声部同学演奏技能的训练方案,让同学们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训练方法,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
四、“产出导向(OBE)”在课程教学改革中应用的特色及意义
(一)特色
《民族室内乐》课程教学,通过结合OBE教学理念,将会建立更为准确的人才培养目标,更为清晰的课程训练规划,更为良好的课程学习体验,以及更好的教学成果展示。
结合当下淮南师范学院的办学特色,《民族室内乐》课程努力做好金专、金课的打造,突出沿淮流域的文化自主品牌,在吸纳优秀民族室内乐作品曲目排练的同时,本课程教师团队将积极推进安徽淮南地方民间音乐素材的整理,积极创编带有我院特色的民族室内乐作品,排练并总结,适时做演出成果汇报,努力打造一支属于地方师范院校所独有的文化名片及音乐符号。
(二)意义
《民族室内乐》课程教学从质量监控向持续改进转变。根据OBE的教学理念,《民族室内乐》课程教学应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因此《民族室内乐》课程教学中,要能够持续地改进培养目标,让民乐合奏训练不仅仅是一门课程教学,更重要的是提升其本身的价值意义,在训练同学演奏技能提升的同时,厚植民族文化自信的理念,更加积极的建立民族室内乐演出生态环境,用更好的作品呈现民族室内乐演出的能力,再辅以安徽淮南地方文化特色的引领,让《民族室内乐》课程教学保证内外需求符合,以保障其始终与毕业要求高度符合具有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探索[J]. 郑伟南. 教育现代化. 2019(85)
[2]高师学前教育本科生专业实践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黄胜梅,魏红.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8(01)
[3]高师学前教育本科生专业实践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黄胜梅,魏红.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 2018
[4]OBE理念下的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及运行机制研究——以淮南师范学院为例.卢长娥,王勇.教师.2021(23)
作者简介:林均辰(1990— ),男,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民族管弦乐表演专业硕士研究生,淮南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教师,助教。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