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思政教育中历史虚无主义传播特点、危害及对策

时间:2024-08-31

熊恩剑

摘要:歷史虚无主义作为一种错误政治思潮,在互联网的加持下对新生代特别是“00”后大学生产生了较大影响。思政课作为培养大学生正确三观的主阵地,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武器,旗帜鲜明的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关键词:历史虚无主;影响;思政教育

一.历史虚无主义概念与特征

受疫情的长时间影响,学生在就业方面的困难会滋生大量不满情绪,损害了他们对国家的政治认同。近年来我国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深刻的改变了信息传播模式。例如有学者提到“所谓历史虚无主义,是指借口历史认知中存在相对性,而肆意歪曲历史真相和抹杀历史认知中既有的真理性的一种非理性倾向。”1忽略了对历史虚无主义由来的考察和阐释。有学者认为:“所谓历史虚无主义,就是虚无自己对立面的历史功绩……以达到颠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目的。”2

他们妄图重新解读历史,质疑政权合法性从而达到颠覆国家政权的目的。历史虚无主义假借寻找真相的方式,宣传所谓的“不同的真相”。“灭人之国,先灭其史”,某些敌对势力对近代中国历史,特别是革命史、新中国史进行篡改,对有鲜明历史特点的人物进行重构,成为所谓的历史发明家,以达到混淆视听的目的。

二.思政教育中历史虚无主义传播的原因与特点

“00”后新生代大学生成长于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年代,各种互联网载体运用的炉火纯青,被称之为互联网“原住民”也不为过。他们涉世未深,却又多接触网络知识,喜欢否定权威。这些新生代大学生政治观点不稳定,当出现和教材完全不一样的观点时,极易受到蛊惑。比如在比较英法革命时,一般认为法国革命彻底但对社会破坏性大,英国革命不彻底但社会受到影响较少。学生一旦受到历史虚无主义影响就会将中国革命和英法革命进行比较从而认为中国革命对社会影响太大。

历史虚无主义肇始于民国时期的“全盘西化”运动,再次发展于20世纪80、90年代苏东剧变、苏联解体。彼时中国成为唯一的一个社会主义大国,不同的意识形态必然树大招风。特别是中国走与西方完全不同的道路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西方想在意识形态方面遏制中国,让中国按照西方指定路线发展的意愿越发强烈。国家的希望在于青年,敌对势力借助互联网加紧了对我们青年人的腐蚀,并且出现了一些特点:

一是抓住“00”后学生标榜个性和强烈的探知欲望的心理,他们朝气蓬勃却又否定权威。历史虚无主义者就是抓住学生这种心理大肆宣扬歪曲的历史,造成极为恶劣的后果。

二是利用重大社会热点事件进行蛊惑宣传。历史虚无主义者善于利用社会热点宣扬历史虚无主义,抨击政府。比如在成都高三学生自杀事件和河南地铁进水事件中,人们通过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哀痛,对受害者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在事件发生的过程中或者过后,总有网络声音将原因归纳为国家体制问题。殊不知,正是因为社会主义的中国才能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三是有现代互联网技术的加持,让虚无主义的传播更加防不胜防。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深刻改变。大学生们在网上冲浪时,“碎片化”的信息成为主要的信息来源。这种掐头去尾的信息极易在校园内形成较大范围的传播。而且历史虚无主义者利用网游、二次元等学生受众较多的载体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

三.传播的危害

历史虚无主义在传播上具有很强的危害性。历史观还未成型的青少年极易被渗透进思想、生活的历史虚无主义所影响,最终背离社会主义教育路径。这种影响是深刻性的,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才能扭转。曾经有学生抱怨学英语很难,要是当年被英国全部殖民了,现在就不用学的那么麻烦。虽是学生的一句玩笑话,但也表明有历史虚无主义成分在作祟,笔者专门将该同学请到办公室,做了一堂中国新民主主义史讲课。从中英贸易差讲到了虎门硝烟、三元里抗英,使同学更加深刻的了解了我们中国的历史。

从历史虚无主义的认识来看,从1840年开始的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史、1949年开始的新中国史在所谓的历史真相的幌子下被曲解。有些将历史虚无主义与“人性”结合,片面否定中国革命英雄。如认为母亲分娩为等级最大的痛,革命英雄邱少云不可能忍受火烧之痛;黄继光以血肉之躯不可能抵挡重机枪的扫射。还有些将历史虚无主义与民族主义结合,不考虑当时的社会环境,企图重新看待历史。如将抗金英雄岳飞矮化为一个民族的英雄,阻碍了统一。这种只看表面现象,不考虑当时社会历史情况的极具欺骗性。

四.传播的对策

我们不仅要认识到历史虚无主义传播的危害对其高度警惕,还要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知识特别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占领宣传主阵地,从根上瓦解历史虚无主义的基础。

首先,作为辅导员和思政老师,要坚持将历史唯物主义融入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要将当时的社会经济情况、当时的社会生产力一起考虑。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说世袭制的奴隶制社会取代选举制的禅让制社会是历史的进步,因为这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进步。

其次,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清醒的认识到民族身份是客观的,是一种社会存在,是决定社会意识的。历史虚无主义模糊了客观性,想当然的看待民族问题,与实际脱轨。在教学时可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切入点,培养学生正确的民族观,用民族大团结的观念坚决抵制历史虚无主义。

最后,坚持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多民族的大帝国后,统一的、多民族的就成为中国人历代追求的目标。我们要以国家的统一为宗旨培养学生正确的国家观,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统一。

历史虚无主义以学术思想的幌子出现,打着学术探讨的名义,实际上是在瓦解中国的历史,破坏执政根基。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政治问题,是敌对势力混淆中国思想的一种政治手段,我们要旗帜鲜明的予以抵制。

参考文献

[1]郑师渠,历史虚无主义既诬古人又误今人J.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 年 1 月 16 日第 693 期.

[2] 中国社会科院《中国社会科院历史虚无主义批判文选J.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年,第 4 页.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