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马玉
摘要: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提升人文素养,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让优秀的传统文化浸润学生心灵,随着时代的发展依然绽放着精神之花,民族之魂。
关键词:传统文化;文化色彩;积淀
伴随着时代发展,科技进步,网络文化兴起,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冲击,而传统文化又是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在语文教学中传承中华文明,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让传统文化渗透小学语文课堂,从而激发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使我们的文明得以传承,是我们老师,尤其是语文老师不可推卸的责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培养目标明确指出: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一、利用汉字知识中的文化色彩,渗透传统文化
中国汉字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最有内涵的文字,中国民族辉煌历史和长久沉淀的知识都依靠汉字传承至今。汉字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财富,她是表意文字,传承中国文化,功不可没。汉字的文化色彩很浓,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借书写讲解汉字知识,让学生在练字写字中领略中国文化。例如在學习“信”字时,我问学生“信”字的左边是什么字,学生回答“人”,我又问学生“信”字的右边是什么字,学生说“言”,我说一个人说话算话,言而有信,就叫“信”。这样既教会了学生识字,又对孩子进行了诚信教育,就把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和识字有机的,巧妙的结合起来。
二、利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渗透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作为积淀,仍保留在中华民族之间。灿烂的华夏文化,不论在何时何地,都影响着当代的中国人。可围绕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课本中的语文园地或综合性学习的设计为学生提供了活动情境、途径和广阔的天地。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语文园地或综合性学习的特点,依据学生发展需要,用好课程资源,渗透传统文化。
如在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爱国情怀”为主线的课堂之上,我以本单元充满了丰富生动感人的《郑成功》、《我们爱你呀,中国》、《示儿》、《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四篇课文为契机,对同学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加深对“爱国”这一专题的理解,渗透传统文化。
在活动前我布置学生利用网络查询有关爱国故事、诗词、谚语。活动中学生们纷纷讲了爱国故事,有位同学讲述“精忠报国”的故事:岳飞的母亲教育儿子刻苦学艺,一心报国,为了激励儿子,在其后背上刺字“精忠报国”。我就这个故事让同学们说说听了这个故事,有哪些感想?同学议论纷纷,说了许多,也明白了有国爱国的重要性,对同学们很好的进行了爱国主义传统教育。
三、利用古诗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
古诗文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瑰宝。真实地传达了传统文化,有的表现了中华民族的品质,有的表现了中华民族的气节,有的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本身也就成了传统文化。教师在讲授古诗文这个传统文化同时渗透传统文化,相得益彰。小学阶段的课本当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诗名文,老师在教这些名诗名文时,要引导学生品味其中的精髓和真正的内涵,感受古诗文所凝结的文化精髓。从《明日歌》“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中让学生懂得抓住今天的重要性;从孟郊《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中学生懂得了尊敬父母,孝敬父母。
四、通过课外阅读指导,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中小学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一、二年级不少于5万字,三、四年级不少于40万字,五、六年级不少于100万字。不难看出,课外阅读是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指导学生阅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推荐书目书籍时,可以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三字经》《唐诗三百首》等,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特点和精髓;通过阅读中国四大古典名著等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吸收,例如《水浒城》中的“义”,《三国演义》中的“忠”等,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打下扎实基础。
五、利用作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
古人云:“文以载道。”“道”就是主题,就是让学生在习作中认理、明理。通过习作,在语文教学中挖掘教材中所含传统文化的内涵,通过作文教学去传扬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人文素养,是一种有效方法。
我在教学中,凡是课文中涉及到的可以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我就会要求学生写随笔,抓住每一次练笔机会,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如:在学习《詹天佑》后,我布置写随笔,从詹天佑身上学到什么?你将怎么学?从学生的随笔中就可看出由他们心中迸发出的对爱国精神、科学精神等传统文化理解的火花。
总之,随着新课改的改革,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知识越来越多,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既能助力于语文课堂的开展,又能使学生真正接受传统文化,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提升人文素养,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让优秀的传统文化浸润学生心灵,随着时代的发展依然绽放着精神之花,民族之魂。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