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江苏民歌《拨根芦柴花》艺术特点及演唱方法

时间:2024-08-31

张妍

摘要:本文以《拨根芦柴花》为例,从扬州民歌演唱的方言特点、演唱技巧、情感处理,发音处理,文化传承方面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传承民歌及民族独特的艺术。本首歌的情绪欢快、激昂,同时又有含蓄,羞涩,扬州的地区优势,使得扬州民歌有着独特的韵味和风格特色,既有南方方言的优美柔情同时也具有北方方言的豪放爽朗,因而在江苏民歌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中国民歌文化源远流长,各地民歌风格各异,江苏民歌极具个性、明快又优美的旋律、淳朴的歌词、具有特色的方言是江苏民歌的独特魅力,尤为突出的是扬州民歌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本首民歌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扬州民歌;演唱方法;文化传承

一、江苏扬州民歌演唱中方言的特点

(一)发声方法,语言特色

江苏扬州所在地区的方言属于江淮方言区。扬州属于江苏中部地区,方言特色有着苏南方言的轻柔圆润,同时也有苏北方言的干练豪爽,有着地方优势的扬州,方言极具特色,扬州传统的方言特色和地方民歌婉转优美的旋律结合在一起,使得扬州民歌存有不一样的风韵,画龙点睛。

扬州方言有自己的特色,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通常区分不开“n”和“l”两个声母,前后鼻音没有区别,如“牛”,“刘”不分;“你”,“里”不分;“凝”,“林”不分等;平仄不分:如“早”,“找”不分;“cong”和“chong”,如“丛”,“重”不分等;扬州方言有许多的合音字,如“忙”是“马上”的合音,我忙来就是我马上来的意思;“供”就是“告诉”的合音,我供你就是我告诉你的意思等。扬州方言的韵母特点,双元音变成单元音。扬州方言也不区分尖音与团音

(二)方言特征,地方色彩

民歌通俗易懂就是人民的歌曲,它是从生活中创作的。以各地方言为语言基础,从而有不同的韵味,通过方言的声调、语调的不同,形成优美的旋律。体现着劳动人民的泥土气息,它的创作是即兴的,传播是口头的,内容是生活中而来。

扬州百姓地道的方言演唱更是为其地域性增加风韵。在生活中社交中人们惯用普通话进行交流和沟通,学校同样也是用普通话来教学,但地方民歌演唱用普通话完全表达的话会显得死板,改变了民歌本身表达的情感。

二、《拔根芦柴花》的艺术特点

(一)情感处理

《拔根芦柴花》是江苏扬州一首特色民歌是一首广为传唱的“秧田歌、。

这首歌的三段歌词中,有蝴蝶飞舞,鸳鸯戏水,阿姐洗衣呈现出欢快的景象。演唱的时候构建一幅美好生活劳动的情景,情绪是饱满的,激昂的,声音伴随着气息走,欢快的节奏,眼神和手势配合,

第一段除衬词外整体来讲是对景色的描写。词中有蝴蝶飞舞,鸳鸯戏水,表演的时候想象画面,眼神跟手势走协调一致。情感表达应该是称赞的有赞美之意的,声音搭着气息流动,要做到气息的连贯。

第二段,勾勒的是一个江南妇女劳作的画面,词中可以看出,时而采桑,时而洗衣,虽累也愉悦。声音要连贯,气息要饱满有弹性,情绪是愉悦的,演唱时要有画面,声搭着气息。

第三段,讲述的是男女之间恋爱的情景,同时带有羞涩。音色要表达出男女之间有些害羞,要加些女儿家的甜美、矫羞。这一段在音乐情感上有一定的递增体现,声音方面注意控制,适当的表现些欲言又止的含蓄。

(二)音乐创作的特点

《拔根芦柴花》属于“秧田歌”音调大多明亮悠扬,曲调比较欢快,节奏明快,易记易唱。秧田歌属于江淮民歌流传区,有独特的风格魅力。因为地区原因特点,对民歌有一定的影响,从而有一定的风格特色。

节奏节拍方面也是自由的、散板式的。全曲音调在明快、奔放、昂扬的基调中揉合了一点含蓄。这个歌精巧的结构让整个歌曲充满了活力,生命力。结构为“起,承,转,合”的四句非方整式结构,妙在‘转句,也是本首歌曲的“黄金分割点”,真是增加了光彩之处。

三、《拔根芦柴花》的演唱方法

(一)气息的控制,发声技巧

在这首歌的演唱过程中,有几处地方需要我們特别注意一下。其一发音上有这几个特点:拔(白)、玉(由)、丹(旦)等。首歌的亮点就在于方言的独特性。其二,是语调问题,29、30小节处的高音OO-MI,是个滑音需要我们准确而流畅的完成,声音搭着气息,往上走;第二段的“湿“和“丹“都是很俏的上滑音,要抛出去,这也是特色之一一定要做到。第三,一二部分每个字的气息不要过于强硬,是讲述的、说话般的语气,把每个词说出来,气口留在附点、常音处,休止符处我们要做到声断,气不断、情更不能断,气息推着声音走,气沉丹田,注意发声的位置。最后的气息要吸得深而饱满,将全曲推向高潮,然后就是结束句是否完美了,在经过反复后的结束句情感应该是整曲的一个延续、声音是整曲情感的载体,速度的渐慢要求气息加深做到绵长悠远让听者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二)演唱时,特殊的发音处理

《拔根芦柴花》作为极具代表性的扬州民歌,采用扬州方言演唱才更有风韵。因此,演唱民歌《拔根芦柴花》

是要学好地方民间方言,这样才可以将此曲发挥完整。扬州民歌中的衬词,大多是反映歌曲所表达的情感的,可见衬词在当地民歌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普通话的平卷舌,扬州话里是不分的,扬州话用z,c,s,l来替代zh,ch,sh,r。声调方面:扬州话有5个单字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例“拔根芦柴花”中的“拔”字,要恰当地掌握其入声字的特殊演唱方法,虽然在声调方面都读第二声,但在这里唱“bia”,与普通话的“ba”大不相同,吐字既不可太重又不可太轻。“这”在扬州方言中平翘舌不分,“z”替代“zhe”,唱平舌音,“那”字笔者做语气较重,体现出民间的乡土气息感。“玉兰花儿开”中“you”代替“yu”,演唱时要把方言特色运用上,才能体现这个歌独特的风韵。

结语

无论是方言还是民歌,都是人类文明宝库中的瑰宝。《拨根芦柴花》作为扬州方言民歌中的代表,其研究价值非同凡响。社会在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的音乐也朝着多元化的方向不断地前进,但是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民族音乐的传承,传承才是更好地发展。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