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潘妤妤
摘要:党的十九大强调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强调要办好学前教育。作为未来的学前教育领域的师资队伍,高职学前教育学生提升思政素养,需要从如何育人的角度打下扎实的综合素养和专业基础。本文将从思政元素融入高职中外学前教育史课程的必要性出发,分析当前思政元素融入该课程的实际,将专业课程技能和思政育人科学结合,探索实践思政元素融入高职学前中外学前教育史课程的教学。
关键词:课程思政;中外学前教育史;实践研究;
中外学前教育史是研究中外幼儿教育发展历史,挖掘中外历史上幼儿教育的思想等宝贵财富,揭示幼儿教育发展中最普遍、最基本的规律的科学。进入新时代,随着我国的社会变革和经济转型,我们的教育改革也在不断深入发展,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也在不断变化,在过程中会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这对我们当下培养学前教育专业人才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高职院校的学生正处在精力旺盛期,对接受世界产生的新生事物以及前沿思想有着天生的良好适应性,价值取向也趋于多样化。思政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发展趋势,已经越来越被重视并融入我国各大高职院校的教学之中。
一、思政元素融入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必要性
历史是一面镜子,历史的轨迹为我们把握事物发展规律提供了线索。我国近些年来,以一些专家学者主持的、针对学前教育的大部分改革运动,在这些实践改革中所涉及到的许多重要问题,都是需要以中外学前教育史所提供的知识为背景和依据才能加以解决的。我们需要即将跨入幼教领域的新人——特别是作为我国高层次学前教育专门人才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具有该方面的专业素质。而培养高职学前教育学学生这方面素质的重任,自然就有落到作为课程的《中外学前教育史》上。这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必修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历来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为此,研究高职学前教育学专业中外学前教育史课程的实践教学具有深远的意义。
通过这门课程的教学,把专业知识教学与思政元素相融合,使得学生初步了解中外学前教育发展史中影响较大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从而培养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和继承人类优秀的学前教育遗产,认识中外学前教育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个民族的教育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学前教育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学生通过知古识今,更好地认识我国今天的学前教育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逐步形成对学前教育发展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热爱学前教育、从事学前教育的专业精神和人文素养,树立为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二、高职《中外学前教育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课程思政是在实际课程教育过程之中以立德树人为核心,融入思政教育元素,以提升课程各环节教学和改革的质量。现在,对于课程思政的发展应该是一种顺应课程改革,实际教学实效性的积极探索。
在对学校大二学前教育学生进行的调研后分析,思政元素教育渗透到专业课教学中,已经普遍受到学生们的认可。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思政元素融于专业知识学习时对学生的个人素养的培养产生一定效应,认为能够帮助他们更加明確未来职业的定位,对从业需要的职业素养有比较深入的理解。但同时调查也发现,在以往的课程中,该门课程一直过于注重理论的阐释,在这其中包含的知识非常分散而且繁多,对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学前学生而言,显得比较得枯燥而且也比较乏味,这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和学生所学知识对今后实际幼儿园工作实践的指导。
与此同时,高职学前教育学生有相当一部分历史知识基础差,学习兴趣低下。尤其是对偏理论的课程学习,其兴趣低是普遍现状。学生也反映课程融入思政的理论课偏多,实践操作更多的靠学生自觉探索,课程的建设难以做到理论结合实践的最大价值。
三、高职中外学前教育史课程中渗透思政元素教学策略
课程思政是一项系统工程,课程的改革需要定位好教学理念,在先进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在讲授课程时,积极挖掘并运用学科蕴含的育人元素,可以在主流价值观的引领下,采取多种教学方法,达到这门课的教与学相结合的思政育人功能。
(1)充实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多样。“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今天遇到的很多事情都可以在历史上找到影子,历史上发生过的很多事情也都可以作为今天的镜鉴。”【1】通过专题等形式,走多样化、媒体化之路,让学生收集资源扩展课程的相关资料等,比如可以通过布置作业,让学生在自己的教学思路下,录制一小段视频来扩展课程的资料,体现高职学前教育学生的实践性与理论性的良好结合,紧跟时代发展要求,注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增强《中外学前教育史》课程的适时性。同时,多媒体的直观形象非常适合《中外学前教育史》课程的教学,相比传统的教学手段而言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和学生学习的兴致和热情。
(2)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指导学生以合作学习的方式。“改变以往理论学习课时和实践课时比例失衡的现象”【2】,在课程的编排中,大部分目前中外学前教育史是以纯理论的教学呈示出来。而实际上,高职学前学生们更喜欢实践教学。
在课堂上实践,比如,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思想是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文化,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制理念。”【3】在课程内容上,涉及政策法规的基本知识一般比较的枯燥,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模拟法庭的形式,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我国学前教育政策法规,更加重视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树立依法施教的法制观念,课程中渗透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能引发学生对价值观的正确思考及认同。
在课堂外实践,我们可以采用实地参观法,要求学生在假期或周末寻找机会参观教育家故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对历史的感性认识,强调理论和实际联系,发展能力,培养积极情感。比如,对推进中国学前教育有重大影响和发展的人物,教学内容上可结合学前教育家陈鹤琴、张雪门、蔡元培、陶行知等人的教育思想及行为宣扬民族精神与爱国情怀,能够有效增加对这些著名教育家的熟悉度,学习优秀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实践精神和科学精神等,提高高职学前教育学生们学习学前教育史的兴趣,使得他们更加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培养学生的爱国品质。
(3)利用多样评价提高教学的效率。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更多的是进行量化评价。网络平台上的出勤、学习资源的点击率、课程讨论区的发言提交次数等是课程学习评价的主要依据。
但是,思政教育中的结果是灵活的、隐蔽性的,不是以外显行为为唯一评价标准。仲建维认为“质性评价不预设一个严格的评价标准框架,评价的理解和解释框架往往是在评价过程中形成的。”[4]也就是说根据这一现象,我们在评价的时候,需要多方面的考量,更多需要质性评价跟量化评价的综合。在对于外显行为产生的原因不一定来自于思想的获得的时候,质性评价的介入就更加显得重要一些。比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讨论幼儿教师在面对两位幼儿互相因为抢绘本而殴打的却不理睬的事件时,学生如果出现质疑态度或愤怒情绪时,教师就可认为课程思政目标已经达到,而不再一定需要量化评价。
参考文献
[1]卜宪群. 大家手笔:从历史中汲取治国理政智慧[N].人民日报,2019-02-20.
[2] 孙丽影.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法课程模拟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11).
[3]十九大回声|专家谈: 全面依法治国的新要求[N].中国网,2017-10-23.
[4] 仲建维.德育评价应超越量化取向[J].教育研究,2014(5).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