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班秀琳 罗桂群 骆有霜 蒙涓
摘要:百色隆林县响应乡村振兴的号召,隆林县以蓝靛染布技艺为基础,以技艺的发展与传承为目的,积极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并开发一系列旅游资源,达到创收经济、摘除贫困帽的效果。本文基于文献研究法、实地调查法等方法,结合实地调研所得的结论,发现隆林县交通不发达、缺少资本支撑,导致旅游业发展相对缓慢等问题。基于上述,提出文旅融合的解决方法,即“旅游+文化”的方式进行脱贫攻坚,也更为符合新时代旅游者对精神文化享受的需求。
关键词:文旅融合 非物质文化遗产 蓝靛染布技艺 百色隆林县
百色隆林各族自治县(以下简称隆林县)的蓝靛染布技艺,作为隆林千百年来的传统技艺,经过时间的考验和传承,是不可多得的珍贵文化。但因各地理、政治、交通的原因,隆林县优秀的民族文化并未得到发展与传承。
在此背景下,应积极响应国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的政策,实行将非遗、旅游和扶贫构成文旅融合的脱贫攻坚计划,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百色隆林壮族蓝靛染染布技艺的传承与发展进行探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百色隆林县地区概况及发展现状
(一)简介
隆林县地处百色西北部,临近贵州,地形崎岖。属于亚热带风气候区,降水充足,适合农作物的生长,四季分明,适宜旅游业的发展。因地处云贵高原的东南边缘,以中山为主,无平原的山区县,且境内河流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这里少数民族资源丰富,主要有苗族、彝族、壮族、汉族5个民族,因此也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资源。
(二)发展状况
隆林县多山地少平原,板栗、烟叶、茶叶、水稻、玉米等是隆林县的支柱产业,还盛产灵芝、黄精、桐油、橘红等土特产品,有广西“土特产仓库”和“天然药材库”之称。近年来,隆林县致力于打造隆林板栗、油茶、芒果、百香果等农业示范园区,积极参与“三农一标”申报认证。
工业方面,有锑、黄金、煤、锰、水晶、硅石、辉绿岩等20多种矿藏。这里水电资源丰富,现已建成国家重点工程天生桥一、二级水电站,是国家“西电东送”的重要能源基地。
自然方面,有金钟山黑颈长鹿尾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大哄豹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同时也是南盘江杯全国野钓大赛和龙舟赛的重要基地。2019年,隆林县接待国内外游客总量达到171.4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19.1亿元。
丰富的人文资源、物质资源可带来流量、旅客,及时与云南、贵州知名旅游景区联动起来,深挖文化内涵,即可打造符合隆林县的文化旅游产品。
二、隆林壮族蓝靛染布技艺及发展现状
(一)蓝靛染布技艺简介
壮族蓝靛染布技艺,是通过对蓝靛草的收割、浸泡、制膏等步骤,用于染布的一项古老技艺。穿着蓝靛染布的服饰在当地十分流行,甚至与苗族刺绣结合成为一件件艺术品。2018年,隆林壮族蓝靛染布技艺项目入选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隆林县发展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二)发展现状
隆林县的蓝靛染布技艺较为古老,但目前进行染布的手艺人主要为当地的妇女,由于生产效率低下并没有形成产业链。当前,蓝靛染布适用范围小,主要是当地少数民族居民穿着蓝靛染布服饰作为日常服饰。一些家庭会为孩子订做手工蓝靛染衣服,衣服上绣有民族花纹,十分美观,价格通常为1000-1500元人民币左右。因此蓝靛染布衣服只在部分民族范围内流行。
隆林县山地崎岖,居民分散居住,染料池脏乱且危险,加大了蓝靛染布技艺传播与发展的困难。地处偏远和不受重视,蓝靛染布技艺并没有得到大规模的宣传,导致知名度很低。蓝靛染布技艺想要传承和发展,要有关部门支持、传承人带头推广、游客观赏等。
三、百色隆林壮族蓝染布技艺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可行性
(一)优势
