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播音主持艺术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有效路径

时间:2024-08-31

摘要:播音主持作为传播的最前沿,始终肩负着“党、政府和人民喉舌”的重要使命,高校在对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上,必须要将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有机结合,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本文将以“广播电视口语表达基础”课程为例,归纳教学实践中的方法以供探讨。

关键词:播音主持; 课程思政;教学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自十八大以来,全国高校纷纷落实思政育人的方针政策并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主要培养在广播、电视、网络等传媒机构从事播音主持及其他语言传播工作的复合型人才。作为传播过程中最关键的一环,播音员、主持人的思想道德修养必须要达到一定的高度,保证自己的政治思想立场绝对正确,才能成为合格的传媒工作者。

一、“广播电视口语表达基础”的课程特色

“广播电视口语表达基础”课程主要以培养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学生无稿播音的能力,即为即兴口语表达的能力,目的使学生在专业上能达到“有稿播音锦上添花,无稿播音出口成章。”更好的适应当下媒体的高速发展。现如今,世界正处在重塑国际话语体系的重要时期,中国的传媒人更是肩负着重要的责任。播音员与主持人更要时刻关注国家发展动态,始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自己的道德修养,以更加专业的能力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因此,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广播电视口语表达基础”课程必须要结合思政内容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

二、“广播电视口语表达基础”课程思政元素的实现路径

“广播电视口语表达基础”作为播音主持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特点。课程教学方式主要以教师讲解为辅,学生实践训练为主。教师在课程教学中主要起到引领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如何巧妙的融入思政元素,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是教师在课程设计环节上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中融入思政元素

“广播电视口语表达基础”课程主要以“话题评述”、“模拟主持”、“即兴解说”等为主要内容。课程中使用的案例素材多数来自时政热点,包含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教师在课程中将思政内容潜移默化的融入到课程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逐渐吸收思政观念,进而培养正确的三观。

今年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回顾百年历程,涌现出了太多值得铭记的人和事。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更要对这一话题格外关注,要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传播好声音,传递正能量。以过硬的专业的能力向世界展示中国的风采。在“即兴解说”的课程教学中结合“百件革命文物”、“百年党史”的讲述锻炼学生解说能力,学生在准备过程中了解到背后的故事都会沉浸其中,有的也会热泪盈眶。当学生在讲到汶川地震救援时使用的一台“光学生命探测仪”成功救出139名被困伤员时,为伟大的为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所感动。教师在授课中为学生展示当时地震的照片与现场报道,让学生能迅速感受到当时情境中。当学生饱含真情的进行讲述时,语言技巧也自然而然使用得当。

“话题评述”的训练着重考察学生的分析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对时事的洞察力,同时也是检验学生知识的积累。在这一课程内容的训练中,教师会给出时事热点,让学生参与讨论,引导学生要始终站在党和人们的立场上去传播正确的观念、舆论。例如今年有许多优秀的主旋律剧深受年轻人的喜爱,像《觉醒年代》《山海情》等,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学生在课上也大胆的畅所欲言。有学生认为“以往的主旋律剧不太贴近生活,离我们太远。年轻人总觉得观看主旋律题材的作品是在上思想教育课,而这两部剧最大的特点是非常接地气,有深度、有温度,呈现出生动形象的人物,在观看的时候能迅速被剧情吸引,同时也感受到革命先驱的艰辛岁月,改革路上探索者的不易。”(以上文字来自学生发言)以往学生在话题评述训练时总会出现语流不畅、语言表达不准确、“词穷”等问题,但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如果引导学生去探讨当下热点以及与他们年龄层相近的话题时,大多数学生都能滔滔不绝,对话题有很强的表达欲。这不禁也为教师提供的了教学思路,在口语表达的课程内容设计上该如何有的放矢。

(二)教学方法中融入思政元素

“广播电视口语表达基础”课程作为实践教学课程,因此可以将教学方式、教学场所不仅仅局限于教室,而更要走出去。教学中围绕“精准扶贫”、“建党百年”等话题,让学生走出教室,通过到田野实地走访、调查采访,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等多种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思想意识。例如围绕“精准扶贫”这一话题,学生分别到大连庄河、山西泽州县等地的农村进行调研,深入田野乡间,通过采访、问询,结合当地发展相关政策,形成自己的观点。在课堂上学生有的将自己的调查结果结合自己的观点以PPT的形式进行汇报,有的也将其采访的过程拍成了片子,最终以访谈节目的形式呈现出来……通过学生的亲身经历,感受以前与这些00后相隔“很远”的“三农”问题,也通过亲身感受,让学生真正了解到“精准扶贫”政策下中国农村的蓬勃发展。

三、结语

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的有效融合是目前高校一直在探索的问题,未来也将长期改革实践。课程思政的教育要始终把立德育人作为根本目标,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多元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培养学生健全的思想道德修养、坚定未来自己的社会责任,成为高质量的传播人才。

参考文献

[1]隋欣益.口语传播人才培养与思政教育的并行发展策略研究[J].时代报告,2020年12月.

[2]許丽君、李鸣镝.播音主持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以“播音创作基础为例”[J].视听,2021年1月.

作者简介:金璐 (1988.9)女,汉族,大连艺术学院,讲师,在职研究生,研究方向:播音与主持艺术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