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哲学视角下的国家审计工作

时间:2024-08-31

摘要: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属于世界观和方法论范畴。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制定政策理论的前提和基础,我国要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刻也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国家审计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构建国家审计理论体系,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解决审计工作中的问题,值得思考。本文从唯物论视角下的审计调查、认识论视角下的审计实施方案、矛盾论视角下的审计问题、发展论视角下的技术创新和实践论视角下的审计整改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初步思考。

关键词:哲学;视角;审计;方法论

一、唯物论视角下的审计调查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物质决定意识,任何意识都要以物质前提为依据。要坚持从客观事实出发,实事求是地开展审计,首要是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审计调查。因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是科学决策的必要条件,国家审计是国家权力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机关承担着高于一般行政机关的重大责任,因此审计机关在进行决策时必须慎之又慎,调查研究正是帮助审计机关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法宝。

二、认识论视角下的审计实施方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认识来源于实践,但对实践也有巨大的反作用。一方面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具有主观能动作用,要充分发挥审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在调查了解的基础上,评估被审计人存在重要问题的可能性,确定应对措施,编制审计实施方案,为审计工作开展提供指导意见。另一方面认识的局限性,要求要严格执行实施方案。受认识水平、审计证据链条等因素影响,审计实践仅能达到相对真实的结果。审计人应在法定审计程序指导下开展审计活动,最大程度确保审计结果的客观性。如曾经的投资审计实施方案是“一个模板走天下”,一个实施方案可随意指导任一投资审计项目,直接导致报告千篇一律,审计成效甚微。此外,同等情况下不同审计人对同一事项的审计结果往往不一致,甚至同一人在不同时期对同一事项的审计结果亦可能不同,用同样的方案却有不一样的结论,审计风险较大。2017年,审计署提出投资审计转型发展要求审计人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细化审计实施方案,严格执行“一项目一方案”,强调实施方案的针对性和操作性。同时,在审计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法定程序,逐一落实方案确定的审计事项,不得随意更改、扩大审计范围,从审计源头上把控審计风险。

三、矛盾论视角下的审计问题

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矛盾,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之中,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存,从而推动事物的发展。对立统一规律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对指导实践工作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它教会我们要辩证地思考问题,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待问题,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一)正确把握审计机关与被审计对象的矛盾

审计机关与被审计对象作为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形成了自然的对立关系。在这一对立关系中,审计机关要时刻牢记自己角色与使命、维护自己权威与声誉,会习惯性用非常犀利的眼光去审视被审计对象。被审计对象则始终担心审计人对自己的忠诚和功绩视而不见,对自己的谎报与欺瞒盯住不放。但从哲学的角度看,这种对立矛盾关系实质上是互为依存、博弈均衡的关系,因为相对于审计的委托人(即地方党委政府)而言,审计机关与被审计对象都是在其统一领导下履行行政职能,是地方党委政府的同等受托者。如果没有被审计对象的受托责任,就没有审计职业,审计机关就没有存在必要性。同样,如果没有审计机关的监督与评价,被审计对象也难以自动得到地方党委政府的信任。审计机关与被审计对象是一种明显的相互依存关系。同时,审计机关为了顺利开展审计工作,需要被审计对象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与诚实的工作配合,被审计对象也需要审计机关给出一个权威性的“验明正身”的结论。

(二)正确把握依法揭露查处问题与推进改革发展的矛盾

矛盾的不同方面具有特殊性,我们对一切事物都要采取科学的分析态度和方法,必须同时看到它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不能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坚持依法审计要严格遵循宪法和法律法规,发现、查处被审计人的问题。但在被审计对象实施推进改革的过程中,可能存在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失误和错误,可能因上级尚无限制的探索性试验出现失误和错误,可能因推动发展出现无意过失,若审计人员执着于揭露查处问题,势必会挫败被审计对象在推进改革发展过程中敢闯敢干的创新精神,从而影响改革大局。其实从哲学角度看,二者应是有机的统一,只有在坚持宪法和法律的基础上,审时度势, 将审计事实与中央改革发展方向的脉络进行比对,将为推进发展而出现的失误和错误同主观故意的违纪违法问题区分开来,不断丰富和完善审计评价体系,更好服务改革大局。

(三)正确把握审计批判性职能和建设性职能的有机统一

国家审计的批判性职能就是揭露和查处问题,建设性职能则包括完善制度机制、维护经济安全、服务决策、促进改革等。国家审计的批判性职能和建设性职能相辅相成、对立统一,批判性职能是建设性职能的根基,没有批判性,建设性就无从谈起;建设性是批判性的升华,光揭露问题、查处问题而不去查证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审计监督就会浮于表面。

(四)正确把握审计工作中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矛盾有主次之分, 在看待问题的时候,要运用辩证法,找到问题的重点,坚持把握基本矛盾、抓住主要矛盾,学会“十个手指弹钢琴”。审计工作往往面临着“时间紧、任务重、人手缺”问题,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实现最大的审计成效,需要审计人员合理安排工作事宜,抓住问题的重点,找到主要矛盾,从而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准确把握审计全覆盖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不断创新和改进工作思路,进一步加强工作统筹,突出审计重点,更加客观全面精准地揭示问题,切实提高审计全覆盖的质量和效果。坚持把审计重点事项置于经济社会与运行的大背景下分析,把审计发现的具体问题放在改革发展大局下审视,始终站在整体和全局的高度观察经济社会运行和谋划审计业务工作,提高见微知著能力,揭示重大风险隐患。

四、发展论视角下的技术创新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事物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世界始终处于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发展状态。用发展理念来认识国家审计,就需要积极尝试应用新的审计技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人工智能、大数据、云网络等科技的出现,审计工作要发展就必须要学会创新,运用现代科技提升工作效率。如过去在危旧房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往往需要对审计资料进行逐个筛查分析,可能会通过偶然发现的问题线索和实地走访核实,查处到个别不具备危旧房补助资格问题。但现在审计组通过采集相关部门的基本数据,再对比分析危旧房补助对象的救助、房产、车辆、工商执业等信息,只需动一动手指即可筛查到全区范围内全部问题信息。

另外,审计评价体系也要创新完善,不断地跟随时代的要求,制定一个动态的评价体系,不以偏概全,不故步自封,避免出现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

五、实践论视角下的審计整改

审计报告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解释就是,通过占有丰富、真实的感性材料,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进行加工制作,完成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审计整改就体现了将理性认识到实践的二次飞跃。如果审计只是查处问题、提出建议,那就是仅停留在认识层面,强化审计整改,就是要求被审计单位应从实际出发,掌握正确的实践工作方法,同自身工作结合起来,将审计建议意见有效转化为本单位更好的实践活动。

作为审计人员,经常会面临审计工作中的各种难题,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开展审计工作,是审计人员敢于担当、善于作为的重要法宝。事间万物不断发展变化,“变是唯一的不变”,我们要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解决审计工作的各类问题,以不变应万变。

参考文献:

[1]晏维龙,卢国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审计的哲学意蕴.观察与思考,2017(02).

[2]张亚飞.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下的政策效果审计研究.国际商务财会,2021(10).

[3]吴健茹,朱殿骅,郝德华.国家审计的哲学思考.审计月刊,2017(03).

作者简介:

张进洪(1964—),男,汉族,重庆江津人,大学文化,现任重庆市江津区审计局党组书记、局长。

马晓娣(1986—),女,汉族,河南内乡人,重庆市江津区审计局审计中心副主任,工程管理专业本科学士学位。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