隆林县气候温和,降水丰富,适合蓝靛草的生长。宽广的种植面积为蓝靛染染布技术提供了丰富的原料;这里少数民族聚居,各种文化交互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芦笙节、火把节等民族节庆名扬海外;由于地处偏远,隆林县尚未对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其蓝靛染传统工艺文化纯粹,尚未受到商业化的冲击。蓝靛染布技艺作为壮族的瑰宝,应该继续传承与活化,让这一传统工艺在现代生活中得到新的广泛应用,满足市场消费升级的需要。
(二)劣势
隆林县经济落后,交通不便,抵达隆林以过路大巴车为主,不利于游客的出行与旅游目的规划;人才流失。年轻人外出谋生,老一辈思想落后,对旅游业任保持观望态度,看不到长远的整体的经济利益;旅游发展受到一些政策阻碍,隆林县内荒废的农田,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无法作为商业用地进行旅游开发。
(三)机会
在国家起动的《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目录中,就有黔东南的蜡染、刺绣和民族服饰等传统工艺产业项目,这给蓝靛染布技艺振兴和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隆林县本级招商引资优惠暂行办法的通知隆政辦发,推行土地优惠办法、税收优惠办法、财政扶持办法、用电、用气优惠办法、仓房优惠办法、等优惠政策,吸引投资商前往隆林县投资发展。
(四)威胁
贵州和隆林县属于同类旅游资源,容易引发竞争,但贵州发展布局长久且暂领先隆林县;相似的传统工艺带来冲击,贵州蜡染历史悠久,知名度广。隆林蓝靛染技术资源开发不完全,产品单一,核心竞争力小,政府缺乏开发意识,没有品牌意识和推广意识;隆林县的旅游产业处于发展阶段,管理水平低,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不够,旅游景区的管理观念落后,缺乏科学的管理方法。
三、百色隆林壮族蓝染布技艺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调研分析
(一)调研目的
为了能更好的了解隆林壮族蓝染布技艺与旅游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本文主要采取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让被调研者更好的分享自己对开展隆林壮族蓝染布技艺非遗文化旅游的看法。问卷涵盖游客基本信息、对壮族蓝靛染文化了解程度、宣传路径等方面。问卷以前往隆林县的旅游者、传统蓝靛染手艺者、旅游经营者为调研对象,了解其对隆林县的评价并以此为依据,进一步了解旅游消费者旅游体验,并通过问卷了解旅游消费者对于传统手工技艺与旅游融合的感知程度,从而了解旅游消费者是否愿意来隆林旅游以及了解蓝靛染传统染织技艺,而不愿意推荐的原因是什么。以及通过对隆林文旅局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当面访谈及调查,了解政府对于隆林旅游发展支持程度,以确保数据的真实性。通过调查找出隆林非遗文化旅游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办法。
(二)调研内容分析
本次调查以在问卷星APP平台线上发放问卷调查的形式,通过问卷链接使被调查者进行填写并留下隆林蓝靛染传统染织技艺及文旅融合的看法及建议。问卷一共发放了100份,有效问卷为94份,问卷有效率为94%。这些问卷为隆林非物质文化旅游的发展提供了一手资料及数据。
1.被调查基本信息
通过问卷调查的“*”问题中,可以看到被调查者的性别年龄基本情况。接受调查的人中,年龄在20岁到35岁的居多,男女比例相差较小。
由表1可以看出,在本次调查中,被调查者的性别比例较为平均,被调查对象年龄在20岁到35岁的消费者比例最多,达到了75.36%,表明传统手工艺与旅游相融合这一新方式更易被年轻人接受。35到50岁及以上年龄段的旅游消费者较少,说明此年龄段更倾向于传统旅游方式。
2.被调查者对百色隆林蓝靛染传统染织技艺与旅游融和的态度与接收程度分析
(1)对百色隆林旅游发展的调研分析
通过表2可以看到被调查者所认为的百色隆林第一印象地占比情况,可分析出被调查者对百色隆林的哪个方面旅游感兴趣。
从反馈的信息来看,对百色隆林旅游的印象方面,大多数游客对隆林的风味小吃抱有较好的印象,占比48%,有28%的游客选择民俗文化。隆林坐落于广西与贵州的交界处,融合了两地的饮食习惯,孕育出了独具特色的隆林风味;隆林少数民族众多,有着各式各样的民族节庆活动,可以给游客带来不同的旅游体验。通过美食吸引和节庆活动活动宣传,能吸引更多对民俗文化旅游感兴趣的游客
从表3可以看出,有60.47%的游客认为政府宣传力度不大,29.19%的游客不清楚。游客对于隆林旅游资源了解较少,甚至部分游客对于隆林的旅游宣传感到陌生,这一情况说明隆林的旅游知名度较低。对于隆林的旅游资源开发情况,有88.39%的游客认为欠开发,由数据可知,隆林旅游仍有较大的开发空间。政府还需给予政策支持,加强宣传投入力度,对百色隆林进行深度开发。
