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

时间:2024-08-31

黄巧玫

摘 要:传统文化是国家延续和发展的根本。随着教育的发展与普及,教育部门着重对小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方面的培养。在教学中,发现很多小学生对传统文化还不甚了解,学校对传统文化的教育也不够重视,这就制约了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开展。基于此,下文主要针对在传统文化的作用以及其在小学语文中的教学策略进行简要阐述,希望能为教育教学提供些许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传统文化;传承;策略

引言

我国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从古至今,聚集着历代先人的智慧和思想,逐渐演变成如今的文化瑰宝,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所在。因此,教育工作者务必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对学生的教育。在当前的信息技术时代,西方文化不断冲击着中华的传统文化,小学生们开始追求西方文化,如吃肯德基、麦当劳,看奥特曼、机器人,喜欢过万圣节、圣诞节等等。作为当代的教育工作者,应当正确认识到国家传统文化的意义和内涵,积极发扬本土文化。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应引导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领悟其博大精深之处,提高其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们积极主动投入到传统文化的学习中去,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一、传统文化对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一)符合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内在要求

小学语文教学是以汉字为基础而展开的,汉字是经过悠久的历史进而创造出来的,属于最古老的语言文字,具有较强的民族特点,与历史文化息息相关。汉字的产生起源于甲骨文,远古时期的人类通过对世界万物进行描绘,根据物体的形状演变成为字体,例如人、山、水、日、月等汉字,可通过字体本身体现出所表达的物体特点。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文字教学时可通过观察字体特点和来源对小学生进行教学,这样不仅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同时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促使学生对文字进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加深了对知识的认知。

(二)符合小学语文对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要求

小学语文的主要教学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知识补充的同时培养其人文素养,开拓其知识文明视野。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开始与书法、绘画等艺术结合起来,不仅能够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兴趣,同时又丰富了课堂的教学内容,使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基础上对语言和文字进行实践运用,更深入的领悟到传统文化的广博高深。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传承的教学策略

(一)根据传统节日进行传统文化熏陶

传统节日是由经典的历史事件,并结合民族文化逐渐演变而来,其蕴含着中华人民的思想精华,通过代代相传,保留下来的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历史进行独特的记载。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例如清明节、中秋节、端午节等,每个传统节日都有其独特的文化意义。例如我过传统节日“春节”,在教学中,不仅让小学生们了解到贴对联、放鞭炮、包饺子、守岁等节日的习俗,同时结合古代的传说与故事,让其了解到习俗的由来,进而培养其民族的传统美德。例如在大年初一,晚辈需要给长辈们拜年,长辈给晚辈压岁钱,体现出尊老爱幼的文化内涵。语文教师可针对春节展开一次“春节实践活动”组织小学生们收集好的春节贺词和对联语句,记录在笔记本上,在课堂上倡导学生之间进行相互借鉴,这样能够有利于提升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积极性,使其能够主动投入到语文教学中[1]。

(二)加强教师自身的的传统文化修养

在语文课堂上,对传统文化进行教学,首先,教师需要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若要提高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语文教师需时刻进行自我的知识补充,提高传统文化知识储备量,进而保证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达到对传统文化教学的目的[2]。

(三)立足于语文课堂教学

1.充分挖掘教材的文化內涵,弘扬传统文化

语文是教育中的重点学科之一,语文学科与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换句话说,语文学科蕴含着传统的文化,所以在进行传统文化教学中,教师需要将语文的教学内容与传统文化相融合,从教材内容入手,培养小学生的传统文化,进而让其领略到文化色彩,开拓知识视野,达到传承传统文化的目的。

2.开展传统文化作品的诵读活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采用就近原则,进而有利于对传统文化的培养。教师可借助历史事件进行教学,将事件带入到教学中。在语文课堂中,时常会遇到精粹的文章和国学经典,学生在学习中会逐渐领悟到传统文化的精髓。教师可通过让学生展开对传统文化的相关文章朗诵等相关活动,不进能够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平台,同时能够通过朗诵,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自主学习传统文化并对其进行深入的了解和体会,最终达到传统文化传承的目的。

3.讲解汉字结构特点,领略传统文化魅力

语文是学习汉字的主要学科,学习语文基础也要先对汉字进行基本的掌握。语文的教育目标不仅是对汉字的认知,同时要对其进行深入的了解,进而能够在实践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汉字本身就具有历史性,教师可通过对汉字结构进行拆分讲解,加深小学生对文字的理解和记忆,进而使学生们认识到文字的魅力所在。例如教师可讲解“日”、“月”、“水”、“火”等结构简单的汉字的演变过程。对高年级的小学生,教师可结合汉字的结构并结合传统的文化对文字进行讲解,如“社”字,其字由“礻”与“土”组成,“礻”含义为神袛,社在古时表示守卫大地的含义,由此,古代皇帝所谓的江山社稷为土地神的意思,皇帝会在自己的管辖范围内,设立神坛,代表着国家现状。为此,如今的社稷与国家具有等同的意思。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的根基,在教育普及的如今,小学语文教学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有着重要作用。教育工作者务必在语文教学中,将传统文化的思想灌输到学生的心中,引导学生发现传统文化的美,领悟其中的内涵。在教学中,教师合理对传统文化进行教学,将其充分融入到语文知识中,通过朗诵和拆分文字,对传统文化与语文知识进行讲解,不仅可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同时还传播了中华的传统文化,让学生对其有全新的认识。

参考文献

[1]郎得权.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9(51):75.

[2]周新艳.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途径与有效策略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12):158.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