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德育教育中的渗透

时间:2024-08-31

凌艺权 孙红艳

摘要:作为近代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倾其一生为教育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其生活教育思想是诞生在特殊的国际、国内背景下,具有深刻的时代气息和创新精神,强调以生活为中心、提高道德品质,对于现代德育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德育教育;渗透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给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教育思想。在陶行知教育思想中,生活教育理论是其中的重点组成,这一理论与我国优秀道德文化结合,有着浓郁的时代特征和民族特色,面对当前德育教育的诸多困境,将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融入其中,具有重要意义。

1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内容

1.1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曾经提到:“中国的教育太重书本,和生活没有联系”,在陶行知的教育理念中,生活即教育是其中的核心内容,在他看来,脱离了生活的教育是没有实际意义的。生活即教育针对的对象是以儿童为主,以往的德育未充分考虑到儿童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特点,严重忽视了儿童的感受,生活即教育强调要解放儿童天性,尝试用易懂、简单的教育方法来影响学生。

1.2社会即学校

传统的德育教育存在两个弊端,一方面是德育教育范围较狭窄,另一方面则是德育场所的数量较少。而社会即学校即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这也为德育教育实践带来了广阔空间,打破了学校、社会之间的界限。

2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德育教育中的渗透

2.1 坚持以生为本

以生为本强调要关注学生、面向学生,以学生作为教育出发点、立足点,全心全意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来服务,实现学生利益的最大化。在德育教育体系中,也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将他们作为教育的客体,为培育学生的高尚人格来服务,让“真人”这一目标可以顺利实现。尊重学生在德育中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的主体精神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独立能力,最大限度发挥出学生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改变以往德育教育的馴服式教育,避免给学生带来过多的干预和压制。陶行知一直反对“死读书、读死书”的机械式教育,他主张真正的教育应当是能思考、讲道德,因此,在学生的德育教育中,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践、亲身体验活动、主动参与自主学习。

2.2 构建生活化的德育内容

德育内容是德育目标的载体,与德育目标的顺利实现具有直接联系,长期以来,素质教育阶段的德育教育内容太过理想,偏离了实际生活,学校很少为学生讲述现实社会的道德状况,以避免学生遭到不良思想的影响。但是,在学生慢慢的接触社会后,他们就会发现,理想与现实相距甚远,为了更好的融入社会,学生会主动反思原因,甚至抛弃在学校接受的道德教育。在社会的发展下,我国科技、经济、政治、文化上,都产生了极大变化,因此,德育内容也要与时俱进,不断改变,顺应社会发展步伐,避免德育教育与现实生活出现错位,导致德育教育丧失应有的生命力。陶行知曾经提到:“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这些论述充分说明德育内容要立足于生活,并根据社会生活的变化来予以调整,挖掘出全新的内容。

2.3 创新德育教育方法

德育教育方法是为了顺利完成目标而采用的方式和手段,要看德育工作是否取得实效,关键在于方法的选择,在长期的德育教育理论研究中,我国形成了系统化的教育工作方法,如行为规范训练、德育内容的传输、学生人格精神的示范等。诚然,德育理论固然重要,但是,德育不应该是单一的理论知识传授,德育只有借助实践,才能真正得到巩固,让学生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与道德品质。就目前的德育教育来看,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不管是德育课程,还是德育活动,都是以说理、灌输居多,未与学生实现双向互动,这就很难让学生内化为道德品质,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在德育教育中,要突破以往单一的陈旧教育方法,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用活动渗透法、激励引导法、启发诱导法等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并在传统教育基础上不断探索全新的教育方法,使学生可顺应时代发展。在长时间的德育实践中,陶行知总结了一套有效的生活德育方式,其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理论、实践的脱节问题,改变传统的说教、灌输教育模式,他的教育理念引人深思,对于摆脱目前德育教育的困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4 丰富德育实践活动

陶行知主张:一切的真知都要源自于实践,德育教育也是如此。为了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让德育走出课堂,走入社会,因此,学校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个性发展组织多元化课外实践,带领学生主动参与,将学生的现实生活与社会实践、道德理论、现实生活相结合,这在拓宽德育实践阵地的同时,让学生对德育教育有了更多的体验和感悟,从而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认同度。

3 结语

历来德育教育都是素质教育阶段的重点内容,发挥德育作用,培育高素质人才,是学校的重要使命。长期以来,学校德育教育存在实效性低、脱离学生生活的问题,要改变这一问题,需要将德育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充分借鉴陶行知生活德育思想,进一步完善德育教育内容,探索出新的教育渠道和方法。

参考文献

[1]吴蕾.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在幼儿道德教育的应用[J].文存阅刊.2018,(6).199.

[2]俞露,许靖.在生活教育中培养幼儿的社会公德[J].时代教育.2017,(10).256.

[3]朱婷婷.开发"五大"劳动课程,形成劳动意识[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9,(20).14-16.

[4]佟凤军.基于生活教育思想探究小学德育的优化途径[J].长江丛刊.2017,(16).25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