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孙志加
摘要:古诗词是特色的传统诗歌,也是优秀文化的宝贵遗产,更是文学艺术的精华内容。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聚焦核心素养,实施有效策略,启迪初中生的思想,开阔他们的视野范围,深入挖掘他们的内在潜能,极有利于初中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全面发展。语文教师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用心做好指导工作,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引导他们朝着正确方向突破自我,尽显主体优势,从而创造出更加精彩的人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质量;核心素养;对策研究
引言:
培养初中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很难一蹴而就,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进行教学方法、授课方式的创新研究势在必行。只有聚焦核心素养,不断提高初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质量,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给予学生自主探究、小组讨论的机会,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关系,才更利于素质教育理念的全面渗透,取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后,培育出大批高素质的优秀人才。下面,笔者作为一线教师,特意对此阐述了几点自己的看法。
1、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的分析
1.1重知识,轻素养
初中语文教师组织古诗词教学活动的时候,太过重视学生们理论知识的积累,而忽视了初中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很少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综合实践的机会,初中生学以致用的意识不强,甚至衍生出严重的抵触情绪。也是因为重知识而轻素养,初中学生学科成绩的进步空间十分有限,整体发展变得阻力重重,突破自我、个性发展等目标的实现可谓难上加难[1]。
1.2重形式,轻效果
古诗词的情景大多设计在实际教学中多存在于导入部分,但这之后在课堂中就没有与导入相关的情景照应了,以至于学生刚提起兴趣就没有接着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过于注重教学形式的丰富,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往往貌合神离”教师对新课标的解读和理解不够深入,体现核心素养的语文课程没有发挥基本作用。
1.3重讲读,轻诵读
诵读是初中学生理解诗词、感悟诗词的重要方法,反复诵读学习古诗文,有助于初中生理解诗词的思想内容,加深关键字词的理解体悟,进而融会贯通,对于古诗词的深层意蕴产生深刻记忆。“以为学生鲜能自览,必为之讲解始能明晓”的讲读法一直作为主流教学方法存在于初中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師对诗词进行翻译,学生忙碌做笔记,在学生理解诗词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对诗词情感、艺术手法进行赏析讲解,整个课堂缺乏融合学生自己读书体验的读书声,有的只是教师的讲解和固定化的答案记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的发挥受到限制。
2、聚焦核心素养提高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质量的对策研究
2.1融入意境教学
古诗词属于一门十分博大精深的文化,其中囊括了丰富的文学典故、历史背景、文学理念以及文学修养,也涵盖著丰富的情感、价值观念以及思想伦理精神等内容。倘若初中语文仅仅以死记硬背的模式教授学生古诗词,便无法使学生养成较高的文学素养,导致语文教学的工作量庞杂,且更容易引起学生反感。语文教师可以考虑通过情景分析或者意境塑造的途径,再现古诗词表现的意境美,使学生直接感悟这种情景与意境,体验其中的文化历史背景与思想感情,促进学生的美学鉴赏水平的提高。如诗词《行路难》是李白受小人谗言被唐玄宗免大翰林官职,于是愤然离开京城长安时所写。光明磊落却受小人陷害,才华横溢却无人赏识,作者心中的愤慨会对学生的内心产生触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心境,学习作者面对困境的永不放弃乐观主义精神。并思考当下自己的生活,当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要积极解决。在与同学发生矛盾时,要冷静对待。在诗词中发掘蕴含的深刻道理,人生漫漫,有失有得,学会读诗,更学会做人。在诗词中提升自身文学水平与素养。
2.2品句触情感悟
可在文化传承与理解层面上不断地提升初中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2]。如李清照的《醉花阴》借重阳佳节的赏菊把酒之际,通过描写一种凄凉寂寥的氛围里的景物,表达了对丈夫的思念和牺牲的孤独与寂寞,尤其是以黄花来比喻人的消瘦,上阙一个“愁”字奠定了感情基调,薄雾浓云吹不散的是离愁别绪,焚香缭绕在一种思绪别上心头,正值重阳佳节,独自而卧,寒冷而眠,上阙寥寥数字,却将一个孤独凄苦的少妇形象刻画出来,将诗歌的情感美展现出来,相思愁苦,不见复关的泣涕涟涟。下阙又回到景物,在东篱边把酒到黄昏,身上沾染了暗香,这清秋的时节更容易让人感怀伤时,人比黄花更加消瘦,李清照婉约派的诗词情感更加细腻,情感美的领略需要着眼于全诗。再如,陆游《游山西村》首联丰年农家的热闹场景,衣食富足留远客的热情淳朴,一个“足”字,写出了农家人的热情好客。颔联描绘山村的自然景观农家小路的曲曲折折,山回路转又见炊烟的惊喜,绝处逢生的意味也成为了经久流传的名句,颈联写出了社日节日的热闹和欢快,又写出了民风的淳朴,尾联直接表达了作者的意犹未尽,流连忘返之意,钱钟书说“陆游这一联写得‘题无剩义”,真正是意味深长,此诗创作于诗人被罢官归乡之时,但全诗并未着一字失落,而是对农村田园生活的无限向往之情,诗有深意言而无尽,诗人将自己对未来美好向往的情感寄托于诗中,古诗词中的情感之美,有利于学生情感价值观的确立,更有利于核心素养的提升。因此,在聚焦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必须重视古诗词情感之美的熏陶。
2.3诵读领会美感
为了学好古诗词,可指名学生引吭朗诵古诗词,体会古诗词的情感和意境美。如教师为学生诵读李商隐的《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诗句浅显通俗的比喻,写出作者对爱情的至死不渝的情感[3]。又如,在诵读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满地白霜、羌笛声碎,人难入睡,体会边关将士壮志难酬和忧思忧国的情感。通过诗词诵读学生逐步体会到古诗词的情感和意境美,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
结束语
总而言之,古诗词是智慧和艺术的结晶,提高初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质量,必须聚焦核心素养,不断加强思维训练,更好地落实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等理念,促使初中生建立正确的人文思想,顺利地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荣荣.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的古诗词教学[J].语文教学通讯,2019(25)45-47.
[2]宁文涛.聚焦核心素养,让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更有效[J].人民教育,2019(08)178-179.
[3]赵科.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研究[J].甘肃教育,2019(05)22-23.
(额穆镇中学校 吉林 敦化 133700)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