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探略

时间:2024-08-31

杨兴隆

摘 要:现如今,教学开始追求更高的效益,课堂上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被精心打磨,共同配合,达到最佳的效果。提问这个每堂课必有的流程也被单独作为一个教学研究的课题,引发了广大教师的探讨。本文以初中数学教学为出发点,分析了课堂提问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介绍了有效提问的几种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提问

引言

提问的初衷原本是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活动,推进教学进度,但是却往往有教师为了提问而提问,设置一些毫无意义的问题,浪费课堂时间,或者问题的连续性不强,精准性不足,并不能对教学活动起到辅助性作用。可见探索有效提问的课题是非常具有必要性的。

1.课堂提问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1问题不宜太宽泛

在课堂教学时,创设情境问题是必要且重要的一个环节,但如果情境问题过大,过于宽泛,学生容易“跑调”,很难被引入课堂学习的正轨,造成课堂教学时间严重不足,从而导致课堂效率低下。

1.2问题要有需要性

在课堂上随时对学生提问,似乎是教师最好的选择。比如教师经常会问:这道题是不是一次函数题?这个混合算式該不该先算括号里的呀?过后想想,这些问题实在没有提问的必要。课堂中的热闹、动态都是表面的,学生其实并没有深层次的思考。这种泛滥的问题会让学生养成被动、懒惰、依赖等不良学习习惯。

1.3问题要有创造性

要想实现有效化教学,就必须紧抓教学问题设计这个关卡,从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出发,以解决学习的重难点为目的,不断对提问的方式和方法进行探究、创新,将课堂提问的灵活性和有效性发挥到极致。使提问不再机械化、死板化,实现数学课堂的高效化[1]。

2.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策略

2.1展现课堂提问的趣味性

一个令学生丝毫不感兴趣,甚至在听到后就产生了抵触,不愿意思考的问题不仅无法起到提升教学效益的作用,还会令课程陷入僵局,教师抛出的问题犹如石沉大海,得不到回应。为了让问题激发出学生的需求,也为了给气氛沉闷的课堂“加点料”,教师应该为学生设计出带有趣味性的问题,在单纯的数学问题中加入一些新的元素,也为学生提供一些与众不同的思考点,降低问题解答的难度,产生求知的需求。

在学习七年级上册(北师大版)“字母表示数”这节课时,教师的教学目标是告知学生可以用字母代替数和展现简单的数量关系。为了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教师可以念着学生们比较熟悉和感兴趣的儿歌,一只兔子一张嘴两只耳朵四条腿,两只兔子两张嘴四只耳朵八条腿,三只兔子三张嘴六只耳朵十二条腿……那N只兔子有多少张嘴多少只耳朵多少条腿?这个问题的提问不仅引出了教学主题,用字母表示数,同时还可以用兔子代替其他的教学用具,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在提问过程中可以规定时间,看谁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出正确的结果?教师同时可以直白的说自己是最快的,但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在学生思考过程中,教师可将兔子与兔子的嘴、耳朵、腿的关系分别用N、N、2N和4N进行表示[2]。

2.2创设问题情境

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为单纯的数学问题,犹如脱离了应用题题目的算式,学生将找不到思考的重心,很难发现线索。但是,如果将问题放入到一个具体的情境中去呈现,那么难度显然会降低许多,学生对问题的抵触情绪也会被削弱半分。教师完全可以利用电教设备去创设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

例如,在进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学时,可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提供埃及金字塔三维图像,便于学生从不同角度了解、感知、体会,然后再提问,让学生根据之前的观察判断出金字塔的形状,此时有学生说是三角形也有学生说是四边形。接着利用多媒体中的三维动画演示功能,将金字塔从中剖开,使学生能够清楚地看到金字塔底层的剖面为正方形[3]。这时,教师可以将教材内容合理穿插到故事中并对学生提问,“咱们现在科技发达了,可以利用机器设备测量出直角,而古埃及人是用什么来确定直角的呢?”这个问题的提出,得到了学生的热烈回应,既能够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和集体合作的能力,又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2.3抓住时机追问

在学生刚刚获得了解决问题的思路时,教师要抓住时机继续追问。在最开始设计问题时,就可以将一个难度较大的问题进行拆分,分别从不同角度提出,让学生学会从正面、侧面、对立面去思考,逐渐接触到问题的本质,开拓思维。

例如,在探索等腰三角形性质的证明时,当有学生提出可以作底边的高,利用三角形全等证明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并且完成证明后,我又提问:“作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或底边的中线,能否也得到两个全等的三角形呢?”学生异口同声:“能!”针对以上问题,我并没有就此停止,我又提出新的问题:不做辅助线行吗?学生又陷入新的思考……最终,再我的引导下,学生发现:不做辅助线也可以证明△ABC≌△ACB,同样可证明AB=AC。学生有了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生思维,也产生了学习的兴趣。

2.4铺垫式提问

对于抽象程度较高,难度较大的问题或认知水平较低的学生,可分若干“台阶”来提问,形成思维跨度合理的“问题链”,为学生架设从已知通向未知的阶梯有效铺垫主要是运用旧知识搭桥的作用,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新知识。因为学习的过程是由旧知识到新知识的认识过程。在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中,都贯串着由旧知识到新知识的演变,所以教师一定要抓住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巧妙地设计有效问题,把学生的思维从旧知识引导到对新知识的理解,以实现思维的迁移[4]。

3.结语

有效的提问是教学的“催化剂”,解决一个问题的效果胜似背诵大量的公式、概念,是在短时间内锻炼学生思维、能力、智力最有效的方法。但是,无效的提问对教学的影响也是很大的。作为教师,掌握科学提问的策略是我们最基本的素质,并且必须围绕这一课题在整个职业生涯中展开持续不懈的摸索。

参考文献

[1]唐顺艳.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探略[J].新课程导学,2017,23(27):52-53.

[2]黎茂伟.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探略[J].考试周刊,2017,41(33):40.

[3]周韶华.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探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9,44(25):97.

[4]林日镜.新课改下初中数学课堂提問有效性探究[J].考试周刊,2018,23(10):176.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