(2)隆林壮族蓝靛染技艺与旅游融合的分析
从表4、表5、表6可以分析出被调查者对隆林蓝靛染的了解程度、推荐意愿程度以及隆林蓝靛染技艺与旅游发展整体评价,通过被调查者选择的三个方面进行反馈的:被调查者对隆林蓝靛染的了解程度、被调查者对蓝靛染的接受程度及对隆林蓝靛染与旅游融合发展状况的看法。
通过调查发现(如表4)仅有5.13%对隆林蓝靛染传统染织技艺有一定了解,从反馈的信息看,人们对于隆林蓝靛染传统染织技艺多停留在未了解的状态,只有少数人对蓝靛染有一些了解,但多是蓝靛染手工艺者或政府相关人员。表明百色隆林缺乏旅游营销策略,缺乏自我包装,游客对当地的传统技艺较为陌生。
从表5可以看出,游客对于隆林蓝靛染技艺与旅游融合持支持的态度,有84.62的游客选择愿意体验,不愿意的占15.38%。虽然前者远远大于后者,但后者的比例也不可忽略,只有了解这些被调查者不愿意体验学习蓝靛染传统染织工艺的原因,才能进一步改善和提高游客对隆林蓝靛染技艺与旅游融合的接受程度。
由数据可知,近八成的游客认为旅游开发有利于蓝靛染技艺的保护,隆林壮族蓝靛染技艺是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人们的保护与传承。但有15.2%的游客认为旅游开发不利于保护,旅游开发过程中,应注意保护文化本身的纯粹性,避免过度追求旅游发展,造成商业化对文化的冲击。
根据游客数据反馈,64.1%的游客认为隆林当地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隆林当地经济相对落后,交通条件不便利,为了后续隆林旅游的发展,政府应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深游客的旅游意愿。
通过调查发现,有82.05%的人认为蓝靛染传统染织技艺保护不利,是外来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冲击;有87.18%的人认为是宣传力度不够,缺乏全民保护意识;有66.67%的人认为传承老龄化;有79.49%的人认为是缺乏有效的保护机制。人们对于隆林蓝靛染传统染织技艺的发展状况都处于中立的角度,说明蓝靛染传统染织技艺的发展问题多出在自身的传承问题方面,需要创新发展方式,紧跟社会的步伐,适应时代的不断变化与外来文化的冲击。
(三)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存在问题
①隆林旅游知名度低,游客旅游意愿低
结果来看,游客对于百色的印象以红色文化旅游居多。隆林县的知名度过低,游客甚至不了解隆林县的地理位置、來隆林的途径、路线规划等,游客对于隆林的旅游意愿较低。且当地基础设施不便,交通不便利,目前出入隆林唯有公路,还尚未开通火车站。
②旅客对蓝靛染技艺了解少
人们对于隆林蓝靛染传统染织工艺多停留在未了解的状态,只有少数人对蓝靛染传统染织技艺有一定了解,却多为蓝靛染手工艺者或政府相关人员,普通旅游者对蓝靛染传统染织技艺还是了解较少,需要政府加大宣传力度。
③旅游开发过程中蓝靛染技艺受现代文化冲击
在当下快节奏的社会里,旅游最快的发展方式莫过于商业化发展,商业化旅游可以快速满足大部分“走马观花”式旅游的需求。蓝靛染技艺在与旅游融合的过程受商业化冲击,店铺大量机械化生产染布、制衣,给传统的蓝靛染技艺造成了不可磨灭的打击。
2.原因分析
①宣传意识缺乏
隆林县政府缺乏旅游宣传意识,对外宣传隆林县的力度不够,导致旅游者对隆林县的印象多停留在国家贫困县层面,对隆林县的旅游资源情况了解甚微,对隆林县的旅游认知度较低。
②缺乏对蓝靛染的保护与传承
蓝靛染技艺虽然是隆林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政府此技艺的保护与传承力度较小。在对外宣传方面,没有重视蓝靛染的宣传,没有大力保护与传承蓝靛染的发展。导致游客对于蓝靛染的了解情况甚微,甚至更倾向于与蓝靛染相似的云南扎染。
③当地的居民思想较为落后
隆林现在大多店铺为追求速度与效益多为机械化生产染布制衣,只注重眼前短暂的利益,看不到长远的整体的经济利益。仅仅几户人家保留传统染布技艺,传统蓝靛染技艺从采摘草药到染布浸泡需要一周的时间,时间和人力成本使传统蓝靛染布数量较少,不利于蓝靛染的传承。
四、百色隆林壮族蓝靛染布技艺旅游开发及振兴路径
(一)资源保护与开发
1.蓝靛染布技艺旅游资源的保护
(1)博物馆式的保护
博物馆方式的保护是非遗传统技艺保护的最普遍的一种方式,在隆林这里就有隆林民族博物馆,收纳有很多的优秀非遗作品,其中蓝靛染的特色染布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与宣传。这些传统技艺的非遗作品从材料到技艺、色彩和造型、图案等等都是传统特色的,因此可以说博物馆是民族传统技艺当之无愧的保护者。隆林的民族博物馆是对广大游客是免费参观的,也是来到隆林必来的一个旅游景点,因为这里记录了历史的发展变化,还有先前的优秀文化等等,让更多的人知道也是一种有效的举措。
