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时间:2024-08-31

孙秀玲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除了教给学生一定的基础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每节数学课的教学任务落实到教学过程中,把每一节课都作为学生创造探索的过程,使学生从小就想创新,从而发展到能创新。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多年的教学经验,我深深地体会到:

1.创造性地使用数学教材,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现行的小学数学教材主要是为教师的传授提供教学蓝本,尚未能做到为学习的主体——小学生提供素材。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已有的知识水平,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为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服务。如教学“乘法的结合律”时,大多数教师一般都是依据教材的编排顺序组织教学,学生在教师支配下学习,所以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创新能力得不到培养。如果改为让学生观察并计算得出:(4×3)×2=24  4×(3×2)=24 (4×3)×2=4×()×3×2  这样几组算式后,请每个学生换三个数,按同样的顺填写在(□×□)×□ =□×(□×□)这个式子中,并验证等式都是成立的。待交流后让学生独立填空: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個数,或者先把()相乘,再与()相乘,他们的积不变,这就是乘法结合律,再要求学生自读教材加以论证。这样处理更有利于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全体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就可以得到充分发掘。

2.创设开放式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总是把课堂教学分为几步,如:课前准备—新授—尝试—反馈—巩固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按部就班地教,学生循规蹈矩地学,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势必限制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创造一种开放的课堂,教师可以不拘一格地教,学生可以不拘一格地学,让学生感到什么都是新的,形成一种极强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中,通过自己动脑,动口,动手等实践活动学会学习,学会思考,获得终生受益的基础能力和创造才能。如教学测量知识可以到操场上,简单的计算可以让学生当老师,行程问题可以用图示法教,也可以通过学具的操作来学。总之,数学课堂应该是开放的,不是封闭的,在开放的求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精心设计习题,强化训练,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精心设计习题,强化训练是培养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善于变异,转化,扩充,缩小等能力的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反馈练习时,教师应设计开放性,综合性,应用性的题型,让学生尽自己最大能力去解答。如在学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后,可以设计这样一道开放性习题:六年一班有男生16人,比女生少8人----(补充问题,编成百分数应用题)。在学习三角形面积后,可设计这样一道综合题:下面的图形,(1)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单位:分米)出示图(1)在此基础上再出示 图(2),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再出示图(3)求长方形ABCD的面积。在学习认识厘米,会用厘米测量线段长度。这样鼓励学生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新问题,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发展创造性的主阵地,教学中必须有整体的教学观念,在教学意识上要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方法和习题设计与训练上要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切实地实施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