(2)规范取材且合理保护
为保证蓝靛染非遗文化的发展,其中蓝靛染原材料的保护与取材也就尤为重要,现在隆林蓝靛草的种植并不广泛,大多是私人种植,而且产量不大,因此原材料也很稀缺,这就需要政府的鼓励、组织、规范种植蓝靛草行为。同时开展对蓝靛草的种植产业,引进新型设备、人才,科学的管理,制定实际的奖励制度,这样还可以为隆林的一些人群带来就业机会,原材料也得到了保护。蓝靛草可以合理地开采,有丰富的原材料可以进入工厂进行加工,为蓝靛染染布技艺奠定了基础。
(二)人才的培育和重视是保护与传承的基础
1.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和重视传承人的扶持与培养
传承人的培养和引导是非常重要的,他们不仅掌握着我国传统现代的蓝靛染手工制作技艺,而且是我国宣传非遗文化的代表。隆林政府也在积极开展的培养蓝靛染人才的培养计划,在隆林德俄小镇首先成立了把蓝靛草的生产、原材料加工、蓝靛染技术的培训和成果的销售为一体的大型培训基地,把职业培训运用到乡村中,把本地会蓝靛染技艺的人群集中起来,然后聘请他们面对面的传授其他人蓝靛染的染布技艺。这样直接或间接就带动当地很多人就业。蓝靛染技艺就成为了助力隆林脱贫攻坚的产业,也将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2.非遗文化引进校园,培养从小做起
把蓝靛染非遗文化融入隆林的校园中,学校开设蓝靛染非遗的课程,开拓了非遗的新领域,让学生从小了解到非遗文化,同时学校还可以举办一些蓝靛染的手工活动。同时学校也为非遗的传承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基础,关于一些蓝靛染专业的问题,学校也可以邀请这方面的专家来学校做更深入的交流与讲解,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蓝靛染的技艺。
(三)制度的保障
1.政府应该完善奖励制度与优惠政策
政府部门也应该尽快完善非遗技术的奖励机制和其他的优惠政策,解决我们蓝靛染非遗技术传承人的发展困境,政府应设立非遗技艺的专项基金,同时鼓励人们在技艺传承中不断更新创新,增强他们在传统技艺的信心。特别是对那些年纪大一些,老龄化的非遗蓝靛染传承人的优先的特殊照顾,比如生活的一些补贴等。建立艺术奖励机制,对于展出的优秀作品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从而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让非遗技术也得到更好的传承。
2.建立有效的评估与激励机制,加大对传统工艺创新部分的知识产权保护
政府也应该建立有的技术评估与激励机制,加大对蓝靛染传统技术部分使用知识产权的保护,同时鼓励蓝靛染加工的创新的獨创性也应该成为传统技艺知识产权的另一个重点。当下我国在非遗传统技艺的行业中存在抄袭或者仿制之弊的严重风气,这也就打击了很多蓝靛染传承人创新发展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因此就需要建立有效的产权评估机制,比如政府依照法律减少或者免艺术申报的项目费用、提供专业的法律咨询与指导服务、完善非遗蓝靛染技艺创新和独创的认定资格标准,让从业者也可以将自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创作中。
(四)利用互联网和节庆活动进行宣传
近年来,国家提倡乡村振兴、三产融合等政策。百色良好的红色文化与传统技艺相结合形成的特色旅游产品。将政策、产业和当地资源有效结合,才能真正显示出“小产业,大能量”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隆林准备实施“旅游+蓝靛染技艺”的非遗特色文化产业综合发展新模式,隆林县在各个景区和游客接待服务中心附近都开设了蓝靛染非遗产品展示厅和销售厅,这就将蓝靛染的技艺和观光旅游文化结合在一起。在电商平台上还应该采用直播的形式销售蓝靛染产品,成为网红级非遗产品,通过录制我们专业人员对蓝靛染的介绍,制作的视频发布在抖音、快手等APP让更多人知道了解蓝靛染的存在,在隆林县举办蓝靛染制作成的民族服饰的时装展览活动、民族特色展示活动等等为蓝靛染的宣传提供机会,模特穿着蓝靛染主题服装展示,同时开通购买渠道,让更多的人了解蓝靛染丰富特色的非遗文化。
(五)蓝靛染布技艺旅游资源在配套和服务上的开发
1.文化与民俗休闲项目产品的开发
蓝靛染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都是需要创新与创意的,与民俗的融合更需要政府对隆林的社区居民进行引导和扶持,开展旅游社区教育活动,提出资金政策扶持。推动文化的创新与融合。目前隆林的德俄风情小镇有关于蓝靛染产品,但是店铺不多,产品的类别也少,所以应继续开发其他特色旅游休闲区,深度挖掘,打造旅游与蓝靛染的融合发展,设计更多蓝淀染的特色服饰,比如蓝靛染染布的民族服装,各种类别的加有手工刺绣的包包,帽子,鞋子和玩具等等,增加店铺和产量。
2.特色主题餐饮的开发
餐饮的非标准化生产,是其独特魅力的基础。与地方文化结合的特色化的餐饮服务,让客人拥有特色饮食环境与非遗文化融合体验如隆林当地的特色餐馆的装修可以运用蓝靛染的窗帘装饰,餐馆内贴有蓝靛染染布技术的传统技术的文化背景与了解,同时贴些蓝靛染产品的照片也可以得到很好的宣传。开发特色主题的餐馆,让客人有着不一样的饮食环境与非遗文化融合体验。
3.特色主题民俗酒店开发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酒店和民宿的开发需要特色主题的开发才有创新,更能吸引游客的兴趣,以蓝靛染为主题开发酒店,同时酒店的装修可以有关于蓝靛染的资料宣传,酒店的房间都需要放有关于隆林政策、旅游、特色的宣传册,蓝靛染的宣传册,还有隆林的投资发展项目等等信息,游客更深一步了解隆林和隆林蓝靛染传统技艺的发展进而达到蓝旋染与旅游的融合。
4.产品开发多元化和积极拓展研发方式
蓝靛染开发成旅游纪念品,这样具有非遗文化的纪念品的是很独特的。蓝靛染染布技术染出来的布料,可以加工成各种类型的服装、帽子、钱包和玩具等饰品,还可以做成窗帘、被套和其他装饰品用于装饰房间,体现非遗文化。在隆林县当地的政府沟通鼓励支持隆林地区建造专门制作蓝靛染染布的工厂,同时染布工厂和其他服装制造厂,玩具玩偶制造厂合作,为蓝靛染的拓宽途径。
五、结语
由于社会的不断进步,传统技艺文化受到严重打压,止步不前。文化旅游成为未来新兴旅游趋势,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隆林县拥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而非遗蓝靛染步技艺更是隆林发展旅游的一大亮点。本文借鉴相关理论依据,在分析隆林赋能文化旅游开发的基础上,提出了脱贫攻坚带领人民致富的可行性观点,提高隆林文化旅游质量,加大宣传力度等对策。基于脱贫文化旅游的不断探索,仍需要更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非遗+旅游”是文化旅游发展趋势,从旅游发展来看,没有历史文化支撑的景点持续不久。旅游与脱贫相辅相成,非遗是旅游的基点,旅游创收脱贫,在当前脱贫攻坚大环境下有重大意义。
百色隆林各族自治县的蓝靛染布技艺,作为隆林千百年来的传统技艺,经过时间的考验和传承,是不可多得的珍贵文化。但因为缺乏有效的宣传,并未家喻户晓。在当前旅游大背景下,文化可以借助旅游这一载体,将蓝靛染布技艺和隆林少数民族文化的灵魂赋予旅游中,抓住少数民族这一核心资源,隆林县的发展未来可期。
参考文献
1.张庆志《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精准扶贫对策研究》期刊:《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2.李廷阳《百色城市发展历史研究》期刊:《华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8
3.隆林概况 - 广西百色隆林各族自治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链接:http://www.gxll.gov.cn/mlll/llgk/t138029.shtml
4.文化| 从布依族蓝靛染织非遗技艺感受创新都匀--黔南旅游链接:http://qnly.qnz.com.cn/html/wenhuaqianna/feiyibaoh
5.让传统工艺在现代社会焕发新活力-光明日报-光明网链接:https://epaper.gmw.cn/gmrb/html/2017-03/25/nw.D110
6.苗族蓝靛染布技术的历史成就及其振兴发展刍议|中国苗族网-...链接:http://www.chinamzw.com/WebArticle/ShowContent?ID=
7.用制度守护传统工艺扬帆远航技艺 链接:https://www.sohu.com/a/334531746_114731
8.发展“非遗+產业”模式,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 - 知乎 链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222668151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